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动之商的起源演变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运动发展的趋势标志着运动思想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动商的起源进行分析,发现动商的起源不仅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运动组合,更是生活的需要;对动商的演变进行研究,发现动商的演变过程经历了由运动智力到多元运动智能、从智商到情商、从健商到体商;对动商的发展进行关注,发现动商的发展则是遵从抽象到具体、功利到自然、场内到广场的逻辑。
  关键词:动商  身体机能  体质  运动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b)-0234-03
  有些人通过运动追求名利,有些人通过运动交朋友。有些人只是想摆脱日常生活的压力。不管动机如何,运动在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社会的大多数方面一样,运动不是不合逻辑的结构,而是有目的的社会发明,以满足人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运动也随之发展,以更好地实现运动的目标。
  古代社会人们运动是为了完成与生存有关的实际任务,如军事训练。今天,在一个日益科技化的世界里,运动是竞争的源泉和锻炼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运动似乎帮助人们在历史上生存下来,无论是在身体上、宗教上,还是心理上。
  然而,最近的运动发展趋势标志着运动思想的转变,现代运动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为什么会出现动商?它们有什么需求?本文试图从动商的起源,跟踪动商的演变,关注动商的发展,对动商所满足的人们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是如何导致动商发展的进行研究。
  1  动商的起源
  动商的起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几次质的变化。
  1.1 人类发展的需要
  动商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存在,无论是人类的原始时期还是现代文明的演变中。但是,动商的实际运用仍然是近年来的事情,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动商的提出也不例外。动商的产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来自动商的本色,从探索到实践的评价,都反映了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的成就,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当下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下降趋势得不到改变的情况下,动商的出现,显得尤为及时。它是人的三商中(智商、情商、动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的动商商数的新探索。无论是从运动智力到身体运动智能、从智商到体商,还是从健商到体商,它都反映了人们对身体健康和运动锻炼的关注,并极大地促进了动商研究的发展[1]。
  1.2 动商是一个运动配合的序列
  动商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一组动作去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一个运动的组合,可以称为动作配合。加上一定的体能基础,比如力量、耐力、灵活性以及韧性等,还要有人的认知能力的参与,包括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知能力,比如身体运动协调性好、身体平衡性好,对动商水平的要求一般就不会太低。动商就是个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以体能为基础,以及认知能力的参与,在一组动作的配合下去完成具体的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能力。动商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是人的本能之一,动商的发展不仅体现着人的认知,还体现着人的体验,与人闲暇时的运动需求分不开。运动是动商的基本手段与核心,没有“运动”,动商之说也就无从谈起[1]。
  在动商的视阈框架中,运动技能可以成为人类生存技能之一,成为人类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部分。动商是基于个体身体功能的运动素质,包括显性和潜在2个方面,需要通过个体意识和外部刺激来激发[2]。
  1.3 人们生活中的需要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个体的运动,动商应该由一个地方可以扩展到另一个地方或向四面八方扩展,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全民健身,从而对社会领域产生积极影响,使这项运动更加具有竞争力。使运动的竞技功能逐渐淡化以前的功利色彩,使运动本身成为不同个体的有意识追求。实现这一美好愿景需要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1]。
  2  动商的演变
  2.1 从运动智力到多元智能理论
  王刚认为,运动与人类的高智商活动是共生的,人体运动智力伴随着人类的“整体运动过程”。通过感知的速度和准确性、深度及肌力感知的准确度、空域感、时刻感、节律感、快捷性和稳固性,注意力的变换,取舍反应,测定或推测反应等表现出来。它是对“运动环境”的“潜在和有效”的适应[3]。
  加德纳认为,身体运动智能是“使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在整个人群中,舞者、运动家、主刀医生、手工艺师傅等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身体运动智能”[4]。
  诚然,多元智能理论并不否认除此之外的其他人缺乏“身体运动智能”。那么,身体运动如何体现的呢?事实上,这些因素的呈现反映出来“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表达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人们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5]。
  可以說,运动智力广泛存在于人的身心结构中。虽然身体运动智能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它实际上揭示了人们参与运动项目的基础,并揭示了人们形成高度发达的运动智能的可能性。在运动智力领域,运动员并不是唯一拥有运动智力的人。更常见的是,运动智力在人群中无处不在,并且总是可以不同程度地呈现。在运动时域中,“开发多种智能,帮助人们发现适合自己智力的职业和爱好,[4]”则是人们参与运动的宗旨。
  2.2 从智商到情商
  智商(IQ)是智力商数的缩写,其特点是一个人的观察、记忆、想象、分析判断、创造、思维、适应和推理等能力,它直接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但智商并没有完全反映出一个人的全部。1991年,Peter Serravi和John Mayer提出了来描述人们掌握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的情商(EQ)概念,此概念与与智商相关,是反映一个人的情商水平,这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情感结果”, 情感和理性之间的协调联系[6]。事实上,智商和情商都明显排除了人们参与运动,不管喜欢和不喜欢以及人类身体健康的情况。   2.3 从健商到体商
  谢华珍提出的健商(HQ)概念,健商是人们对健康商数的缩写,这是人们对参与运动和对身体健康开辟的一个全新的视野,直接反映了人们的“健康与智慧”。它不仅仅是“评估个人健康”的新方式,也是“个人特征之一”。 它可以通过“知识教育”“意志力”“情商”的作用得到改善,即通过“自我保健”[7]。具体而言,健商的形成与保持与提高一个人健康状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健康价值观、“健康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学习密切相关[8]。Michael Roizen和Mehmet Oz的体商(BQ) 的概念也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体商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商数”,表明一个人对个体“身体健康”有多少的了解[9]。体商因人而异,与“性别,年龄,精神或体力劳动特征,地区,种族以及是否残疾”等有关[10]。即便如此,体商仍然“可以为我们自己控制和管理”[11]。
  无论是健商还是体商,都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体育运动联系在一起,为人们实现自我保健提供了理论支持。事实上,健商和体商的改善与某些智商和情商的发挥是分不开的。那么,如何整合这些因素来引导人们进入具有全面体育素养的人群?动商(MQ),它可以说是基于人们对智商、情商、健商和体商的体认和掌握,多元智能的确认,运动智能的深化,以及对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的热切关注。最终,使得动商(MQ)作为描述人类综合运动素养的理论得以实现[11]。
  3  动商的发展
  3.1 从抽象回归具体
  在传统视域下,人们是运动知识的学习者和运动的参与者,更多时候,他们被动参与到不同的运动项目之中。在这样的氛围里,参加者并未获得个体的意义,他们的面孔始终是模糊的——无论是参与运动项目,还是学习运动技能,到最后他们将归结为一个合格以上的分数,也就是说,他们被抽象成了课程的分数,而失去了作为具体、现实、活生生的个人本色。他们的个性、兴趣、运动技能的差异、情绪、情感、价值追求等一切具有个体性的东西消失了。如此,他们的体质下降就不言而喻了。而在动商时域中,基于对运动潜力的确认以及对运动意识和运动素质的期望,他们回归了自我,直接面对具体、现实和生活的个体。统一学习内容在他们面前被区别对待,统一的时间布局呈现出明显的顺序,统一的运动要求不能阻止他们的运动兴趣。因此,不仅个人获得了生命力,而且体育项目也获得了生命。它不再像以往那样抽象、严肃和无聊。
  3.2 从功利回归自然
  在不少的场合,尤其是大型商业体育赛事,体育运动的功利性显而易见。这样的功利性同样侵入了校园,撕裂了运动项目的本真面目。一方面,校园运动会强调分数高低,以金、银、铜牌这样的功利性符号使参加者为运动项目所扭曲,他们获得的既非运动的快乐,亦非运动的美;另一方面,运动项目分出了合格与不合格,在高考压力之下,学生的考试囚徒角色更加明显。在这样的功利环境中,学生还能获得运动所带来的愉悦吗?非也。他们只是在完成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在动商理论的观照下,运动是学生的内心自觉,是对美和健康的追求,也是对自然的大胆回归:告别应试,告别金牌、冠军等符号和缥缈的荣誉,要回到人的原始状态,做一个奔跑的、刚劲有力的人,主宰自己的健康,亲近自然,回到自然这一最好、最宽广的体育运动场所之中,使自己成为自然肢体的一部分。
  3.3 从场内回归广场
  这里所说的场内,并非仅指体育馆、教室等室内场所,校内运动场同样被包括在内。这些教学场地无疑是体育课程得以有效开展的依托。实际上,有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受压缩,正是受到了教学场地的制约。在动商理论看来,仅仅如此难以全面塑造学生体质。固定教学场地的存在实际上制约了学生运动意识的延扩和运动视野的拓展。这一点早就被商业户外运动所识破。动商理论也洞察了这一点。于是,它把运动由場内引向了广场。这里所说的个广场,并非某一特定的广场,而是指一个宽广的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切运动项目都可以得到自由展示,所有的运动愉悦都可以被体验。如此,运动就冲破了传统视界的束缚,不管是上学路上,还是家庭空间,不管是运动场所,还是城郊的公园、小山,均在运动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它们就是广阔无边的运动广场。而这都来源于动商的普遍观照。
  参考文献
  [1] 李井海.动商的社会学意义[J].运动,2018(8):128-129.
  [2] 李井海.动商理念:起因、学术渊源与内涵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20-25.
  [3] 王刚.运动智力刍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4):74-78.
  [4] (美)加德纳,著.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9-10.
  [5] 张力为.运动智力——困惑中的思考与思考中的困惑[J].中国体育科技,1993(1):39-45.
  [6] 赵秋长,赵建国.对情感智商的理论回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71-78.
  [7] (加)谢华真.健商HQ[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1-2.
  [8] 李玉华.健商文化与学校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28-30.
  [9] (美)迈克尔·罗伊森,迈哈迈特·奥兹,著.YOU:身体使用手册[M].兆彬,俞睿,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12.
  [10]李汉武.体商(BQ)及其测量评估[J].中国热带医学,2006(12):2278-2281.
  [11]李井海.基于动商理念视角下遏制学生体质下降的剖释[J].运动,2018(7):3-4.
  [12]李井海,王宗平.动商——军事训练理论的一个重要支撑[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10):81-84.
  [13]李井海.试论动商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97-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7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