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推广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对原有技术的创新和优化,  还可以保证玉米种植的质量、产量和销量。本文针对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推广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玉米种植;宽窄行;种植技术;推广模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2-0109-110
  Study On Popularization Model Of Wide And Narrow Row Planting Technology Of Maize
  YU Fangyu
  (Sansheng Y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200)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corn wide and narrow row planting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innov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original technology, but also ensure the quality, yield and sales of corn planting. In this paper, the popularization mode of wide and narrow row planting technology of corn was analyzed and studied, which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e.
  [Key words] corn planting; wide narrow line; planting technology; extension model
  1  玉米寬窄行种植技术推广价值
  1.1  有利于土地使用率提升
  在对玉米进行种植的时候,为了提高玉米的质量、产量,就必须要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这样才能够实现销量的一并提升。其中,宽窄行种植技术在其中合理的利用,可以直接将种植区域进行划分,基本上都是直接划分为种植区域和休整区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快速发展,所以各种不同类型的机械化农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对这些农具的使用尺寸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满足最基本的耕作条件和要求。如果在对玉米进行种植的时候,种植在窄垄,而休整通常情况下会在休整区域,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土地的肥力作用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发挥[1]。通过这种种植技术在其中合理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成本投入,而且化肥在其中的用量也可以得到适当的控制,为农业土地的应用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1.2  有利于玉米进行光合作用
  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种植技术在应用时的局限性和弊端。由于传统种植技术在应用时,植株相互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同时,上半部位在光合作用方面比较良好,但是下半部分则基本上无法接受到光照,对植株的生长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该技术在应用之后,植株相互之间的间距就会有所增加,即使是在植株的下半部分,也可以接受到非常充足的阳光普照,对植株的光合作用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3  宽窄行技术种植玉米有利于温度调剂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想保证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就必须要对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这样才能够实现玉米产量、质量的有效保证。玉米种植过程中,可以对宽窄行技术进行合理的引进和利用,该技术在引用时,可以为玉米植株相互之间的温度提供有效的调整措施。植株相互间的距离有所增加,在无形当中就会保持非常良好的通风效果,对玉米的种植、生长等都具有有利条件。该技术的应用,在白天时可以保证空气的良好流通,而在夜晚时,玉米植株之间的CO2浓度可以得到有效保证。尤其是在对空气流动速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发现在夜晚时,流动速度普遍会有所增加。这种形势下,势必会导致白天的高温持续下降,植株相互之间的昼夜温差也会有所增加。玉米的植株营养积累能力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提升。
  2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推广模式的落实
  2.1  土地播种
  通常情况下,在对玉米进行种植的时候,为了保证玉米的发芽率,同时要为玉米的后期生长状态打下良好基础,要在秋季的时候,就直接将留在其中的一些茬进行清除,之后要对土地进行翻整。如果土地在之前种植的也是玉米,那么就会留下非常多的留茬,所以在对土地进行翻整的时候,要保证翻整的深度。在春季播种的时候,要在播种之前对土地现有的一些杂物进行妥善清理,其中会涉及到一些杂草或者是枯枝等。在对土地进行休整处理的时候,为了从根本上避免松土过深导致起垄现象发生,在松土时也要同步对垄边之进行平整,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壤本良好的墒情。土地平整时,一般其宽行和窄行分别是80cm、40cm,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在窄行当中进行种植,而宽行则主要用来修整。与此同时,在玉米播种之前,还要对土层的温度进行测量,在测量时,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常要将温度计深入到土层10cm以下[2]。如果在测量过程中的温度超过了10摄氏度,那么就可以直接对玉米进行播种。   2.2  田间管理
  玉米种植时,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保证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可以有序开展,为玉米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对田间的杂草进行清理,玉米在出小苗的时候,就必须要立即对田间的杂草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对种子的发芽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一般在对玉米天地进行杂草处理的时候,都会直接利用除草剂来进行操作。直接将阿特拉津混合到乙草胺乳油当中,按照2.5L/hm2的用量对玉米地进行喷洒,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对田地杂草进行控制。紧接着,如果玉米的植株在成长到快要抽穗的时候,可以提前5d左右,将壮丰灵药剂与水进行混合之后,直接喷洒在玉米上。在喷洒过程中,退场情况下是按照500g/hm2的比例进行平均喷洒,基本上1d喷洒2次就可以。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玉米的质量和产量,进而提高销量,就必须要保证施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在利用宽窄行种植技术的时候,为了对松土进行深耕处理,一般在进入到6月份的时候,就必须要对玉米进行追肥。追肥的区域基本上控制在宽行,同时追肥的深度一般需要超过10cm,这样可以从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玉米在种植以及整个生长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各种不同类型病虫害的影响,所以驱虫工作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在对玉米进行追肥时,要根据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够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通常情况下会直接在追肥时,在玉米植株上配合使用和喷洒一些防治病虫害各种不同类型的药剂。通过这些药剂在其中科学合理的利用,可以在其中起到良好的病虫害预防作用。
  2.3  玉米的选种
  在对玉米进行种植时,要想保证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就必须要根据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想保证玉米可以实现有效的种植,就必须要从玉米的选种开始,就对其进行仔细的操作。玉米在选种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选择效果,必须要遵循和使用优种选优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这些种子不仅要具有非常良好的抗病虫害的能力,而且其自身还要具有抗旱、抗倒伏等能力。所以在对玉米种子进行选择时,必须要将其中的杂粒技术去除。与此同时,在对玉米种子的外包衣进行处理时,为了保证玉米种子自身的质量,在对种子进行称量时,要保证高度的精准性,这样才能够为玉米种子的种植效果提供有效保障。除此之外,在玉米种子的整个不中过程中,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和研究,平均平667m2的种子种植数量大概是3800至4100的范围之内。
  2.4  玉米的收获和留茬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为了保证玉米在种植过程中的质量和产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对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引进和利用,其中宽窄行种植技术在其中的合理利用,可以保证玉米的质量、产量,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在对宽窄行种植技术进行具体应用时,为了保证玉米的产量,在玉米收割时期,可以适当延期几天之后进行收割,这样可以为玉米的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在玉米收割完成之后,通常情况下,要将玉米的秸秆直接留在田地当中。一般在对玉米进行种植时,如果是利用传统的种植技术来进行,那么秸秆通常都是低位留茬,但是在利用宽窄行种植技术时,可以适当对秸秆的切割面进行有效提升。通过这种方式在其中科学合理的利用,可以促使留茬量越来越多,同时还可以将这些逐渐都留在田地里,秸秆、根系可以直接被腐烂其中,这样可以促使土地自身的肥力到有效提升,为后期的玉米种植提前打下良好基础。
  3  结束语
  玉米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尤其是在当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实践种植过程中。宽窄行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推广和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的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参考文献:
  [1] 武兰兵.夏玉米生产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9(08):17.
  [2] 张晓娜,陈 平,杜 青,周 颖,任建锐,金 福,杨文钰,雍太文.玉米/       大豆、玉米/花生間作对作物氮素吸收及结瘤固氮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08):1183-1194.
  (编辑:赫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4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