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如何从小培养儿童权利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儿童属于弱势群体,应该受到保护和关爱”的理念已获得全世界成人世界的认同,195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以立法的形式保护了儿童的合法权益,并确保了在儿童相关领域中需遵从儿童最大利益为原则,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从建立初始,就一直承担着向全市范围内儿童工作者、家长等普及与宣传《儿童权利公约》的工作,期冀从成人的理念、言行上承担起保护和践行儿童权利的职责。
  【关键词】儿童权利意识 育儿基地 保护 践行
  近年来,基地一直遵从儿童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指导和引导儿童理解并行使《儿童权利公约》所赋予他们的权利。该实践研究拟在设计开发符合儿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接受能力的系列课程,引导儿童理解和践行自身权利,鼓励与激发儿童参与家庭事务及自身事务,以更积极、更主动的方式与家长建立亲子互动,辅以家长讲座、教师主题培训等方式提高成人意识,从而真正有效地实现尊重儿童、保护儿童,并培养儿童成为合格的未来接班人。
  一、实践研究对象
  此次实践研究选择小学二年级、三年级各一个自然班,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教育。
  二、学生课程内容
  为让儿童更好地了解儿童权利公约,课程设计仍以儿童四大权利的主体框架进行设计,结合小学二、三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从认识“儿童”概念切入,再逐步粗浅地认识儿童四大权利,在课程结尾加以总结说明;课程方式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包括视频、绘本等)、游戏法、讨论法、实验法等,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儿童更直观、更真实、更有趣味地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
  儿童概念通过通俗易懂的绘本《小威向前冲》,了解到“我来自哪里”“我是谁”“我们是谁”,从而引出儿童概念;并通过区别儿童与成人的不同,引导儿童了解自身的特点,从而为儿童权利的解说做准备。同时在课程中通过绘本,让儿童认识到自身的独一无二,提高儿童自信心,学会理性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差异;通过绘本了解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教育儿童在任何时候知道以生命安全为先;通过自画像环节把自己特有的、儿童共有的特点表现出来,从而认识自己,感恩父母。
  生存权课程内容通过观看动物、植物的生存视频,引导儿童分析和梳理人类儿童生存需要的物质条件、社会条件等,让儿童了解到儿童的生存依赖于父母及成人世界;并通过环境宣传视频激发儿童反思,从更大范畴认知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地球,从而引导儿童关注地球环境变化,关注环境问题。
  受保护权内容从儿童身边的危险物(宠物、家里化学品、塑料袋和水)入手,通过小实验、体验等方式让儿童学会识别身边的危险物,让儿童了解到儿童自身需要受到保护,同时也要学会自我保护;通过安全小调查向成人、周边儿童进行宣传,引起家长对家庭安全环境的重视。
  参与权课程内容通过观看《最好的游戏场,由孩子自己搭建》的视频,让儿童了解自己的参与权;通过权利跳跳棋游戏来反思生活中参与权的体现;最后通过心愿卡把自己期望在家庭中被允许参与的内容写下,并向父母展现自己的参与心愿。
  发展权课程内容通过《我喜欢我自己》的绘本欣赏,反思儿童自身的优点;通过对优点的梳理,设计规划自己未来职业可能性,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儿童阶段需要更多的学习和努力,要学会从同学身上发现闪光点,向他人学习。
  总结课程将儿童的四大权利进行了完整的梳理,回顾了前几堂课的内容;通过卡片游戏让儿童回顾并理解了各个权利中具体条文的内容。
  三、分析与讨论
  1.儿童权利的课程设计普遍受到儿童的欢迎和喜欢,内容难易程度适中
  课程评价反馈显示,此次课程设计内容受到了儿童的普遍欢迎和喜欢,满意度达96.3%~100%;儿童的理解程度也很高,上课方式的欢迎度在96.3%~98.7%;同时儿童给予了期望参与更多课程的评价。每次去上课,同学们都会快乐地欢迎老师们的到来,班主任也表示同学们每周都盼望着能够上这门课。在课上,同学们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积极参与各个活动环节,从儿童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也在积极思考。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上课表现来看,本次设计的课程难易程度适中,二、三年级的儿童基本能理解此次的课程内容。不过,二年级儿童的理解能力略有欠缺,表现在对环境保护(生存权)的问题上;二年级儿童的理解能力明显弱于三年级儿童,三年级儿童可以很好地表述出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保护地球的意义,而二年级儿童普遍不能理解并表述。
  2.活泼有趣、形式多变的上课方式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符合该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
  为了确保儿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儿童权利内容,课程老师采用了绘本解读、视频讲解、实验体验、讨论互动、动手操作等直观、有趣、互动性强的课程方式;课堂上,也采取自由发言、充分聆听等原则;通过一个个小问题切入,引导儿童思考和理解不同权利的内涵,这都使得儿童在课堂上很放松,很容易地理解了上课内容。评估调查显示,儿童更喜欢绘本故事、视屏解说、动手操作的上课方式。通过简短而有趣的视频,可以让儿童更快聚焦课堂内容,也让其更形象地了解课程内容。通过实验游戏,让儿童更直观地了解了知识点,比如在自我保护环节,通过屏气实验让儿童了解了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理解为什么塑料袋不能套在头上玩;通过“儿童拖儿童”实验,让儿童了解到儿童力量的有限,在陆地上都很难拖动另一个儿童,在水中就更难,所以不能轻易去救落水的儿童,而是应该寻找成人的帮助。这些实验与游戏很简单,但儿童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比较强,更有利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理解,印象也更为深刻。
  3.二、三年级的儿童已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可以理解儿童权利的内涵,也乐意去了解
  调查显示,儿童对四大权利印象最深刻的是生存权(59.2%)、参与权(40.8%),其次是受保护权(31.6%)和发展权(26.3%)。从此次课程内容的效果来看,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他们不仅能够理解儿童权利的知识,同时也会反思父母行为背后的深刻意味。他们虽然很希望能够有更多玩的时间,希望可以自己选择兴趣班,但他们也表示理解父母不停督促自己学习的目的,也知道父母上班辛苦,作为子女应该多做家务或更好地学习来回馈父母……所以,让儿童了解更多自身的权利,并没有单方面助长了儿童对权利拥有的渴望,反而让其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理解了与父母更好地沟通才是争取权利的有效途径。儿童表示也很乐意了解更多儿童权利方面的知识,其中更想深入了解的是生存权(46%),其次是受保护权(28.9%)、发展权(17.1%)和参与权(14.5%)。
  4.巧妙设计儿童参与机会,激发儿童保护和践行儿童权利的意识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老师考虑到儿童年龄特点,设计了更多儿童动手操作、互动性强的内容,比如自画像、团队绘画、头脑风暴、游戏环节等。为更好地提高儿童的主体意识,课程环节中还设计了儿童参与调研、对外宣讲等参与性更强的内容。比如在受保护权课程中,老师设计了4个趣味安全小测验,因为测验选项的对比性较强、结果的戏剧性差异明显,让儿童印象深刻,立刻就认识了身边的危险物。为让更多的儿童和家长也认识到这些危险,老师设计了儿童调研小环节,要求儿童回家后,寻找周围的儿童或者家人进行小测验,并在测验结束后讲解生活中这些看似安全的物品,它们危险性在哪里,应该如何杜绝危害的发生,等等,从而促使儿童从一个受保护者转变为安全小卫士。在儿童心愿卡环节,老师要求儿童开展心愿卡征集行动,汇总更多儿童的心愿,并将这些心愿卡制作成kt展板,借助家长会的契机,引导家长关心与保护儿童的参与权,聆听儿童的心声。课程设计中,本拟定由儿童作为宣讲员,向家长宣讲儿童的参与心声,邀请家长“Say yes to me”并签名支持。不过因为学校考虑安全与管理问题,这一环节还没有落實,也导致家长在展板前徘徊审阅却没人愿意签名支持,结果略有遗憾。
  四、总结与思考
  此次儿童培训实践研究是《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普及教育研究中的第一步,从培训的效果来看,此次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课程方式、课程满意度等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课程内容适宜、形式多变有趣,不仅深受儿童欢迎,而且让儿童理解深刻。
  此次课程内容以低年龄儿童为对象,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普及宣传了儿童的四大权利。鉴于儿童年龄略小,此次课程设计中,儿童参与环节较多,但参与程度不高。在高年龄儿童的课程中,会增加更多儿童参与的环节和程度。
  此次实践研究中,暂未开展学校教师以及实验班的家长开展的教师培训和家长主题讲座,教师和家长观念的改变是否会对儿童的儿童权利意识及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内容都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