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初中数学是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但从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多与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落后有关。传统教学手段倾向于对学生做题能力的培养,略显生硬。伴随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然成为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改背景下,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融合,我国教育部出台了多个政策,以期确保初中教育高效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4-0002-02
  引 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便利,将其合理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有效创新数学教学过程,促使教师得到崭新的教学工具。同时,借助信息技术,亦可促进数学课堂更具奇趣性与活跃性。再加上教学技巧的更新,使得学生潜在的数学兴趣得到激发。因此,教师须在具体授课中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崭新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全面理解与掌握数学内容,推进初中数学教育朝着高效率的方向前进。
  一、巧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生动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图文并存的学习情境,能让学生在教学前几分钟就集中注意力;通过巧妙设置疑点与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将被动接受学习转化成“我要学”,提升学习效率。在这一授课情境中,数学教师还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这节内容时,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直观讲述这一知识点:小明上学途经公交车站,公交车站与学校相距1200km,公交车从公交车站驶向学校2.6小时后距离学校还有3km。试问,这辆公交车的平均时速是多少?距离与速度问题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但其问题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教师在讲授这种问题时虽然借助了信息技术,但并没有抓住信息技术的核心要领,仅仅是将问题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只是更换了教学平台,在问题形式上并无较大改变。教师应将问题中的公交车站与学校两个地点转换成相应的图片,并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效果予以呈现,引领学生设计出关于问题的线段图,使其以图形形式思考和感知数学问题。基于算式知识加之方程方法来解决问题,可活跃课堂气氛,利于学生全面把握距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将数学抽象知识变为直观问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强学习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变烦琐为单一
  数学教学多是借助黑板和教学辅助工具等进行教学。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常采用计算机软件开展教学,将数学知识转化成文字和图片等资料,再与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合成技术进行加工处理。数学课堂中,教师以多媒体或屏幕投影等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可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应用各种感官,极大促进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吸收,加深知识印象,促使教师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具准确性和有效性。
  比如,讲解“图形的相似”知识时,数学教师通过采用PPT与动画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大屏幕给学生展示出与图形相似相关的内容。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利用画图功能制作出相似三角形A1B1C1與A2B2C2的三角和三边,随后用鼠标缓慢拖动三角形A1B1C1中的一角靠近三角形A2B2C2的一角,再借助动画功能,展示相似三角形三边的位置关系。伴随三角形角的变化,三边也随之变化,从而让学生快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与定理。运用多媒体,教师可将原有的复杂知识变得简单明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眼前,促进学生客观分析事物和所学知识的认知关系,有助于将不同知识点进行结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仅能促进学生思考,不能直接取代学生思考,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提醒与启发学生,结合多媒体展示技能,以完善学生的思考过程,便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且有效运用。如此一来,可有效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三、巧用信息技术,养成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充分凸显数学教育价值。在信息化社会,教师只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改革步伐,才能成为教育道路上的引领者,成为学生心中的学习榜样。拓宽学习思维,拓展学习空间,使学生的数学视野愈加广阔,进而转变学习观念,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知识教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引进丰富的课外资源,延伸学生学习,锻炼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在教学“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与生活相近的数学问题:同一时间段测量某电线杆长度为2.0m,其影长为3.5m,试问某一商厦影长58m,该商厦高度为多少?这类问题在生活中可谓屡见不鲜,学生若能通过数学知识处理此类问题,除可提升自身数学实践水平外,还能获得大量的生活经验,促使生活能力不断增强。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呈现特定情境,使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主旨,通过信息平台抓住核心问题,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共同实践。如若学生的理解力与认知水平较差,教师可针对此类问题播放短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掌握问题解题思路,运用信息技术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构建数学实践思维框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决心,从而实现课标中的数学教学目标。
  四、巧用信息技术,变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知识多具有逻辑性与扩展性,理性成分远远多于感性成分,数学教师若不能改变教学模式,继续按照以往方式教学,极有可能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甚者造成厌学现象。同时,以往的数学教学重视单一逻辑思维的锻炼,理论大于实践,很少运用图像实施教学,使得学生只能以死记硬背的方式理解和梳理知识,大大降低了数学效率,影响整体课堂教学质量[1]。
  例如,在“一次函数”的授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最终会认识到一次函数是一条抛物线,抛物线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实际上,学生脑海中对这一抛物线并无任何想象,教师可通过“几何画板”中的描点法予以解决。“几何画板”中含有的点能够缓缓组成有形的抛物线,且在图形旁边标注抛物线中“点”的形成条件,通过上移和下放的方法拓展数学知识。这种有形的图形可展示给学生完整和清晰的画面,易于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与运用范围,体现数学知识间的递进性与发展性特征,其教学效果远远超出教师将一次函数形容成“桥梁”的效果。
  结 语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初中数学教育的得力帮手,已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数学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2]。该技术的运用,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还在以往教学认知基础上进行加工与处理,力争为学生提供直观化的知识。值得强调的是,信息技术虽是认知工具,且在数学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其在与各学科融合过程中,想实现长远结合,仍需一定的时间及相关的条件。故对教育者而言,必须紧跟时代脚步,努力学习新技术,使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最大价值,更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谭国权.整合信息技术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名师在线,2018(26):76-77.
  庄晓健.漫谈“互联网+”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J].数学教学通讯,2019(29):44-45.
  作者简介:柏汉斌(1969.4—),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