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资本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绩效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总结了社会资本的划分方式和优缺点,探讨了社会资本在农业经营中的作用,并从社会资本视角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绩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社会资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绩效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3-000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4;F302.6;F832.4         文献标志码:A
   农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对国家工业资本积累、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对现代化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因此面临着更加复杂、艰巨的挑战。自我国政府重点提出要大力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其经营绩效水平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效益水平。
   各国学者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及其经营绩效展开了广泛研究。舒尔茨提出,由于传统农业自身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而要想改变这种困境,就必须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革。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当中,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配合政策和资源环境的转变,农业经营主体也逐渐从个体发展向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方向转变。多数学者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在傳统农业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的家庭农场还保留了部分传统农业的特征,是我国农业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成效。但是,当前国内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法律和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这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农业发展氛围。也有学者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遇到“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难题,一方面,是由于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另一方面,是经营主体自身缺乏相应的抵押担保物。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困局,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经营主体多管齐下、共同努力,从制度和实践两方面走出属于我国的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大量返乡农户都或多或少地将外界资源带回乡村,形成了特殊的“乡村能人”群体。他们通过自身优势资源,整合乡村本地资源,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这些资源常称为“社会资本”,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会资本最早的含义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人力和物质资本相对应的一种社会资源。这种资源是嵌在关系网络当中的,是实现生产目标必不可少的因素[1]。
  1  社会资本的划分方式和优缺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社会资本已成为解决贫困问题、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工程绩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在促进信息交流、减少交易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对促进融资活动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各国社会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进行了全面分析,但是,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经济的影响和资源的整合重构能力差异较大。因此,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对国内外社会资本的类型进行了总结归纳。首先社会资本分为个体和群体社会资本,这是依据社会资本获得回报来划分的;其次社会资本根据所涉范围,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次;再次根据社会资本内涵差异,分为结构型和认知型;最后也有学者将其分为内部和外部社会资本,其中内部社会资本包含宏观层面,外部社会资本是微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集合。
   社会资本具有多维度性,不同研究者对社会资本持有不同的理解。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与社会间的联系,并通过该联系获得社会潜在资源的一种能力,具有资本性和社会性。也有部分研究者从功能、结构和资源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解读和分类,从功能性视角分析,社会资本分为结构型和认知型两种。前者是指通过规则和程序建立的社会网络和角色;后者倾向于共享的规范和信任,偏向主观性。从社会资源间的联系程度来看,社会资本包含结合型、沟通型和联系型,共同构成了社会凝聚力。但不论如何理解和区分,社会资本对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和资源合理分配的作用显著,并且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方面。社会资本将加强行动者彼此的信任,但也约束了个人加入该社会网络并取得网络会员资格的机会。也就是说,对于进入到社会网络中的行动者,可以得到社会资本带来的益处,但没有这种社会资源的个体却得不到这些机会,这就是社会资本的缺陷。通过总结过去的研究,林南发现社会资本是镶嵌在社会网络结构中的,且可以通过对自身有利的行动来谋利或改变资源流动,是行动人在社会网络中的自我投资,这种投资通过获取嵌入性资源来增强行为人行动中的预期收益来进行。
  2  社会资本在农业经营中的作用
   在农村中和农户间存在的社会资本,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往往被忽视。随着农村人口流动和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改变,相较于普通农户,拥有高学历、广人脉、外出务工经验和影响力的农村精英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集物质、资金、人力和信任于一身,通过土地流转来吸引或使自身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此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中,社会资本对资源整合具有重要作用。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社会资本对其发展和经营绩效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大多数学者在研究社会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时,一般将社会资本分为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其中,社会网络对居民收入和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在降低贫困率和帮助贫困人口获得贷款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划分往往是片面的,社会资本的另一个重要维度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信任可以加快交易的实现,如果交易双方相互信任,那么交易活动会变得更加快速和有效,而且将节省更多成本,提高集体行动的成效。因此社会资本的不同分类,代表着不同的涵义,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不同。
   关于农业经营绩效方面的研究,大多将重点放在农户方面。国外研究指出,农业技术、农户人口特征和土地特征、销售渠道和培训都对经营绩效有正向影响。但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农户心理等主观因素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国内对农业经营绩效分析以定性分析为主,陈志刚等(2003)[2]认为分析经营绩效应该从农地承包权、产权权力和农地所有权3个方面进行,得到农村土地主体产权是为了提升农业绩效。张银(2010)[3]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农户人力资本和学习状况对绩效的影响,得出农户自身的社会资本和农业经营绩效之间是正向影响的结论。
  3  结束语
   随着适度规模经营在全国范围的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了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总结前人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集中在耕地规模、农业补贴、投入成本等因素,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资本关注较少。而在当前时期,规模化进程中的两类矛盾制约了经营绩效的增长,分别是规模扩大与传统耕作方式间的矛盾和经营规模的扩大与有限的内部资源的矛盾。针对前者可以结合调整经营主体耕作方式来逐渐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后者可以通过获取和扩大外部资源及社会资本来弥补。
   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且较为封闭,人与人间的社会交往成为了影响其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同时,国内对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多集中在收入差距、资本来源、民间融资等方面,很少有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定量分析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绩效的影响。而且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也少有学者从经营绩效的视角分析。综合这两方面的不足,从社会资本视角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绩效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郭庆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成长的制度供给[J].中国农村经济,2013(4):4-11.
  [2]陈志刚,曲福田.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对转型期中国农地制度多样化创新的解释[J].中国农村观察,   2003(2):2-9.
  [3]张银,李燕萍.农民人力资本、农民学习及其绩效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2):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0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