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缺失与完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为基础,分析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多方面的缺失问题。可以通过制定个性教学质量标准、引导政府企业参与建设、综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完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彰显学生教育中心地位等措施,实现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完善,促进高校教育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在学校发展中,教学质量是根本,教学质量管理旨在通过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保证学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促进高校教学可持续发展。但是,现阶段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限制了高校提升教学水平。因此,高校需要在新时代积极探索研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缺失问题与完善路径,以期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新时代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
   在新时代,高校生存发展离不开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属于其重要生命线。因此,高校构建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保证其科学合理,有利于高校将良好成长环境提供给学生,促进其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体现教学质量是高校提高自身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根基。构建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属于一项全程性与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高校需要在这项工程中对人才培养的全部环节与阶段进行高度关注,系统且持续地监督与控制人才培养过程以及相关实施活动开展过程,对教学过程全面评价与完善,从而构建稳定高效与互相协调的质量管理系统[1]。高校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定位,对教学工作的人才培养全部过程实行教学质量生成分析,为其寻找相应的保障、控制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点,以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从而有利于高校培养出优秀的人才[2]。同时,在构建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高校也需要致力于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与制度化,促进其作用得以在校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
  二、新时代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缺失
   (一)教学质量标准缺失
   在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教学质量标准属于重要内容,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的有效手段。然而,教學质量标准在实际使用与运行过程中,通常会涉及较广范围,受高校教学目的与高校类型差异影响,其教学质量标准不同。部分高校按照教学属性分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还有部分高校根据教学内容主要划分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两种,这种高校教学划分的不统一性,会影响教学质量标准,使其混乱,从而限制教学质量评估作用发挥,降低其实效性。
   (二)政府企业参与缺失
   在新时代,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需要政府与社会企业的共同参与,但是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建设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际过程中,只有高校本身一家参与者,缺少与政府以及社会企业的联系。政府与社会企业未有效参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会引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出现反映缺失问题,即不能对市场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进行有效反映,体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利益分配缺少合理性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高校并未获取有关人才培养层面的有利信息与实惠,致使高校在建设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缺少引导社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会企业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的过程中,提出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法与过程的意见,通常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致使高校无法对其进行及时反映。高校人才培养改进的滞后与校企沟通不畅,会使社会企业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缺少参与的兴趣与耐心。
   (三)评估方法综合缺失
   评估方法综合缺失指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法过于单一,不够丰富,不能实现方法综合利用。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教学监督评价工作中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然而,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使用与运行过程中,存在对于定量评价方式过于重视的问题,对定性评价方式及其重要作用选择忽视,引发院校教学质量的绩效评价与水平评价失衡问题,对监督高校教学质量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削弱其有效性。
   (四)质量保障队伍缺失
   现阶段,随着人才的不断引进,在职称结构、教师学历、教师年龄等层面,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对应的管理队伍比较合理,然而在教学实际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对应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存在教学信息反馈不佳的问题,其中的反馈系统并不能有效运行。系统运用问题主要原因是不同级别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人员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出现明显沟通不畅现象。特别是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教学秘书,不能准确、及时地反馈各种教学信息,并且部分教学秘书人员责任担当意识不强,责任分工也存在不明确问题。深入挖掘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可以发现,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观念滞后、管理人员定位不明、理论管理水平不高、人员责任不清、制度不完善等,都是高校教学质量难以实效有效保障的重要原因。
   (五)质量评价标准缺失
   在传统教学管理观念影响下,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足问题,相对来讲,主要表现是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未能按照高校发展水平与高校教学目标的要求,实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完善与创新,造成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欠缺独特之处,限制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使用统一评价标准对待不同评价主体,造成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不够严谨与科学,使统计数据与教学信息缺少真实性与可靠性,限制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学生中心地位缺失
   在新时代,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制定办学目标与明确教学定位的过程中,都会以人才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为根本,致力于提升自身人才培养质量,使高校教学工作对应鲜明市场导向。与办学定位和市场导向相比,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缺少对学生的关注,不能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虽然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每一年都强调坚持个性培养与统一要求相结合原则,但现阶段可以为学生自我发展提供的主要条件,仅限于将多项选修课程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兴趣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但在多种条件限制下,高校提供的选修课程质量与数量并不理想,并且网络资源利用的不足与图书馆资源的缺乏,也能够体现出高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过程中不够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   三、新时代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一)制定个性教学质量标准
   在新时代,高校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制定个性化教学质量标准,突破传统质量标准模式的单一性,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标准的建设与完善,需要按照高校类型、高校位置、当前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办学宗旨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质量标准进行个性化制定,突破传统高校教学质量标准模式的单一性,借助现代化教育渠道与教学手段,对先进教学评价经验与理念进行积极引进与有效借鉴,并且按照高校教育优势与教学特色,对高校教学质量标准进行科学定位,使制定出的个性化教学质量标准能够满足高校发展需求。高校教学质量标准制定需要以教育创新与教学特色为根本,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不断提升,在教育市场中强化高校核心竞争力,从而为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3]。
   (二)引导政府企业参与建设
   高校结合新时代要求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完善,需要引导政府与社会企业参与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校需要积极利用政府力量,借助相关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引导社会企业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参与的关键是建立利益均衡机制,保证社会企业能够在参与建设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收获一定的利益。按照校企合作交互关系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需要,高校的利益均衡机制可以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高校需要与社会企业建立对话关系,并保证关系的常态性,使双方能够在人才培养建议与意见上加强沟通,有效达成共识。在这种对话关系中,高校需要对企业保持耐心,针对企业给出的人才培养建议与意见进行准确及时反馈,使社会企业感受到高校对其在教学质量保障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话语权的尊重。第二,高校需要将校企合作作为重要基础,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明确社会企业的义务与责任。如果社会企业缺少高等教育管理相关背景,高校需要通过对其义务与责任的明确,使企业能够在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找到自身准确定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三)综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
   高校在新时代针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缺失问题,采取措施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需要综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以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的丰富,实现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多元化构建与完善。作为动态统一体,教育教学具有针对性与复杂性,因此,单一片面的教学评价方法难以对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覆盖,需要高校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判断与评价。基于此目标,高校需要保证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的多样性,有效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按照评价内容,构建一体化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比如,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与加权平均法等评价方法,促进高校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多元化构建与完善,从而为教学质量评估效果提供保障。
  (四)完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在新时代开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工作,需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队伍管理水平。首先,高校需要对教学管理人员加强教育,引导其转变管理观念,使其对教学管理在高校中的价值与作用产生正确认知。高校需要在书面教育与校内大力宣传的基础上,将更多更有效的实质性支持提供给教学质量管理人员,使其能够更好地对高校教学具体管理工作进行参与与实施。其次,高校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借助一定的制度规定,对不同层级管理人员自身的职责进行充分明确。高校需要对相关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以制度完善保证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避免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等问题再次出现,以相关培训的加强,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水平。相关培训包括技能培训与理论培训,技能培训可以是搜集、分析、整理、反馈教学信息的能力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与分析报告。理论培训主要是提升人员管理理论水平,使其思维方式发生转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应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提升管理成效。当然,高校也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借助制度规定,提升教学管理效率,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高效运行提供相应保障。
   (五)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在新时代,高校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此实现教学质量评价向更严谨性方向发展。为实现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有效性与针对性的增强,高校需要对传统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突破,打破其局限性,建立多元主体评价体系。高校需要在建设运行中,按照实际教学情况与评价主体需求,建立评价用表,并保证其具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科类型特点进行充分考虑,使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更加个性化,促进学科教学特色深化,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的有效作用发挥提供保障。另外,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行为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等心理知识,实现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的更好细化与区分,促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更加人性化,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提供保障。
   (六)彰显学生教育中心地位
   在新时代,高校针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缺失问题,开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工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彰显学生教育中心地位。按照现代教育理论要求,高等教育需要将学生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因此,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考察高校是否将学生发展置于核心位置[4]。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高校的价值取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需要对学生个人实际发展需求进行主动积极的了解,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机会与学习资源。例如,高校需要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及时更新,为学生设置多样选修课,组织学生参加兴趣社团活动,为学生开办学术讲座,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等,使高校教育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充分满足,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在高校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另外,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其主动参与教学管理,使学生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发挥自身作用,为学生提供有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的发言权。高校需要对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参与的相关机制进行完善,借助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对处于受教育者身份的学生在评价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为高校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在新时代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缺失与完善进行研究,需要教育工作者正视保障体系的作用,分析保障体系缺失问题,通过制定个性教学质量标准、引导政府企业参与建设、综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完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彰显学生教育中心地位等路径,促进保障体系完善,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家庆,黄宇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缺失与完善创新[J].高教论坛,2012(6):66—69.
  [2]于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33.
  [3]储昭霞,陈永红,鲁先文.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基于25所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的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19(2):129—133.
  [4]王关义,赵贤淑.关于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实施系统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13—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119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