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钢琴演奏的歌唱性旋律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钢琴作为时下较流行的乐器,受到越来越多爱好者的关注。但是,弹奏者在弹奏钢琴时需要一定的歌唱性旋律技巧,所以,要想学好钢琴的演奏,首先要掌握钢琴歌唱性旋律技巧。
  关键词:钢琴演奏;歌唱性旋律技巧
  钢琴表演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之一,其成果不仅仅体现在音乐创作的不断进步、演奏技法的日臻完善上,更体现在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代又一代人宝贵精神的传承。钢琴的演奏主要是指钢琴发出的歌唱性的旋律。通常情况下,在钢琴的演奏中,歌唱性的旋律占据着重要位置。钢琴的演奏者可以通过手指弹奏出连续、美妙的旋律,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听觉体验。
  1 勾勒出旋律形态
  旋律的形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比较清晰的,譬如,旋律的上行、下行、级进、跳进,这些旋律的形态具有自明性。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否有意识地分析旋律的形态,只要将音弹出来,旋律的轮廓就自然清楚了,而不需要再特别去表现什么。而在有的时候,作曲家在旋律方面的特殊构思并非一目了然,演奏者需要细细体会,才能更清晰地勾勒出旋律的形态。[1]
  1.1 旋律的溶解
  旋律常会被溶解在音乐的表层中,这是一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它把旋律的音“溶解稀释”到一片音符中。在面对这样的音乐片段时,演奏者一定要清楚在纷乱复杂的音符表层中,哪些音具有骨架性、旋律性的意义,并给予它们一定的重视和强调(但并不是一定需要將它演奏得特别突出),因为作曲家只是想“稀释”旋律,而并非想隐匿它。
  贝多芬《奏鸣曲》0p.11末乐章第4变奏中,这个变奏绝不是一段琐碎的、唠叨不停的三十二分音符。在这样的表象之中,贝多芬将主题溶解了进去,演奏者除了要注意将这里的三十二分音符演奏得清楚而平均之外,还应该给予隐藏在其中的主题以非常轻微的强调。主题的音有时跨小节,或在节拍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有的在强拍,有的则在弱拍)或是隔得很远。例如,贝多芬《奏鸣曲》0p.111末乐章,尤其在主题的第二部分中也有这样的旋律体现,在演奏这些被溶解了的旋律时,有时比适当地突出旋律音更重要的是把握住整个旋律的气息、语气和力度轮廓,并将旋律原型的这些特征渗透到被溶解后的形态中。
  1.2 旋律的复调性
  某些旋律的复调性也并不是一目了然地呈示给演奏者的。复调性并不只是出现在多声音乐中,在单声部的旋律里也有复调性存在。但我们有时常常只注重旋律的表层,而忽略了它这方面的特点,这对演奏来说无疑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亨德尔《组曲》Op.7《阿勒曼德》中,演奏者就可以通过用手指按住某些琴键以获得一种似乎由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一个是主要声部,另一个则是助奏声部。
  1.3 合理的分句
  旋律的分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正确地分句,并保持乐句的连贯性及不同的结构等级所产生的句读感是非常重要的。
  旋律的重复、变化、对比及其节奏形态都可能对音乐的分句产生影响。而且有的旋律分句本身就有多种合理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在演奏中,一条旋律的分句可能不止一种,演奏者必须也只能以一种他认同的方式清楚地呈现出旋律合理的分句。
  在巴洛克时期的一些作品中,其从头至尾都保持同一种律动,并加之记谱方面的特点(没有连线,也不通过其他方式有意暗示出分句),使得演奏者不能一目了然地把握作品的分句。但演奏者如果能从音乐的节奏形态(如节奏的起拍)、和声进行、音区变化等方面去研究作品,就比较容易找到较为合理的分句。
  巴赫《平均律》上册《前奏曲》Op.6,1~12小节中(2-68),方括号表示次级结构的乐节,逗号表示分句。需要注意的是,首先,逗号所表示的分句在演奏中并不一定需要很明显地断开或者抬手,演奏者只要将音乐内在的呼吸表达清楚即可。其次,整首前奏曲的节奏形态始终保持抑扬抑格的节奏,而非扬抑抑格。即使在轻微勾勒出诸如第6小节右手的隐伏线条时,也不应破坏节奏的分组。再次,在A段中(1~6小节),右手声部占据主导位置,进入中段后(6~15小节),重心转向左手。最后,左手伴奏声部与右手的分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分句的划分总是伴随声部的变化。
  2 旋律形态的音乐性格把握
  2.1 音程对音乐性格的暗示
  构成旋律的音程常常暗示了旋律的性格。而且,还有一点常常被现代的尤其是非欧洲文化区域的钢琴演奏者忽略,那就是在西方音乐传统中,有的音程或者旋律结构常常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2]我们可以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舒曼等西方作曲家中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最常见的如下行小二度象征着痛苦、哭泣。虽然由于文化背景及时代的差异,我们要透彻地理解西方音乐中的这一传统有相当的难度,但把握这些旋律形态及特殊音型的象征意义对演奏者把握音乐的性格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巴赫的《平均律》(下册)小调赋格,首先,我们仅仅从和声和节奏形态上(没有解决的减七和弦,弱起的节奏及后半句的紧缩)就能体会到这个赋格主题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性格。其次,这个主题中有两个象征性的含义,分别象征着“十字架”和“痛苦”。如果我们将主题的前四个音中的第一个和第四个音及第二和第二小音分别连上线,就形成了一个十字架,并且随着节奏的紧缩,后面的音乐中这个“十字架”无处不在。巴赫《平均律》下册g小调赋格。此外,下行的减七度音程常常被用来象征痛苦。可以在亨德尔《弥赛亚》Op.22的1~8小节及莫扎特《安魂曲》中的《慈悲经》双重赋格1~4小节找到非常类似的地方。
  即使没有特殊的象征性意义,某些作品中的一些特殊的音程也常常对音乐的性格有重要的暗示。例如贝多芬的《奏鸣曲》,与级进的音程相比,这个横跨数个八度的大跳音程无疑蕴涵了更加激烈的外在情感(当然是在织体与和声的共同作用下)。而要表现这样的内涵,需要演奏者投入更多的表情,将这些离得很远的音很好地连接起来,这对演奏技术来说是个挑战。[3]   另外,这个大跳还暗示它在结构上的重要意义。这是奏鸣曲式呈示部的第一个高潮点,如果演奏者意识到这个段落所具有的结构性意义,终会使他在布局前面整个连接段的一连串模进时,有了一个安排力度及张力变化的重心和支点。
  2.2 和声、节奏形态等因素对音乐性格的暗示
  旋律的和声内涵、节奏形态对音乐性格也有重要的暗示作用。正如在和声部分曾提到的那样,在共性写作时期中,旋律与和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旋律形态中所暗示的和声进行即使有时可能比较模糊,但也是旋律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恰恰是这样清晰明了的旋律结构流露出音乐清澈明晰的古典主义风格。譬如,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一乐章,分解三和弦式主题,无疑暗示出这首小奏鸣曲所蕴藏的机敏、灵巧及天真无邪的内涵。有意思的是,虽然莫扎特很多旋律的骨架都源自分解式的三和弦,但他的天赋与创造性,使得这些旋律的性格又不尽相同。
  旋律的节奏形态也常暗示出音乐的性格。只是旋律中的两个主要成分——音高和节奏,并不总是同等重要。例如,在一些舞蹈性的作品中,旋律的节奏会占更主导的地位;而在一些安静、歌唱性的作品中,旋律的音高设计会显得和节奏同样重要。如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第二部分,弹奏这段曲目时,要将这一段的节奏表现得鲜明而有弹性,可以用前臂的断奏触键,将跳奏弹得干净利落。曲中切分音的强音,弹奏时手腕要抬高,手要牢固,将重量压下去,加强切分音,表现匈牙利民族舞蹈的粗犷、热烈,但切记音质要好。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灵活自由未必是针对速度而言,也许作曲家只希望演奏者在力度上或重音上能比较自由地处理。因此,演奏者在看到Agogic一词时先要考虑判断一下究竟作曲家是希望演奏者在演奏速度上灵活處理,还是在表情力度上自由表现,抑或只是在重音上进行灵活处理,也许兼有以上各项。确定了这一点,才能运用好Agogic,使它成为音乐表现的翅膀。
  钢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穿透人心,和听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归根结底就是演奏者通过歌唱性的旋律展现演奏者的内心情感,从而带动了观众的情绪,引发了观众的共鸣。然而,钢琴的歌唱性旋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练习和训练中得到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赵丹.试论钢琴歌唱性旋律的弹奏技巧[J].大众文艺,2018(24):12-14.
  [2] 原思辰.钢琴歌唱性旋律的弹奏技巧[J].黄河之声,2015(01):76-79.
  [3] 吕艳红.钢琴歌唱性旋律的弹奏技巧[J].北方音乐,2016(02):41-42.
  作者简介:王盛杰(1995—),女,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通讯作者:李楠楠(1977—),女,黑龙江呼兰人,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6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