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换一个角度,多一份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着手,通过角色体验、话题讨论、比较阅读等方法,充分挖掘文本的阅读价值,引导学生多层次研读文本,多角度拓展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多角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6-0077-02
  【本文著录格式】冯启佳.换一个角度,多一份思考——浅论核心素养下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20,19(06):77-78.
  《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 测评与教学 初中语文》从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的角度提出了测评与教学的建议,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的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是一脉相通的。阅读教学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具有深远意义,新课标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与思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就必须积极参与新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勇于探索有效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上下功夫。下面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案例,就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在角色体验中激发多角度思维
  角色体验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扮演文本中的人物,真切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旨、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角色体验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且能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认为:“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在阅读教学中精心创设角色体验情境,引导学生扮演文本中的重要角色,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可加深对文本主旨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狼》这篇文章时,笔者参照余映潮老师的教法,让学生分别从屠户和狼的角度来概述情节,从屠户的角度看,文章主要写了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从狼的角度看,文章主要写了两狼缀行、紧追、逼人、被杀的故事。又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记叙文时,笔者设计了“当一回电台主播”的创意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圈画出这篇记叙文的六个要素,然后分别从文中的“我”、父亲、杰里等人的角度任选其一,模仿电台主播的语音语调,用自己的语言动情地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这个多角度的故事改写与表述的学习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篇记叙文的理解,也让学生在多角色体验中丰富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实践证明,角色体验法能有效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促进学生的互动对话,激发学生的多角色体验和多角度思维。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而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驾驭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展现。角色体验法的应用形式较多,可以是分角色朗读内容,也可以是分角色概述情节,还可以是分角色表演故事,其难度依次递增,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角色体验法主要应用在记叙文或小说的学习中,因为在该类体裁的作品中,可体验的人物角色比较丰富和典型,学生思维的角度也能多元和新颖。
  二、在话题讨论中引导多角度思维
  余映潮老师主张:“單篇课文的研读,尤其需要反复,需要多角度,需要乐此不疲。”所以他提出了“整体反复,多角品析”的文本处理方式。例如在学习《窗》这课时,他给学生提供了六个微型话题:概述文中两位病人的故事;说明小说中两次重要的情节转折;比较描写两位病人的笔法;归纳该小说描写、表现人物的主要方法;总结该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上的两个主要特点;阐述两个关键之处——“窗”和“他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的含义。以上每一个话题,每一个角度,需要学生在对课文整体反复地阅读中去进行思考和讨论。
  借鉴余老师的教学创意,在学习《变色龙》这课时,笔者设计了五个话题供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讨论:说说文中反复判案的经过;分析奥楚蔑洛夫多次转变态度的原因;阐述文中军大衣的作用;说明文章几次提到法律的意图;阐述小说描写围观群众的作用。这五个话题为学生提供了多个与文本对话的角度,学生只有深入文本细节,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才能真正理解文本,汲取阅读的养分。
  话题讨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面对多个话题,学生首先要对每个话题进行浅层的分析,确定哪个话题已胸有成竹,哪个话题还迷惑不解;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求得同学帮助或分享自己的体会,进而获得对话题的深层次理解。在多角度的话题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与提高。与角色体验法不同,话题设计没有文体的限制,教师可根据文本的内容与特点,提炼出相应的话题供学生讨论交流。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多角度研读文本,其次才能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精心创设话题情境,以引领学生多角度、分层次品析文本。
  三、在比较阅读中促进多角度思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阅读就是以比较的视角来看待内容、形式、手法、情感等方面相近或相对的一组文本,在深入分析中发现文本的共性和个性,在整体比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提升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余映潮老师主张的“一文为主,多文联读”就是比较阅读法的典型代表,即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出发,从某一篇课文生发开去,找到具有相同主题、相同题材、相同写法或其他相同之处的若干文章组成学习任务群进行联合阅读。其内容可以是教材内篇目,也可以是教材内外、课堂内外文本的结合。在学习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余老师以教材文本为主,联合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和邵燕祥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巧妙设计了这三首诗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体验与思维,获得多层次的人生启迪与感悟。受余老师教法的启发,在学习《诗经》二首时,笔者也采用了比较阅读法,除了引导学生将《关雎》和《蒹葭》进行比较阅读,还带领学生联读了《君子于役》《桃夭》《黍離》等作品,从多个角度分析《诗经》中作品的异同点,使学生对《诗经》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诗经》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比较阅读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效阅读方法,也是一种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其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用比较的眼光鉴赏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新课标倡导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人教版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越发显得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从学生的实情出发,根据文本特点,借鉴先辈经验,灵活运用角色体验、话题讨论、对比阅读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还可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新颖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新课改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研究项目组.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 初中语文[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3]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冯启佳,女,1991年生,江苏兴化人,苏州外国语学校一级教师,教育硕士,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7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