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乐,让音乐课别具一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应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将民乐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带领小学生品味小学音乐教材中包涵着的民乐魅力。学生在浓厚的民乐氛围中品味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民乐素养,了解了中华璀璨文化,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民乐;二胡;融入音乐课;传统+现代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传承与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兴趣,玩中“乐”
  小学音乐教材中,民乐内容占比很多,但传统课堂多为简单听赏较浅显的,由教师口述,学生的知识多为表面化。在不断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我更注重采取多元的赏析方式来增强学生兴趣,还特别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我的音乐课堂中,经常鼓励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欢迎学生随时提出问题。例如,我在沪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剪羊毛》一课中,采用学习情境构建法,鼓励学生对剪羊毛劳动背景展开丰富的联想,然后采用启发提问法,采取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另一个学生来解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始终保持活跃轻松的氛围。有时我在解答一些问题的同时尽可能拓展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自身自己“设计”独特的民乐学习方式。例如,有的学生先学习哼唱能够更好地演奏,所以先唱后演,有的学生则在学习乐谱方面更有造诣,所以先看乐谱后演奏。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吹起我的小竹笛》,班级中有竹笛特长的学生可以先练习吹奏旋律,有部分识谱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先唱谱,还有的学生对音乐旋律更加敏感,我试着在他们聆听时为大家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依照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歌曲,他们快乐的样子说明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潜力,“乐”中玩
  高年级音乐课相对来说要难于低年级,学生即将进入青春期,对于上台表演或做一些比较夸张的演唱会比较害羞和拘谨。如何合理运用音乐课的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一个问题。
  首先,我在教授民乐相关知识时,会结合教材内容把民族乐器带进课堂。相比传统音乐课堂多采用的身体模拟乐器的教学方法,我的方法更加直接、生动;其次,我尽可能多地采用音乐演示法、课件激趣法、情境模拟法和启发提问法,使学生在身心愉快的情况下主动选择接近民乐、熟悉民乐。如在教授《灯碗开花》《箫》《吹起我的小竹笛》和《十面埋伏》等课时,我结合了相对应的萧、竹笛、杨琴和琵琶等民族乐器,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每组发给他们一件乐器,让每个学生有机会亲自摸一摸、弹一弹、听一听、奏一奏、比一比,增加了学生们的感性认知,让他们对民族乐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我发现在我进行精彩的乐器演示后,学生们对民乐的学习兴趣更浓,也更投入,在提问环节也更加积极主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素养,使学生们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音乐课印象。
  二、品味小学音乐教材,提高学生赏析民乐能力
  (一)分析教材,发现美
  新课标指出小学音乐课堂以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绪、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为主。要提高鉴赏能力就必须多多欣赏优秀作品。我查阅了所有教材并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视频,在提高学生赏析民乐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民族+現代,将民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让学生们在赏析用民族乐器演奏的现代曲目时,不仅领略到民乐之美还懂得如何应用民乐的美,进一步明确到民乐的美是进步的美、不断创新的美;二是现场演奏+视频赏析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听+练相结合,这是一种动态的赏析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让学生了解民乐之美的创造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三是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在赏析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使学生在自主欣赏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民乐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赏析民乐的能力。
  (二)活用教材,融合美
  传统欣赏课多是令人感到乏味的,我发现参加学校开设竹笛、二胡、扬琴、鼓类拓展课的小朋友们在课上能够更加快速地学会音乐作品,在学习民乐单元中,我灵机一动,何不把乐器小达人们召集起来,为大家表演一台小小音乐会呢?
  《箫》是一首江南丝竹风格音乐,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首先运用现场录放法令学生欣赏视频中民乐大合奏的版本,再请班级中的艺术小达人们为学生演奏江南丝竹小合奏版的《箫》,分组讨论比较法可以使学生在观看表演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发现原来同一首乐曲也可以演绎出别样的风格。经过了前面的表演欣赏后,学生对乐曲的旋律也有了更深的印象,为后来的学唱环节也做了很好的铺垫,最后的拓展环节,我才用游戏化教学法让擅长打击乐的小朋友们为其他学生伴奏,完美的演绎出新时代小学生版本的《箫》。
  (三)玩转教材,释放美
  经过长期积累与有效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对民乐也有了初步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自信唱与演,在当众表演还是比较拘谨,我就采用游戏的方法和更加生动的内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胡曲《赛马》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著名民乐曲目。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赏析课《赛马》时,我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和学校二胡队的学员们一起在课上为学生演奏《赛马》,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还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请两位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为大家现场教授蒙古族舞蹈动作,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做出简单的舞蹈动作。我不仅亲自演奏示范,还采用现场录放法和游戏化教学法让学生们学习演奏乐器,不断加强自身的演奏能力,采取分组比较法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展示,在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和相互竞争的氛围下学会对音乐的欣赏、比较、理解和分析。
  三、构建海韵社团,提升学生民乐表现力
  江海第一小学的学生家长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平常工作较忙,无法花费大量时间去管孩子的学习;目前,上海市有众多艺术类的辅导班但价格颇高,因而许多学生的课下活动并不丰富。因此,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江海第一小学依托自身艺术资源,根据学生自身意愿和兴趣,老师结合新课标教材,将民族乐器带进小学课堂。
  一直以来,江海第一小学都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 的办学理念,秉承“积小流以成江海”的校风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为了能营造出更适合学生们学习民乐的氛围,夯实学生们的民乐学习,江海第一小学积极打造“第二课堂”,组建民乐社团,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民乐表现力。江海第一小学“海星乐韵”二胡社于2015年成立,目前共有成员36名,其中8名学生考入奉贤区学生民乐团,成为年龄最小的学员。海韵社团成立以来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经常代表学校外出演出和参加比赛,获得了多项荣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海韵社团外出演出和比赛也对提升学生的民乐表演能力给予了一定帮助,提高了学生的民乐表现力,使学生更加阳光、自信。
  我有一个学生叫小彭,她原来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在学习二胡后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民乐团学习时,我耐心地指导她。在二胡学习的有序进程中,小彭的二胡演奏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二胡的学习也使小彭做事变得勤奋、专注和认真,各方面成绩有所提高,性格逐渐开朗,成为了阳光自信的孩子。小彭不是一个特例,只是众多孩子中的一个。我相信不断深入地学习民乐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因此,我将继续凭借专长对民乐队成员进行专业指导,让学生在民乐学习中成长、成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将中国民族乐器与小学音乐课有机地结合起来,继续在新时代书写小学音乐课堂与民乐之间别具一格的故事,在创新与发展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中国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