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主动学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更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针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变化,七年级语文教学也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拟从自主预习、自主听课、自主研习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部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有了很多理念和内容上的变化:单元提示除了概述本单元内容外,还增加了对学习方法的引导;单元的讲读课后习题变为“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三个目标明确的能力训练版块;语法内容随课展示,删掉了篇末的语法附录;自读课文增加旁批问题引导,课后题改为“阅读提示”和“读读写写”两个版块;写作版块中每个“写作实践”都增加了写作提示;综合性学习不再单一呈现相关主题的积累内容,而更多呈现活动的设计;课外古诗增加更详细的诗歌意境及情感解读;名著导读除书籍内容介绍和精彩选篇之外,增加“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及“自主阅读推荐”。对于学生而言,部编版语文教材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而言,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能力培养的方法指导上更具针对性。对于七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除讲授课程知识之外,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结合部编版教材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实践中摸索针对学生自学习惯培养的方法,供同行共同探讨。
  一、 现代文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在听课前对课文内容要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样其在课堂上才能更有效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达到提升语文能力的目的。要想使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对文章有独立的理解,在课前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读音、含义及理解语境含义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先决条件。
  现代文自主预习要注意落实三点:三读、落笔、勤动脑。一读,诵读,明确字词正确读音。二读,默读,边读边看注释,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三讀,思读,结合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等版块内容,初步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在作业本上按格式整理预习中总结出的文学常识,重点字词及文章大意。
  二、自主听课习惯的培养
  初中语文学习对知识迁移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怎样能从课堂上把知识学活,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听课习惯。
  自主听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区分地听课:已经懂的巩固听,不懂或有疑问的重点听。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有目的地听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根据教师所讲积极思考。笔记应注重“三记”:记教师对文章整体脉络的分析(板书),记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记教师强调的重点词句的理解。笔记记录在书上课文内容空白处,“听懂再记”最重要。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课习惯初期要关注其笔记,检查学生的听课情况,以便教学有的放矢。
  三、习题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面对的是中考,语文考查题型种类多、变化快,学生要想快速适应初中应试体系,了解题型特点、总结答题思路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在完成作业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平时作业习题量要少而精,要让学生能有充沛的时间完成并展开深入思考。教师要在纷繁复杂的题海中筛选典型习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习题自主学习习惯的建立绝不是只训练学生写全答案,引导学生比对答案与自身答题思路的区别并不断完善答题思路才是教师应关注的重点。在习题讲解时,主要讲审题中应注意的关键词,由关键词引导答题思路,让学生理清审题和答题的关系,归纳总结不同类型题目解题思路,并能举一反三。
  习题自主学习习惯的建立能大大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形成反思、归纳、交流的学习习惯后,可尝试让基础好的学生来当“小老师”讲题,并以小组交流疑难习题答题思路等。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习题讲解的时间,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工具书自主使用习惯的培养
  古文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由于古文与现代语言习惯区别较大,且生活中应用不多,学生对古文学习总是有畏难情绪。近年来中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难度加大,对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本的古文词汇量已经远远不能应对当今的中考要求,而工具书的使用就是拓展学生文言词汇量的有效途径。
  古文的自主学习,笔者主张“读、猜、疑、查”四步走。一是提前读,即在一开学就把全册书的古文的朗读安排在午读进行,保证在教学前使学生对文章的读音、停顿都了然于胸。二是猜含义,在教学前安排预习,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猜文章大意,并写在作业本上。三是备质疑,猜不出的词义句意即为自学疑难,在书上圈出,准备课上解决。四是当堂查,疑难字词当堂查字典互相质疑,形成“学古文,查字典”的习惯。课堂查,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查字典不仅可以了解课文中该字的含义,而且可以了解同一个字的其他义项和范例,拓展文言知识,有效增加学生的古文词汇量。
  六、名著整本书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9年河北省中考说明将名著考查点改为“整本书阅读的能力”,以刷题方式进行名著教学的方法很明显不能适应新的考查要求,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整本书自主阅读习惯。
  读书,兴趣最重要,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比如,对名著进行导读讲解,读前观看名著影片,召开读书推荐会等。部编版教材名著部分的“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介绍给学生,降低学生的阅读压力,使学生能够有速度、有重点地阅读。规定每天阅读的章节,设置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有时间真正深入文本,将 “圈点批注”读书方法应用于自主阅读过程中并形成习惯。每节课可安排5分钟让学生讲名著,使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阅读初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尊重他们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而不要去做那种绝对的、权威的、以势压人的评判。”重点情节需指导学生精读,并开设讨论课分析探讨。整本书阅读完成后一定要进行专题探究,让学生分组探讨人物、主题等,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整本书自主阅读习惯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引导阅读,在学生中组织读书俱乐部,在假期中组织学生限时阅读某本名著,最终形成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习惯才是最终目的。当班级里学生形成读书、换书、谈书的习惯时,整本书的自主阅读习惯才算是真正建立。
  在七年级若能切实把以上几种习惯结合部编版教材培养起来,学生就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走出课本的限制,促使其在更广阔的大语文环境中学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打好基础。
  
  作者简介:王茜(1981—),女,河北省廊坊市管道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130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