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爱陪伴,静待花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怀揣爱做教育,她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带着对每个孩子的爱,她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教师的榜样力量,俯下身子,放下架子,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中,让每位学生带着快乐出发,与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最终每个人都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
   25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班主任的育人工作就是要调动全部(而不是一部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这一主体的能动性要在“优等生”和“学困生”身上都能得到体现。尤其是对待“学困生”,只要我们能真诚的去爱,不放弃,不鄙视,多发现其闪光点,品德上,扬长克短;学习上,扬长补短,“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
   故事从开学第一天开始。
   美丽的谎言:
   “请同学们坐到自己上学期安排的座位上。”开学第一天,我指挥着刚从操场带回的60名学生。很快,59个人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了,只有一个虎头虎脑的男生不知所措地站在最前边靠窗的位置。
   “快到自己座位上坐好。”我示意道。
   “老师,我没有座位……”
   “那儿不是有个空位吗?”
   “老师,他原来自己坐在最前面……”
   “老师,他纪律不好……”
   “老师……”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来。那男生越是捏着书包带不自在起来。
   “叫什么名字?”我轻轻问。
   “……浩……”
   呵,这名字如雷贯耳呀!“疲、邪、不听话、课上不听讲,课下净捣乱……”前班主任们曾这样介绍他。
   我端详着他说:“文质彬彬,一身浩然正气,多有深意的名字,肯定是个出众的男孩!来,就坐到离我最近的位置,让我看看你有多优秀!”
   接下来的一周,他都用端正的坐姿来证明优秀的他的存在。
   我给他贴上一个“优秀学生”标签。他带着这个标签,安分守己了一个周。
   送“官”奖“官”:
   传说中的调皮的浩变乖了,我有点儿沾沾自喜,轻而易举解决掉了大麻烦,可第二周他却原形毕露。体育课后,一大群学生红着脸来告状:“我们排着队刚到操场,浩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溜了,到处乱窜,捣乱纪律……上微机课同学们刚排好队,浩又一溜烟儿没了踪影;科学课上大喊大叫……”“刘老师,他就会在你跟前装!”管纪律的同学恨得咬牙切齿。不得不说,他在我面前装得无可挑剔。既然这样……为帮他巩固进步成果,我悄悄给他准备了一个“套”。
   那天,班里31名同学参加活动,班干部全走了。这纪律谁管呢?一眼瞥见那“小羔羊”般的眼神,“对,就是他!”
   “同学们,今天我们选一位近期进步最大的同学代理班长!”
   “浩,今天班级课间纪律、课间带操、放学带队全归你管。代理班长任务不轻,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一定会让大家重新认识你!”
   那双在课堂上基本不转的眼睛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可是,老师,我不会整队”,浩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有我呀!就这样……”我伏在他耳边教了一遍。他看着我的眼睛,深吸一口气,“立正,向前看齐,向前看!”听着他认真的几乎变畸形的整队口令,又一次违心地竖起大拇指……
   和着音乐的节拍,他认真、生硬地踏着歌,从队前巡视到队后,又从队后巡视到队前。脸紧绷着,这应该是他最认真的一次吧。在他的带动下,就连那几个小调皮也做得格外认真。
   课间,浩第一时间走上讲台,提醒同学们做好课前准备;提醒室内小声说话。中午,早早到来的浩坐上讲台,开始了练字。偶尔抬头巡视一下纪律,提醒一下个别同学。放学路队再也不用跟浩捉迷藏,他负责西路队中段,会在我的目送下一直把队伍带到路口。在浩的带动下,班级比平时还要好呢!用同学们的话说,浩都变成这样了,谁想落在他的后边呀!
   接下来,浩的表现越来越好。是因为没时间作了吗?还是被那无形的“套”给“套”住了?不管怎样,现在的他越发的自律、自信!
   浩的进步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要求上进的愿望。有的孩子之所以暂时比较落后,只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和土壤。只要我们热情关怀,耐心教育,用“心”执著的去爱,会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要以真情去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上进精神,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参与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我认为,学生的任何活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都应该去参与。教师的参与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榜样,就是动力。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有很多受益。
   我们班是一个有着“民乐”特色的班级,虽然只是些十岁的孩子,可每个孩子手里都有绝活。作为一班之主,我怎甘沉默下去?于是在二年级开学初,我也买了葫芦丝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民乐课上,我虚心向同学们请教,他们认真地教,我认真地学。“能吹出音了,能吹音阶了,能吹简单的练习曲了!”同学们表扬我,为我鼓掌、欢呼,我快乐得像个得到奖赏的孩子。后来,我向同学们发起挑战,要在两个月之内赶上他们,同学们振臂高呼:“我们来比赛!”后来,我真的每天回家练习半小时以上,进步很大。在此期间,孩子们也没闲着。很多家长打电话惊喜地说:“以前我们追着孩子练他都不情愿,现在不用追他就主动练开了,练得很认真,时间也越来越长。还说:‘可不能让刘老师赶上。’看样子,我们家长也得好好学习了,刘老师对孩子们可真是用心了,谢谢您!”
   坚持不懈的练习使得同学们的演奏水平大大提升。今年,我班有六名同学进入大乐队,先后参与了区、市级中小学生器乐大赛中,均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其实,教师对于同学们来说有一种近乎天然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如果能利用好这种心理特点,放下架子,参与其中,和他们一起进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更大的激励。人人都有好胜心,能超越或挑战自己崇拜的老师是孩子们普遍的愿望。我就是要放下架子,甘为学生向上攀登的梯子,让孩子们在前进中不断向我挑战,并最终实现对我的超越。
   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进行创造性劳动上。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我感到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不能仅仅表现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而且还应该体现在进行创造性劳动上。
   家长是教育的重要力量,教育孩子也是他们本能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把素质不同、观念差别的家长都调动起来就有一定难度了。那么怎么才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呢?我想,必须让他们感受到孩子进步和他们的直接关联,于是我想出了“积点换卡”的办法。让家长高高兴兴的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教育质量自然就提高了,每一个小阶段的目标完成了,就可以实现大目标。利用课余时间,我用卡纸制作了许多彩色的点和精致的卡,对于平日在思想、纪律、学习、活动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就奖一个“点”。在学习上拿学《语文》来说,学过的知识经检查通过,就奖一个点,课余读过一篇文章、背过一首古诗,并且家长签字了奖一个点,作业做得好獎一个点,如果超前学习,效果好的奖两个点。积满20个点换一张卡。到期末,根据卡和点总数的多少来评先选优。同学们认为这个方法公平公正,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高了。他们天天追着家长检查认字、背古诗、诵经典等,并要求签名。家长在孩子的带动下,参与的热情也上来了,不到半学期,部分同学的课外书、古诗卡、认字表全部通过了,其中都有家长的签名。每到下课,同学们经常追我到办公室争着要求先给他检查。在我向家长致谢时,家长们总是带着笑意说:“是您让孩子更爱学习了,我们该感谢您啊!今后有什么事要我们做,我们一定竭尽全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7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