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是如果让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往往会出现无话可写的现象。反之,一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同时也不具备良好的阅读分析能力。对此,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相结合,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读写结合
  一、高中语文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主义,缺乏对教学内涵的重视。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一些教师受到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依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方式开展作文教学,使得作文教学的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容易使其产生对语文作文学习的厌恶之感。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就是教师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完成一定字数的作文书写。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如果一味的被动性的学习,那么教师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追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作文教学的形式,而忽视了写作的内涵。诚然,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表达一些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和看法,但是这些观点的产生都是建立与教师所给的题目之上的。学生不能以自己的生后实际为出发点,充分对其进行评价进行独立的思考。而因此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大白话和套话,这也是因为学生无话可说,为了完成任务而出现的现象。
  2.兴趣阅读,忽视了对素材的积累。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在高中生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无话可写,套话而写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缺乏阅读的素材积累。其实,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阅读素材,只要细细的品读这些文章,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的素材量。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做到閱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的相结合,在阅读教学课中只是单纯地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去积累,而忽视了对文中优美词句的积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量,但是对他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毫无帮助的。实际上,大多数的高中生在阅读的时候没能认真学习文章中的写作方法和描写方法,而只是把阅读当作是一门消遣的方式而已。往往一本书读下来,他们只能记得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
  二、实现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结合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认识读写教学。一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没能充分地认清阅读、写作、考试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阅读时间的过长会影响教学进度,而学生的成绩也会因此而下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是试图剥夺学生的阅读时间。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教师应该保证学生每天一定的阅读时间,因为高中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对语文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发散性思维时,他们就会在作文写作中有话可写,其写作能力也将因此而得到相应的提升。
  2.创新教学内容,强化师生读写意识。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阅读不能单凭兴趣而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和教师开展的阅读教学都是一项具备较强综合性的活动。为了实现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的有机结合统一,教师和学生首先必须树立起良好的读写意识。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观地位,从而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有利于其阅读素材的积累,也有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在教学《背影》时,这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很容易就产生共鸣之感,想起自己和父亲之间发生的故事。针对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选取时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言,使学生讲述一些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然后在形成作文。如此成功地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传统阅读的教学方式无非就那么几种,或是教师选题引导学生阅读、或是学生自由阅读等,这些教学方式也是一直沿用至今的高中语文阅读模式。然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阅读方式已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了,并且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创新变革阅读教学方式与,借用PBL的教学思想,基于问题为导向,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带着思考去阅读,在阅读中提升写作能力。主题的选择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和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选择一个良好的主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加快教学进度。所以,教师在选择主题上要考虑到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心理情况,要以学生为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相结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读写教学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教学进行创新,从而实现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赵艺真.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编写与使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