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莫骄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音乐作为五育之一,在教学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声势律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对节奏的真实感受,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分析了对声势律动教学方法的认识,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关于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声势律动  初中音乐教学  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208-01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接受音乐熏陶,目标重在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丰富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之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声势律动——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姿势来表达自身通过音乐学习产生的情感,实践证明,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运用声势律动进行教学,课堂效率会非常高。
  一、对声势律动教学方法的认识
  声势教学法由德国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首先提出的,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独特的教学方法。声势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体在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时发出来的声响,奥尔夫对声势的定义:声势分为身体打击乐和嗓音打击乐。身体打击乐是以身体为乐器,通过拍击某个身体部位所发出来的声响,组成节奏进行演奏;桑音打击乐则是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所发出来的声响,组成节奏进行演奏。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声势主要分为古典声势和现代声势,古典声势包括:拍手、跺脚、拍腿、捻指,和古典声势相比,现代声势的作用面更加广泛,整个身体都可以作为声源,比如头部、腹部、小腿等。运用声势律动进行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借用身体的记忆力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应该立足于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课堂教学上灵活运用声势动律,促使音乐课能够顺利、高效开展。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教学本该是轻松愉快的,但是由于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长和转变阶段,课堂往往会显得拘束枯燥。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他们对事情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灵活运用会带动学生思考,活跃音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带动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在音乐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1]。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视听结合,讓音乐课堂活起来
  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都是老师领唱,学生跟唱,这样的教学方式直接后果就是课堂氛围沉闷枯燥,教学效率不高。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利用声势律动,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媒体给学生播放节奏性强的音乐来刺激学生的听觉,随音乐的旋律加以相应的肢体动作,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课堂,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活起来[2]。整个教学过程要由浅入深,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老师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七子之歌——澳门”一节时,课前老师需要找一些和澳门以及澳门回归有关的小视频,课堂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带有感情色彩的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隐藏在这首歌里面的情绪,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老师在给学生将一些和澳门有关的故事,比如澳门是如何脱离我们的祖国的、最后澳门又是如何回归祖国的怀抱的等,小故事最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再步入正题,教学生唱《七子之歌——澳门》,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接下来则是正式的歌曲学习。有了以上的铺垫,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歌词的韵味,教学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初中生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表现欲强。传统乏味的说教理论教育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反感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模式来充实课堂[3]。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丰富课堂内容,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爱上音乐。比如,在音乐课前的几分钟,根据学号依次挑选四名学生出来,分别给每位学生1-2分钟的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形式在讲台上进行自我展示,老师则充当最佳评审员的角色。四名学生展示完后,老师给出客观评价和建议,最后用颁黑板刷的仪式选出本场最佳歌手,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一个棒棒糖、一支圆珠笔等。
  (三)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想象力之于音乐,如同翅膀之于雄鹰。丰富的想象力将帮助学生在音乐世界里自由翱翔,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鼓励学生给歌曲主动加以自己的想象是老师的任务之一,通过为歌曲附图、围绕歌曲讲故事、话剧表演、歌词角色扮演等形式把歌曲的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4]。从中感受和体验不同音乐中的节奏、情感、音律等的起伏变化,从中产生情感共鸣,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四)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初中生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哪些乐理知识、会唱哪首歌……这些知识技能目标,更要注重的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通过音乐学习,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贴近歌曲的原生意义,感悟其中的精神,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通过美感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结语:
  音乐教育对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让教学中的音乐教育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就要提升教学有效性。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就是通过学生的自发肢体动作来增强其节奏感,在教学中,就是要充分利用声势律动,让音乐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音乐中放飞自我,感受力量。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视听结合,让课堂活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和提升音乐鉴赏能力这几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声势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亮.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法的应用刍探[J].成才之路,2018(26):82.
  [2]牟帅.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8):177.
  [3]孙晓宇.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7):102.
  [4]张丹.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35):171.
  作者简介:
  莫骄(1983.3-),男,汉族,甘肃陇西人,专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初中音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9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