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苏霓莉

  【摘要】阮是一种有着独特艺术魅力和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起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代,宋代之后逐渐式微,近现代以来,在数代民族音乐家共同努力下,获得了新生与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阮的发展历史,然后探讨了阮的演奏姿势以及演奏技巧,包括左手演奏技巧、右手演奏技巧,最后对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做了分析,指出其规范化、创新化与多样化的发展特征。
  【关键词】阮;演奏技法;发展流变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26-02
  【本文著录格式】苏霓莉.浅析阮演奏技法的发展流变[J].北方音乐,2020,02(03):26-27.
  阮为弹拨乐器,是民族乐器的代表样式,历史极为悠久,早在秦汉时便用于宫廷演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阮也处于动态化的发展、完善中,不仅形制日益多样,演奏技巧也越来越丰富,具有现代琵琶的演奏技巧,既有吉他的飘逸,也有低音提琴的质朴,音色柔和、圆润。目前,阮已经成为民族管弦乐队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大阮、中阮、小阮以及低音阮在合奏、伴奏、重奏、独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阮的发展历史
  阮形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时期能工巧匠参照琴、筝、筑、箜创制了类似阮的乐器,时称汉琵琶、月琴,能够在马上演奏,音色柔和清秀,深受达官贵人喜爱。西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阮咸非常善于演奏这一乐器,并对乐器形制以及演奏技法进行了改良与发展。后人便将其称为阮咸,简称阮,沿用至今。唐代是阮发展的鼎盛时期,四弦十三柱的形制已经非常完善,多用于重奏和伴奏。唐诗中有关阮的诗句为数不少,如僧皎然的“阮咸别曲四座愁,赖是春风不是秋。”宋代阮的形制又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五弦阮。宋代以后,阮逐渐湮没无闻。近代以来,阮得到了新的发展。1946年,无锡华光国乐团首次创制了大阮、小阮两种不同规格的阮,1955年,北京民族乐器厂创制了大、中、小、低音四种阮,并对阮的音孔进行了改良。1987年推出的第二代阮中又增加了高音阮,至此,阮的形制已经非常丰富,演奏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阮的形制发展为演奏技法的丰富、完善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阮的演奏姿势与技巧
  (一)阮的演奏姿势
  从宏观的角度而言,演奏姿势本身也属于演奏技巧的范畴,演奏姿势不仅包括坐姿,也包括手指的姿势,手指姿势,直接影响到演奏技巧的表现效果。演奏姿势既要服务于演奏,也要服务于观赏,因此,演奏者既需要注重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不至于在演奏中出现不适的现象,也要注重姿势整体的观瞻性,给观众带来视觉美感。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身体坐正,双腿放平,将琴底部放置于两腿之间,琴身向左倾斜45°左右,左手持琴的基本方式有拇指托琴和虎口持琴两种,前者便于换把,后者则有利于音色把握更为浓厚。右手需打开虎口,大拇指与食指捏拨,除捏拨手指以外的手指自然弯曲。
  (二)阮的演奏技巧
  近代以来,阮的演奏技巧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传统演奏技巧相比,当前的演奏技巧更为丰富多样,如左手的一些技巧就是从基本按弦变化发展而来,包括推拉弦、揉弦、吟弦、滑弦以及打弦、带弦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演奏技巧有不同的要求和效果,以推拉弦和滑弦为例,二者均会产生滑音的效果,具有流畅、圆滑的审美特征,但推拉弦借助手指推弦或者拉弦来改变音高,滑弦则以手指在多个品位的滑动来完成演奏,具有一定的差别。又如揉弦、吟弦、颤弦,三者的演奏方法基本类似,区别在于振幅、频率以及速度,这也使得三者所呈现出来的音响效果大为不同。
  右手为主要的发音手,技巧掌握得是否熟练,对演奏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弹挑作为阮演奏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也是右手演奏技巧中最为基础的技术。所谓弹,指的是用拨片向左弹弦发音,挑则是在弹的动作完成以后,用拨片向右挑弦得声,二者即可单独使用,也可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演奏技巧,如轮奏、双弹、双挑、划弦、扫拂等。以轮奏为例,轮奏是快速而且连续的弹挑动作,分长轮、双轮以及四音轮等多种形式,轮奏常用于乐曲的慢板,具有抒情歌唱的作用。双音轮则是在两根弦上进行轮奏。多样的右手技巧不仅使阮可以演奏抒情的长音,也可增添音乐的和声色彩,使旋律更加饱满,更大程度提升乐曲演奏的感染力。
  三、阮演奏技法的发展
  (一)规范化
  建国以来,随着国家对民族乐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阮的演奏技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老一代艺术家的集体努力下,阮的演奏技法日趋规范,最具代表性的为林吉良先生。作为民乐大师,林吉良创作了大量的阮独奏曲,如《满江红》《石林夜曲》《草原抒怀》等,阮的常用演奏技法在这些作品中均有涉及,比如揉弦、吟弦、扫拂弦、打带弦等,特别是《草原抒怀》,更是首次在阮的演奏中将泛音作为旋律演奏,具有创新性。林吉良在长期的演奏与研究中,突破了传统演奏中仅能一弹一挑的局限性,构建了左、右手演奏技法的新体系,并于1980年总结出版了《阮弹拨法》,《阮弹拨法》的出版在阮演奏技法的规范化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现代阮演奏技法的正式形成。
  (二)创新化
  创新是阮演奏技巧发展的重要特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一批既有古典乐器演奏技巧,又有深厚音乐素养的艺术家的努力下,阮的演奏技巧不断突破原有的束缚,在规范中创新发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刘星先生所创作的《云南回憶》。刘星被誉为新世纪阮族音乐的拓荒者,精通中阮演奏,善于在演奏中模仿古典吉他的音色,使民族传统乐器在演奏中兼有西洋乐器的美感,丰富了阮的感染力。在《云南回忆》的第三乐章,刘星运用拨片紧靠琴码的方式,使第二次主题出现时,与第一次有着明显的变化与反差,拓展了阮演奏技巧的表现力。刘星是我国阮演奏技巧移植与创新的第一人,他在阮演奏中的高超表现,为阮演奏技巧在规范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刘星出版了《中阮现代技巧运用》,《中阮现代技巧运用》是《阮弹拨法》之后有一部有关阮演奏技巧的力作,在当代阮演奏技巧中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三)多样化
  阮的演奏技巧是随着阮的形制发展而日益丰富的,阮的形制随着不同编制的乐队的需求而发展出了多种类型。当前,阮的形制非常多样,形成了系列乐器,称之为“阮族”,涵盖了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等多个类型,每个类型的阮均可以用于独奏,也可以参与到重奏以及合奏中。在民族管弦乐合奏中,中阮、大阮担任中低音声部,以长音、音程、和弦为伴奏织体的演奏居多,起着融合乐队音色的作用;在将阮系列类型组合起来的重奏中,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各自担任高、次高、中、低音声部,统一的音色基调使得“阮族”在音响上和谐悦耳,充分体现了弹拨乐器的音色特点。随着专业研究及演奏形式的不断拓宽,阮的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增加,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极大地增加了阮的音乐魅力,赋予了阮在新时期发展的生命力。
  四、结语
  阮既古老,又新颖,古老之处在于阮有着二千年以上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新颖之处则在于现代意义上的阮演奏是近代以来的产物,仍然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演奏技巧是阮演奏中的核心,是表现音乐的技术支撑,深入了解阮演奏技巧的发展流变,是全面掌握阮的演奏技巧,并不断创新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康婧.简谈阮的发展与演奏技巧[J].北方音乐,2017 (17):49.
  [2]郭为.论中阮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关系[D].沈阳:沈阳音乐学院,2013.
  [3]张玉芝.论中阮的演奏意识——鞥富的演奏技巧[J].美丽中国,2011(5):22-23.
  [4]马小雨.阮的演奏艺术[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121.
  [5]付月.阮演奏技巧的形成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5 (6):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