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探究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当前实际教学情况有机结合。一是对当前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二是从综合角度方面对学生开展分析,为教学活动打好基础,提升兴趣,组织学生走进声乐世界、因材施教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声乐基本能力、关注语言教育作用,强化咬字、吐字能力的训练、艺术化处理声乐歌曲,提升学生歌唱水平等几点说明,并且以此为基础探究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下声乐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的思路。最后提出了当前有关课程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课程 教学方法 有效思路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071-03
在新课程标准视角下,我国各个高校都着手于学前教育专业改革活动,要想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要参考办学的思想与观念,结合课程本质和具体学情,创设学生主动接受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凸显人才的实用培养。教学方法不仅关联着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儿园及有关早期教育的教育职业,为幼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声乐教育要体现自身的教育特点,采取对应的方式关注优秀教师的培养。而一些高校中,声乐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1],在教学中,往往把美声艺术歌曲视作教学重点,并对音乐专业教学方式的教学评价进行对比,促进非专业学生吸收专业声乐的能力,分别专业声音、学前教育声乐,让幼儿歌曲演唱效果不断强化。
(二)教学手段单一
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改革,艺术课程基本上朝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教师不只是要具备一定的歌唱技能,还应该存在较强的艺术素养,在掌握发声技巧的过程中进行自弹自唱与儿歌表演与合唱等。然而在高校的教育中,声乐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总是统一化的唱歌与发声训练,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按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定位,创新枯燥的教学模式,强化对学生艺术文化知识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灵活丰富教学内容,促使声乐课堂呈现欢乐的特征,一方面扩展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挖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方法的有效思路
(一)综合了解学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夯实基础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设置教学环节之前,要综合了解学生,声乐教学的准备环节具备两个特征,首先是“自由”,再次是“互动”。对于前者,呈现在师生“教学”范围之外,不管是学生或者教师,都比较自由化,不存在课堂上的紧张心理以及气氛,促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真实思想,掌握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后者集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了解深入化的倾向,期待着了解彼此[2],教师深层次的找到学生自身的“声乐条件”,包括身体健康、歌唱水平等,学生深层次的找到教师教学背景与教学水平,总是在声乐的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师生之间应该积极的交流互动,教师综合了解学生,有助于教学环节的及时调节与进行。
(二)注重兴趣的提高,组织学生走进声乐世界
高校学生具备较高的声乐理论知识与演唱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对声乐学习具备较高兴趣,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声乐学习良好的习惯。之后在师生的相互影响下,带领学生走进美妙的声乐世界。针对学生声乐学习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在介绍声乐基础理论与演唱技巧的过程中,吸引学生关注力,调动学生好奇心,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这些都需要教师幽默性语言和亲和力的支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坚持,可以在每天中抽出一定的时间训练呼吸、微发声、哼唱歌曲以及咬字吐词,保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达到声乐学习的忘我境界。
(三)因材施教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声乐基本能力
首先,组织学生参与歌唱姿势的训练,针对声乐的具体演唱,歌唱姿势比较重要,教师在第一次上课过程中,要注重歌唱姿势内容的引进,促使學生在训练中可以自然站立,且将胸部自然挺起。其次,规范性的进行发声训练,因为声乐为经典的歌唱艺术形式,以声音的方式抒发人类自身情感,所以规范性发声为演唱的前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声乐课堂上,要时刻将发声训练引进在教学大纲中。组织学生正确呼吸,了解吸气以及呼气的科学方式,并且鼓励学生科学开喉,主要促使学生了解声带和气息之间的协调性,领悟开喉技巧。最后,促使学生形成情感的共鸣,声乐演唱中产生的共鸣以人体对声音产生的共鸣为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给学生介绍发声训练的途径,强化学生发声技巧的掌握。
(四)关注语言教育作用,强化咬字、吐字能力的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演唱为高雅性艺术,巧妙的结合音乐和语言,语言成为声乐演唱的关键,也是人们获取情感的最直接工具。清晰化的咬字与吐字针对声乐演唱来讲意义重大,换言之所有的声乐演唱训练都以语言为中心展开。由于语言为声乐演唱动听旋律的依据[4],在语言的清晰化咬字发音情况下可以达到理想的音响效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演唱训练应该具备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声乐演唱能力。在此期间,教师要结合对应的歌曲进行演唱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咬字与吐字发音不同形式产生的艺术成效。 (五)艺术化处理声乐歌曲,提高学生歌唱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专门组织学生艺术化处理歌曲内容,将其视作声乐演唱教学水平提升的最佳方式。组织学生全面感知音乐作品,包括歌词、乐谱与情感,甚至是歌曲作者的创设背景,需要以歌曲作品的深入了解为前提,才可以完成艺术化处理歌唱的目标。之后组织学生站在乐谱以及旋律的视角上对音乐作品进行演唱,融合自身情感,汇集实际生活与歌曲情感,达到新颖的声乐艺术境界。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
(一)集体授课
集体授课为声乐课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此种方式可以协助学生完成声乐学习目标,增加学生学习信心,创设相对轻松与自由的教学气氛。教师如果想要加强集体授课的教学价值,可以对其进行适当优化[4],按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选择游戏化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声乐教学的实效性。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动物脚步的游戏活动,分析四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内化声乐课程内容的本质。
(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建立在集体授课的基础之上,教师有效的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归纳,找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呈现的差异性,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在共同展示的条件下,培养高校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取自评、互评以及观摩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音乐细胞,提前给学生布设学前教育的学习氛围,更好的站在小朋友视角上设计教学活动,确保音乐教育的安全性与游戏性。
(三)自主创编
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化特征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创编,在相同的音乐主题下,分割音乐段落,促使学生自主完成音乐层面上的演绎,或者不给学生限制音乐主题,要求学生发挥创新力完成歌曲的创编等等[6],包括《数鸭子》《大雨小雨》音乐歌曲,都可以成为发展高校学生专业化特征的学习资料,彰显教学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方法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特征与学生学习情况,设置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课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旭.柯达伊教学法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青年,2018,(19).
[2]屈陶冶.學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中的“儿童歌曲演唱法”探究[J].北方音乐,2018,(04).
[3]张丽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堂中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应用[J].学园,2017,(01).
[4]马克伟.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7,(18).
[5]王燕.实践性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21).
[6]袁仁钢.如何保障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的教学质量[J].祖国,2018,(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1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