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生冲突现象的形成机制与消解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社会,师生冲突现象频发,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师生冲突是人际冲突的重要类别,冲突关系的存在严重影响冲突双方的身心健康。对学生来说,师生冲突有碍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处事态度和健全的心理人格;对教师而言,冲突关系阻碍教师教学热情的保持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师生冲突;形成机制;消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2-019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2.183
   师生冲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因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以及相处中未达到对方的角色期待而引起的公开或隐蔽的对立、对抗行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的和谐。
   一、正视师生冲突,理解“安全阀”的作用
   要正视师生冲突,偶发性的师生冲突对于教育教学会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偶发性的师生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释放冲突中的负面情绪,避免“敌意”情绪的进一步累积和扩大;另一方面,如果冲突双发的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学生的这种情绪不仅会指向敌对,而且会产生泛化效应。
   面对冲突,要敢于面对,正确理解,要重视“安全阀”作用。安全阀是锅炉、压力容器或者管道上的一个装置,它的作用是当设备中水温过高、气压过大时,为避免气压过大对设备造成损害,安全阀会将多余的蒸汽释放出去。师生冲突是教师或者学生不满情绪的释放,情绪释放带来的结果并不全是坏的,适度的情绪释放可以缓解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的状况,给师生关系的再平衡带来转机。师生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冲突一方面是师生关系进入紧张状况的表征现象,它提醒对现状做出改变;另一方面,师生冲突中往往会暴露出以往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平常不敢说、不想说的意见和想法会在这样一个火山口爆发出来。因此,负面情绪的宣泄是危机,当然也是转机。这对于改善师生关系,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有一定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师生冲突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有些冲突会表现在双方的言行之中;而有些冲突双方或者一方刻意地压抑,藏于心中,只会在外界一定强度的刺激下表现出来。隐性的师生冲突就像火灾发生前的“暗火”,時机一到,就会产生灾难。
   二、转换教师权威,构建新型教师权威
   传统的教师权威建立在绝对服从的基础之上,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不平等的,在教师和学生的相处中,反抗是不被允许的。长期以来,强权式的管理是我国尊师重道传统文化下的产物,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的变革,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学生追求自我,对教师不再只是一味地顺从,挑战教师权威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因此,现代的教师要适应社会,构建新型的教师权威。这种权威以感召为基础,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将这种教师权威称之为感召型权威。感召型权威并非来源于传统的文化影响,而是教师通过个人魅力和知识威望获得。有人统计过,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类型是具有个人魅力的教师。感召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不具备强制性和强迫性,当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允许学生对教师的命令进行理解、思索、甄别,教师会在指令发出前告诉学生命令后的意义,然后尊重学生的选择,感召学生在理解指令条件下做出决定。
   三、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当前家庭独生子女仍占据多数,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助长了学生“个人中心主义”的浓厚色彩。教师在与这样的学生沟通时,如果一味地批评、压制和恐吓,很有可能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常常为以后的师生冲突埋下祸根。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学生尊师观念不强,在行动上,也往往过于追求自我,做事独断专行,不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在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中,教师要格外关注其心理状况,了解其需求,对学生不合理的言行做出正确的回应。
   教师是成人,生活经验和阅历都要更加丰富。因此,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换位思考,想想学生的心结在哪里。其次,教师要多倾听,全面客观地倾听学生的想法,不要给学生强制灌输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次,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要根据实际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切勿穷追不舍。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给予学生适度的表现的空间,以此消除隔阂。
   四、深入了解师生差异,求同存异
   教师与学生的生活阅历、社会角色、价值认同感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造成师生冲突的文化基础。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代表的是主流的社会准则规范,学生作为被领导者,在地位上与教师存在者天然的属性差异,处于从属地位。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喜欢探索新事物,教师相对来说倾向于守成和捍卫原有的道德规范和学生准则。因此,二者之间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冲突也无可厚非。
   综上所述,学生文化具有年轻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身心特点,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体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亚文化却不时地和教师的成人文化相悖,形成两种文化的冲突。由此看来,为了避免这种冲突的发生,教师有必要主动探索师生之间的文化差异,尝试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思考问题,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增加对学生的感召力。
  参考文献:
  [1]王晓丽,芦咏莉.中学师生冲突应对行为特点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2).
  [2]蒋平.师生冲突的原因分析——一个社会学的研究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09(6).
  [3]林存华.论师生文化冲突[J].基础教育,2014(5).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田仰峰(1965.7— ),男,汉族,甘肃会宁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班主任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0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