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黄杨木雕工艺的继承和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黄杨木雕是一种使用黄杨木雕刻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主要集中在浙江地区,由于好的黄杨木来之不易,所以黄杨木雕在展现出较高艺术价值的同时,还兼具了收藏投资的价值,黄杨木雕收藏市场成为一个前景远大的新兴市场。现对黄杨木雕工艺的继承和创新进行探析,主要从工艺现状、传承意义、继承与创新的方向等方面进行简述,希望为黄杨木雕的发展和传承尽一份力。
  [关键词]黄杨木雕;工艺发展;传承意义;继承;创新
  受传统民俗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传统工艺的雕刻主体主要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八仙、寿星、观音等寓意美好的神仙人物居多,体现的是人对神的敬仰。随着后期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黄杨木雕逐渐实现了从“悦神”向“悦人”的转变,作品融入了更多的地域色彩、文化内核和精神风貌,其性质也逐渐从祈愿祝福演变成陈列摆设,如1915年的《捉迷藏》和1929年的《牧童骑牛》。步入现代阶段后,黄杨木雕的技艺已经日臻纯熟,并发展出多家派别,工艺手法也逐渐多样化,如将“单体雕”创新成为“群雕”和“拼雕”,将“圆雕”创新成为“劈雕”和“根雕”等,这些都是一辈又一辈的工匠和传承人大胆突破和改革创新的成果。文化需要继承,工艺需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艺术在不同时代生存和发展,使其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流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杨木雕也是这样的。
  黄杨木雕以黄杨木作为雕刻材料,利用其光洁圆滑、纹理细腻、颜色类似象牙的特点雕刻成艺术品,是—种盛行在江浙一带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黄杨木雕的艺术形式繁多,包括圆雕、根雕、劈雕和意雕等。其中,圆雕又发展成为群雕和拼雕两种形式,将单人艺术形态丰富为群体形态,雕刻出多人物的社会活动,以此反映人文风貌;黄杨木雕使用的材质是优质黄杨木的根部,将黄杨木根部的自然形态与匠人的艺术手法相结合,再融入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此充分展示雕刻的自然之美;黄杨木劈雕和其名称—样,在进行雕刻前先将雕刻材料从中劈开,再利用斧劈产生的纹理进行雕刻,使得雕刻成品自然融入材料,产生浑然—体的艺术效果;黄杨木意雕与前三种不同,意雕借鉴了中国画写意的艺术手法,不强调人的作用和影响,只对黄杨木的某一天然特点加以施工,这种雕刻手法旨在充分保留原材料的天然形态,展现黄杨木雕刻的另一种天然的粗犷之美。以上四种手法从创作理念来看,都是寻求人与自然之间艺术的平衡点,最终创作出引人思考的艺术风韵。
  黄杨木雕工艺一直在发展,工艺者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在探索着新的创新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保持黄杨木雕生命活力的同时,迈向更成熟的工艺模式。因此,探析黄杨木雕工艺的继承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黄杨木雕工艺的继承
  黄杨木雕工艺发展至今,凭借其优秀木质难求其一、艺术作品栩栩如生、发展市场前景良好、收藏投资价值大的优点,成为工艺者、古玩者和收藏者新的追捧对象,间接推动了黄杨木雕刻者对雕刻工艺的继承。而继承意味着要学习和保留黄杨木雕的传统工艺和艺术风格,是对传统黄杨木雕刻工艺的尊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继承工艺技法
  黄杨木雕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多种形式的工艺技法。如圆雕、劈雕、根雕这三种技法和单雕、群雕、拼雕这三种方式,都是通过雕刻来展现艺术美。可以说,这几种工艺技法体现的都是主体作用,所以艺术作品蕴含的美是雕刻者创作出来的艺术美。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们保留了当今社会的人文和精神,是另一种载体的历史传承。而意雕,更倾向于保留黄杨木的本质,通过画龙点睛的雕琢展现木质的天然之姿,促使细致美与粗犷美充分结合,更是黄杨木雕刻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天人合一”精神的追求体现。
  因此,继承工艺技法不仅仅是对前人技法和实践经验的传承,更是对历代工艺者精神的传承。只有秉持着对黄杨木雕工艺虔诚的追寻和热爱,才能在艺术这条艰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作品。
  (二)继承艺术形态
  黄杨木雕的艺术形态多种多样,这来源于传统雕刻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在黄杨木雕起源和发展之初,雕刻群体主要由民间艺人构成,日常生活接触到的大部分为民间话本、神话传说、脍炙人口的戏曲剧本,所以雕刻的题材大都是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提炼出的人物,直至今天,这些创作题材仍旧是黄杨木雕刻者善用的题材。
  传统的艺术形态因为时间的打磨和岁月的沉淀,使得黄杨木雕传统工艺充分展现其独有的、古典大方的特点,这种形态的艺术作品主要以单雕为主,造型古朴,神态生动,整体形象栩栩如生,对人物的服饰、头饰能细致地刻画,且更能体现雕刻者的技艺水平。此外,不同种类的黃杨木雕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标志性技法也有所不同,以佛像为例,佛像的雕刻尤为讲究,从佛像站立、盘坐的姿态,到佛像服饰的花纹,再到装饰用的花草和坐楣等,都要根据其形象和内涵的不同适当地选择,最终雕刻出来的作品从神韵到仪态都十分贴合形象。
  所以,继承艺术形态,是对传统黄杨木雕严谨写实、细腻传神的精髓理念的继承,这也一直是黄杨木雕被广大雕刻者、爱好者和收藏者所认可和追求的精神。
  (三)继承艺术特点
  众所周知,黄杨木雕流行于江浙一带,所以从反映地域文化精神和折射民俗精神方面,总是带一点“江南人留客不说话,只听雨沙沙地下”的柔美和婉约,从中可以窥见其被烙下的地域性的乡风乡情。黄杨木雕作品承载了神韵细腻和技法流畅两种感官效果,对其艺术特点的传承,也是对黄杨木雕内核的传承,是黄杨木雕艺术表达的根本。
  二、对黄杨木雕工艺的创新
  黄杨木雕刻者始终走在创新的路上,在思考如何保持传统工艺生命力的同时,也在探寻其发展之道。笔者认为,对黄杨木雕工艺的创新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对雕刻题材的探索和扩充,二是对个人特色的树立。
  (一)对雕刻题材进行探索与扩充
  不同时代对艺术内涵的理解不同,现代雕刻者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品。雕刻者们可以深入生活提炼素材,将现存的具有文明特色的活动雕刻出来,作为生活情景的另一种保存方式;又或者在传统题材的创作方法上予以创新,结合现代审美理念对人物细节进行雕刻,展现出对人物新的理解。
  (二)树立个人特色
  无论是其他艺术形式,还是具体到黄杨木雕工艺,雕刻者都应该树立自己的个人特色。所谓的个人特色,是指作品能够体现雕刻者的审美和艺术风格。千篇一律的作品难以展现艺术的灵魂,只有构思新颖、理解独特,将自然之美和艺术创想融为一体的作品,才具有真正的鉴赏和收藏价值。
  黄杨木雕工艺的继承与创新,是传统艺术的缩影,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不应在发展的过程中蒙尘。探析对其继承和创新的意义,只是我们为黄杨木雕工艺发展所做的部分准备,如何继承和创新,才是我们接下来应该做的重要工作,进而为黄杨木雕工艺的发展贡献—份力量。
  [作者简介]
  王晓秋,别署吟木,乐清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乐清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编辑:刘莉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