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强化学生语文素养民族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阅读素养与语言思维、文化内涵、文字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素养中关键的范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科思维上的连续性,引导学生融入语文学科课堂活动中。语言训练、文化意识以及思想价值观并非单向接受信息,而是需要多向联动的综合性的培养模式才能形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思维层次,将语文学科教学理念与其他模块的教学有机融合。语文学科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的审美倾向以及文化意识与个体的思维差异性以及多元模块信息之间存在隔膜。那么,教师就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投入到语文多样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文化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语言素养的民族性。
   关键词:多元文化;语文素养;民族性
   “文化融合”教学理念方兴未艾。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文化、意识形态、价值理念互相融合,多元化、多层次、开放性的文化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维变革,对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华民族文化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如何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如何在中学生心中播下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和道德理念?这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强化学生语言素养的民族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许多教育工作者逐渐深入研究“文化—文明—价值”多层渗透的实施策略,并且从语文课程建设的高度探索语文素养的民族性对促进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意义。以教学方法反推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创新,这是近几十年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新课改进程中非常可喜的现象。
   一、培养文化意识,了解语言文字民族性
   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催生的是思维多向性的文化生态。正如当前中国文化环境的开放性正式多元文化价值融合的结果。多元文化价值体系虽然不是坏事,但是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价值观没有成型,这会导致学生在文化价值取舍中出现问题,导致出现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文化教育运用到學科教学实践中,这自然是符合现阶段新课改的方向。尽管语文教育的路程会历经坎坷,但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确实刻不容缓。教师要与文化民族性的核心内涵为基点,探究中华民族文化在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结构和方法方面的意义以及实践措施。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文言字词是一个重要的板块。教师要从汉字起源以及汉字造字方法等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字词。汉字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中华民族先民不懈探索,凝聚力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字词方面,教师就可以从文字学的角度进行讲解,每篇文言文课文选择一两个有特色的字词进行探源,了解汉字的民族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领悟到汉字的字形美、结构美、语音美、意境美。
   二、挖掘古诗文资源,深化文化民族性内涵
   语文学科教学要关注语言、文学和文化的整合,以民族性的文化价值体系浸润学生的心灵。要引导学生在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中夯实语文基础及学科应用能力,掌握充足的词汇和语法,增强阅读的思维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文本,有多样化的内涵和思想,需要学生进行精读、细读,加深阅读感知,强化文本综合能力,包括基础层面与提升层面,词汇和语法,文化意识与表达思维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挖掘古诗文资源,深化文化民族性内涵。
   中国古典诗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宝库。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好古诗文资源,强化语文的文化层次。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屈原的《离骚》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体悟楚辞的音韵美,另一方面要挖掘屈原的“美政”理想,体悟屈原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以此融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尤其是思想情感价值观层面的目标。此类古诗文还很多,包括李白、杜甫、苏轼等优秀文人的诗文,都可以成为文化教育的范本。指导学生精读古诗文,挖掘古诗文的艺术美和精神力量,主要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和文化价值观。认识民族文化的高度,在面对多元文化的侵蚀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以文化内涵拓宽语文教学的范畴,强化语文课程的深度。语文教学要在多元文化的沧海中承担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在中华民族文化海洋中恣意遨游,撷取民族文化的珍宝,点缀被文化荒漠侵蚀的心灵。这亦是语文课程的高层次目标。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从文言文、阅读表达、写作、诗词鉴赏的角度入手,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文化价值引导。很多学生掌握了很多文言字词,也能够熟练地运用语文知识,可是却很少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民族性的文化价值观,很少在阅读中领悟中华民族优秀作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受到课堂的局限,没有形成完善的语文素养,没有关注到语文知识与民族文化审美以及价值观的契合点,包括语文读本中的人物、情节都和民族文化有一定契合点。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创设文化情境,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了解语文学科的民族性,尤其是要注意文化思维、民族情感态度的培养在语文文本中的渗透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浅析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与理解教学问题研究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J].才智,2016(16):110.
   [2]王超群,韦冬余.高中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3):60-62.
   作者简介:李彦强,男,初级教师,高中语文教学,就职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三中学。
  编辑 杜元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3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