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如何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同时有效规避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关注的热点。本文联系实际,就信息化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做具体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信息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点转变
计算机、網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财务的信息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一影响又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得到优化,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点由人工统计转变为计算机统计。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数字化系统的建立使得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过程中的大幅降低,数据处理速率与质量上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有了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内外部文件、材料的传输、保护、共享等功能的实现有了更高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与效率得以提高。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得以优化
信息化的出现与应用给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单位内部会计人员只负责财务核算等各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职责更加明确,工作效率更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3.行政单位内部控制风险增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但也迎来了挑战。具体表现在,在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信息、资料的安全性受到影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料具有开放、共享等特点,因此存在被窃取、盗用等风险,如网络黑客攻击会导致单位信息泄露,从而使单位经营风险增加。
4.行政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
信息技术在行政单位内部管理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单位的预算业务风险得到了控制。在信息化背景下,单位部门预算系统管理功能更加多样、全面,如系统不仅有了访问权限设置功能,还具有了数据分配功能等,在各部分控制要求与单位预算实现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运行环境得到了优化,同时单位预算业务中存在的各类风险也得到了有效防控,单位运营发展的安全性提高。在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单位资产运行的整个过程都将得到管理与控制,从而有效防止了资产不明、账实不符等情况的出现,也有效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利用效率,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中的问题
1.业务系统与信息系统耦合性低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业务系统、内部控制系统是两个独立的系统,这两大系统虽然负责范围、管理内容有所不同,但两系统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只有两大系统之间项目配合,在内容、时间等方面保持高度统一,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才能得到有效管理,财政资金方能得到有效运用。但当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财政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投入时间较早,而相应的系统建设与运行规范出台较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有部分措施与要求未能嵌入部门预算管理系统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使得系统的功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较低
当前,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部门预算系统、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系统等是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几大主要系统,这些系统虽然在同一单位中使用,但却是由不同管理部门、不同软件开发商进行制作,因此系统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各内控系统建设、使用情况发现,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较低,进而也影响了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使得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水平。
三、基于信息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路径
1.增强内控意识,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在行政事业单位经营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是提升单位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推进单位长远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树立高度的内控意识,结合单位业务开展情况,不断建立完善财务内部牵制、财物处理程序、财务分析等基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多个业务环节内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做好对于财务风险的事先预防工作,防止风险行为的发生。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也应注重内部的程序制约,严格把关重大事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严密的控制程序,如对于单位内部大型物资采购等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上述工作流程与秩序执行,防止出现项目虚报、账实不符等情况的出现,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
2.加快统一的财政业务系统开发
在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提升自身内部控制水平,就必须重视财政业务系统开发,单位应当根据具体的业务特点,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出统一的财政业务系统,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效率。在开发财政业务系统期间,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应由财政部门牵头密切联系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系统开发计划,对系统的开发提供有效指导。
信息化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业务系统往往拥有多个用户,多用户使用同一系统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但也会带来信息泄露等风险,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做好用户信息防护设计,实现对量用户各项信息的有效管理。为防止在共用系统期间发生信息泄露等,应立足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需求,结合软件忒单设计建设系统保密制度、数据定期备份制度等,有效防止意外发生,保证单位业务、资金安全。此外,在共同财政业务期间,要加强对系统使用者的管理,对于造成信息泄露等的责任人需追求法律责任,以保证系统使用的规范性、合法性。
3.优化业务系统内控流程 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系统和兼容性低、财政管理效率低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单位财政部门为主,在财政部门的领导下制定有关应用型系统软件编制的统一规则,并严格按照具体规则完成系统开发建设,确保各项软件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业务开展要求相符。此外,为保證各项系统能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单位应要求、指导系统各用户认真分析、归纳现有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同时根据各自业务与管理工作开展需求,提出针对性建议,进一步完善优化应用系统内控流程与模块,让内控系统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深化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信息化背景下,要想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动态化,就必须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从而为各项信息技术手段、信息系统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此外,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广、流程复杂等问题,单位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应用型工作平台建设,即建设财政数据总库,在财政预算总库中财务预算编制涵盖进去,以提高财务管理的便捷性、规范性、有效性,提高单位内部数据资源共享效率。此外,要想促进信息技术与单位内部控制的紧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应着手建立应用软件准入制度,通过提高准入门槛的方式改善各种应用软件系统接入能力,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功能,提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水平。
5.注重人员培养
工作人员在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水平提高,推进单位长远稳健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着手推进内部控制人员队伍建设与培养,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提供根本保障。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人员的选拔与任用机制,优化人员选拔流程,提高人员选用标准,从根本上提升内控人员能力素质。在内部人员在岗任职期间,对人员的培养与教育不可缺少,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坚持以德为本,在保证内控人员自身效益实现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内控意识,并结合单位业务特点,定期开展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培训活动,使每个人了解自己在控制活动中的职责以及权限范围,从而保证各项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合理手段让内部控制活动贯彻到单位的每个部门以及经济活动的各个流程环节,确保每个部门、工作人员都成为单位内部控制的参与者与监督者,切实推进内部控制在单位的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要通过一定的奖惩制度调动内控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内控人员的工作行为予以适当的约束与规范,使其能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自身工作。
四、结语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此,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内控要求与信息技术特点深化信息技术在单位内控中的融合与应用,并从内控系统建设、内控人员教育培养等方面为内控信息化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让内控系统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汪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探索与实现路径――基于云平台.财会通讯,2019(26).
2.庞小英.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财会学习,2019(24).
3.吴奇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9(15).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2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