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既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物理实验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研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探讨了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45-02
  学生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在实验室或者教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他们自己动手观测、记录数据,分析总结,独立地完成整个实验操作,以便培养他们的手脑配合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学生分组实验从教学目的可划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测定性实验以及基本练习实验。如何开展好分组实验教学呢,不同类型的实验有不同的方法,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探究性分组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主动探索物理规律,得到物理结论的过程。在初中物理必修实验中,此类实验有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对于探究性的实验适合采用探索-总结法。
  1.学生的探索。
  探究性实验的重点在于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观察这类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既然是探索,实驗必然会有失败的风险,要鼓励学生多去尝试,并从各个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实验,但为了避免实验出现不必要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把实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思考解决的方案,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去寻找、去观察实验现象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如:在电学实验中的实验,教师只要讲明实验仪器的连接及规范操作等注意事项,讲清楚实验步骤,学生就可以按步操作,自主完成实验。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观察。
  2.师生的总结。
  教师要会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有限,总结归纳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不能直截了当给出结论,而是把分析实验的思维方法教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验证性分组实验
  验证性分组实验是指学生己经学习相关物理知识,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并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用实验操作的方法验证物理规律,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学生在实验之前必须掌握如何验证实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方法。
  1.实验前的理论讲解。
  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应详细讲解有关实验理论的推导过程、适用条件、实验所需器材、操作方法以及实验可能出现的误差。
  2.学生实验。
  整个实验操作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实验中最关键的在于一个“准”字,实验结果准确,学生才能对该物理原理深信不疑,有较深的印象,不至于在理解实验时有偏差,并且能够体验到丰收的喜悦,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这个准字的要求包括六点:仪器选择准、实验步骤准、实验方法准、记录数据准、分析结论准。
  3.实验后的理论迁移。
  做完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反思操作过程有哪些误差,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此外,还应进一步深挖相关物理概念或者物理规律,扩充学生知识面,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知识,达到理论迁移的目的。
  例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在做实验经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实际观测上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应趁热打铁,应多讲解相关的例子,强调如何根据纸带上的点计算加速度,如何处理数据才能判断机械能是守恒的,这样会使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测定性分组实验
  测定性实验是利用实验仪器测量出来物理量的值,让学生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物理量的理解,并且知道测量的思想方法。所以此类型的实验,一般宜采用分析-实验-再分析法。
  1.实验前的分析。
  测量某物理量之前,学生应该明白被测物理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测量最合适,比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测量加速度可以用公式法、Vt图像法等,向学生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利与弊,让他们选择合适的方法。
  2.学生实验。
  学生选择完实验方法后,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实验测量,教师在旁观看指导,过程中间看到学生运用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法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对错误的方法耐心讲解并予以纠正。
  3.操作后的分析。
  做实验后的数据处理使学生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培养他们综合处理数据的能力。
  四、基本练习性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中有一类是要求学生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仪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一般这类实验采用示范-实践-设障考查法。
  1.示范。
  此类实验仪器一般都为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并且构造不会太过简单。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仪器构造、操作方法、读数方法,这样学生在使用时就不容易损坏仪器。比如:在练习使用游标卡尺时,教师先讲清游标卡尺是由主尺和副尺组成,介绍主尺和副尺的功能,再去讲解它们的读数方法,最后提醒学生读数时应把卡尺水平的拿着,使人的视线与卡尺的刻线保持垂直,以免造成读数误差。
  2.学生的实践。
  练习性实验最关键在于一个“练”字,正所谓熟能生巧,学生对仪器的使用次数多了,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就会掌握使用技巧。像练习使用游标卡尺时让学生进行多组实验读数,实验过后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加深对游标卡尺读数的印象。
  3.设障考查。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仪器的测量方法和读数,给学生故意设置一些故障。比如学习完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有意让学生看到打点计时器没有连接在交流输出端,闭合开关后打点计时器不工作了,询问学生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记住错误的操作,避免这样的错误以后不再出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验故障的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实验这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出现,新课标对物理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教学的方法、实验评价方式等,其核心思想就是物理实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应当采取积极探索趣味性实验、低成本的自制物理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物理实验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屈琦.新课标中学物理实验的教与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8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