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我国近几年较为广泛流行的一种传染性猪病,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以及不同的发病地区、气温、季节、饲养管理条件的差异会表现出差异明显的症状,主要症状是高热。目前,该病在我国已经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既会对猪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引起母猪不孕和流产,严重危害仔猪的成活率,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概述该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高致病蓝耳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疫情处理;免疫预防;科学饲养;消毒灭源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9-0065-02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猪群
  据报道,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发生与猪的性别和年龄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一般来说,仔猪的发病率能够达到100%,而成年猪的发生率相对有所降低。
  1.2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发病猪,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鼻腔、口腔、腹腔、生殖道以及肌肉。猪之间的彼此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同一批猪群之间的水平传播以及母猪和仔猪间的垂直传播。另外,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在同一猪群中呈现持续感染的情况,即在猪群中存活、循环以及再次传播,引起感染以及在未感染猪之间进行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特别是引进的后备种猪携带病毒与本身猪群之间进行平行和垂直传播,这是该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另外,不同猪群之间还可经由感染病毒的公猪的精液进行传播。
  2 临床症状
  2.1 发热情况
  任何年龄的猪感染发病后都会出现发热,体温有所升高,但通常来说少数病猪的体温会维持在40~42℃,且只见于发病初期。患病母猪出现高热后,如果妊娠则容易发生流产,且流产后体温往往会降低至38.5~39.5℃;如果没有发生流产则容易呈现急性死亡。患病乳猪、仔猪会呈现高热稽留,相互扎堆,有些会快速死亡。患病且体重较大的肥猪,体温可升高至40~41℃,且维持2~3天后就会逐渐降低至大约39℃。
  2.2 体表表现
  病猪体表皮肤发红、发紫,有时甚至发绀,其中病初高热稽留的病猪常见发红,全身各部位都可出现,部分发生于腹部,部分发生于躯干,部分发生于四肢,部分发生于乳房,有时甚至全身都发红、发紫,常见于发病的肥猪、母猪以及病程持续较长的猪。个别耳部皮肤变蓝发绀,并发生坏死。
  2.3 呼吸系统表现
  通常来说,猪越小日龄患病会表现出越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气喘、咳嗽,且叫声沙哑。有些会呈现明显的腹式呼吸,呼吸急促,大量流涕,且流行初期往往被误诊为感冒。
  2.4 消化系统表现
  流涎、呕吐。临床上,病猪通常在卧地后导致口角四周大面积变湿,特别是肥猪、母猪更为常见。一般来说,任何年龄的猪都可发生呕吐,但发生的几率较低。
  便秘、腹泻、血痢。发病初期、高热期,病猪通常排出干結粪便,排出赤黄尿液;发病后期或者出现继发感染时,病猪容易发生下痢,严重时甚至出现血痢,此时就会快速死亡。主要是仔猪患病后发生腹泻。
  2.5 生殖系统表现
  流产,妊娠母猪患病的流产率能够超过40%,特别是良种杂交母猪更易发生流产,而土杂母猪、纯种母猪具有相对较高的耐受性,即流产率偏低,且恢复速度也较快。
  2.6 神经症状
  主要是引起后躯运动障碍,抬头时易出现侧倒,无法站立,共济失调,常见于仔猪。母猪、种公猪往往会表现出嗜睡,个别卧地不起,不易站立或者完全无法站立,往往会形成“拖腰猪”。
  3 防控措施
  3.1 疫情处理
  当发现猪群存在急性发病死亡现象时,要立即报告给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其在接到报告后要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做初步调查核实。当怀疑发生疫情时,要在猪群中采集病料用于实验室检测,如有需要还可将其送至省级动物疫控机构或者国家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当确诊发生疫情后,要尽快将疫情发生情况逐级报告给省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该部门再按有关规定报告给农业部,然后农业部按规定要根据确诊结果公布疫情。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没有得到农业部授权时禁止公布疫情。
  确认发生疫情后,由所在地高于县级的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来划定疫点、疫区以及受威胁区。对疫点内的全部病猪和同群猪尽快采取扑杀,病死猪及其污染物、排泄物、污水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疫区内被污染的场地、猪舍、交通工具、用具以及其他物品等都要进行严格消毒;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全部没有患病的猪要紧急免疫接种猪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并加强监控疫情。
  3.2 免疫预防
  控制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一种最有效措施是适时进行免疫接种。现在我国将该病列为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由政府财政统一购买所用的疫苗,免费给养殖场(户)使用。常用的为两种疫苗,即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其中活疫苗能够有效的地预防猪发病,但有时可能会出现病毒毒力返强的情况,从而引起散毒;猪群免疫接种灭活苗后,能够有效抑制肺部病变,且不会散毒,更加安全,但机体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产生抗体。
  另外,养殖场(户)还要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并根据附近疫情的流行情况以及猪群抗体水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还要适时对猪瘟、伪狂犬病等疫病进行免疫。
  3.3 科学饲养
  猪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制定完善的各项动物防疫制度,提高饲养管理,保持圈舍环境卫生、通风良好,注意防暑降温,严格消毒,定期驱虫,调控饲养密度适宜,减少应激。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确保营养充足,提高机体抵抗力。
  3.4 消毒灭源
  养猪场(户)要制定合理的消毒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消毒,净化周边环境以及水源。对于出入生产场区的车辆以及饲养人员的鞋和衣帽等要进行彻底消毒,无关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在容易发生疫病的季节,运输车辆、饲养场以及猪舍内、四周环境要增加消毒次数,及时清出粪便以及各种污物,并与病死猪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以将病原体完全杀灭。
  另外,外界环境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存活能力较差,只要采取适当消毒措施,大部分消毒剂(如碱类、氧化剂、醛类、酚类、含氯消毒剂等)都能够将其杀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7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