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科素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丽霞

  【摘要】当前,教育改革进入到核心素养时代,中小学教育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理念指引着新课改方向。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内容或者教学过程中都应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其中。文章基于笔者教学研究经验,从自主音乐需要、音乐情感体验、音乐实践能力等角度出发,阐释了如何在中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学科素养;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169-01
  【本文著录格式】林丽霞.学科素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北方音乐,2020,02(03):169,175.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核心素养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时代主题,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对于音乐教学而言,音乐课程教育教学需要结合音乐内容或者音乐过程有效渗透音乐学科素养,有效落实音乐学科素养的培养工作。笔者是一名初中一线的音乐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有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基于自主音乐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素养
  音乐是人们生活、工作或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主需要内容。这种音乐自主需要最主要源于人们的某种兴趣。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提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活动、教学环节。这种兴趣就是一种人们的自主音乐需要的前提,音乐教学中自主需要很重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素养。
  音乐教学中巧妙创设导课环节内容,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为而后的音乐课创设良好氛围,作好铺垫,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本校缪老师执教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给笔者留下很深印象。尤其是他的导课环节的设计,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命运交响曲》的视频片段。在这个视频中,描绘了一个小人在几条简单的线条勾勒的曲线上,随着音乐的强弱节奏、速度、和声、音量、音色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着。用直观形象的简单画面开门见山地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命运”主题和副部主题。两个主题之间不断的冲突推动着乐曲不断发展,激起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也跟随音乐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而牵挂着这个小人的“命运”之旅,既形象又刺激,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学习这个作品。至此教师适时点题,“刚才这个视频的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音乐内容《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学生们诧异于离他们那么远的交响曲原来可以如此的近,喜悦感油然而生。导课内容一下子拉近学生与作品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所以后面的课也就水到渠成、得心应手了。
  缪老师接着追问:“这段视频中的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在聆听体验主部主题时出示问题:“乐曲中让你联想到什么画面?”“哪些旋律让你印象深刻?”“大家来说说看这段音乐在力度上、情绪上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在赏析副部主题时:“这段音乐形象和前面的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谁能来说说?”一联串的探究式问题,一次又一次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小高潮迭起,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素养。
  二、加强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素养
  情感体验是构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基础。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既没有视觉性也没有具体的语义性,所以他不能直接表达出来某种情感。在教学中,学生只有亲自参与并感知音乐作品情感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的感受能力需要依靠具体的音乐本身为载体,通过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音色、速度、情感等来达成。传统“满堂灌”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只重知识传授,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表达情感的需求。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真切体会音乐中的各种思想情感内涵?笔者在执教《沃尔塔瓦河》时确定了此曲的情感,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表现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光明坚定不移的信念。教学目标定位在一是学生能用多种方式感受体验《沃尔塔瓦河》三个场景音乐、两个主题,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绪及音乐风格;二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其中的爱国情感,进而提高欣赏能力。思考作品曲式结构,了解相关交响诗的概念。
  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对比欣赏“沃尔塔瓦河”和“大峡谷”主题,笔者提问:“主题在全曲中两次出现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描绘了怎样的意境?”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主题音乐要素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情绪和情境。接着分段学习三个场景主题音乐:“林中狩猎”通过观看视频,体验音乐情绪、情感,并找到对应场景和内容;“乡村婚礼”除了体验音乐情感外,还感受和体验到波尔卡舞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水仙女”片段欣赏思考:“听到什么音色?”分别表现音乐什么意境?并感受乐句尾音节奏的长音效果。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给学生描绘一幅夜幕徐徐下,水仙女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画面,将那飘渺的音乐和深情的语言连在一起,给学生创设优美情境,把他们带入到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这一连串的提问,音乐情感的体验,和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的情思与遐想,培养学生联觉思维能力。最后聆听、感受完整音乐作品,理解作品所蕴含的艺术内容,有效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三、注重音乐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素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音乐课程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核心素养实现的根本。“创新是生存于这个时代的人最不可缺少的精神和素质,不会创新就意味着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还会被时代所淘汰。”[2]初中生在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情感体验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中枯燥地讲解知识或是一句一句教唱旋律为主的僵化教学模式,他们需要通过多种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满足学习的欲望,因此课堂需要注入一些“新鲜血液”,改变调整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的多样实践活动教学方式,如律动教学、声势教学、综合性表演等。
  例如音乐课的律动教学就是注重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目标,对动作的要求不高,关注的是音乐。笔者在执教《青春舞曲》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歌曲的音乐风格,把学生分成四组,启迪诱导学生编创新疆音乐节奏,及具有新疆舞蹈风格动作的律动,如托帽、动脖子、耸肩、捻指等。在编创过程中,教师要以肯定和鼓励学生为主,要注重创造过程,注重独立思考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展创新能力精神,分组上台展示自己编创的节奏与律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养。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时代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新的要求,音乐课堂是个人音乐素养具体落实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身为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入探索以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音乐学科的真正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養。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2]郑莉.初中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