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带一路”视域下短期非学历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田雨鑫 张欣

  【摘要】本文通过对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学历短期生汉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显示非学历短期生的汉语学习目的与动机在不同汉语水平阶段的学生中存在差异。本研究提出,有意识地针对不同短期生的个体差异,帮助短期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氛围。
  【关键词】短期非学历生  汉语学习  动机  教学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章受西安市2018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支持,项目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关中文化在中亚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S22;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专项科学研究计划(人文社科专项)支持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JK0820。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049-0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我国学习汉语的语言生人数日益增多,学生来自括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主要国家、以及泰国为主的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正经历学习汉语的热潮,部分国家,如泰国,将汉语作为本国的高考考试语言。汉语学习作为汉语言及文化交流的首要因素,响应“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备条件。
  一、非学历短期生学习汉语现状及趋势
  非学历短期生包括在华接受对外汉语教学时长达到数周、半年,乃至一年时间不等的汉语爱好者。非学历短期生是长期学历生的预备军。短期生人数的增长是近几年来华留学人数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教育部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显示,自2013年来,各类外国留学生人数每年呈增长趋势,丝路沿线国家长久以来占国别排名前十位,2016年位列前十的国家中,丝路沿线国家占有八席。自2014年以来,非短期生人数无较大增减,而短期生人数增长率达到平均每年12%。汉语语言与文化的学习是短期生在中国长期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为专业学习和工作夯实汉语和中国文化知识。(魏红、吴雁江,2008)
  省会西安作为“一带一路”起点,文化历史悠久,战略地位明确,突显出陕西省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优势。(孟长勇、李鸣、郭宏毅,2006)陕西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短期生人数持续高涨,据统计,自2015年来,来自141个国家和地区的8944名留学生来陕学习进修,其中短期生人数为4265名。陕西高校重视“语言+专业”留学教育的新需求,排名前且具有影響力的高校和具有产业、行业特色的理工科更能吸引来自对丝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赵惠霞、许迪,2008)近年来,我省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学科研人员着眼于将非学历短期生汉语学习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姚力虹主编的《陕西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类丛书从汉语国际传播、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以及教育国际化等多个角度,全面且深入地研究了陕西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社会、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因素;对陕西来华留学生教育效益、教育管理、学历生和非学历生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在这一背景下,短期生学习汉语与文化知识成为其学历学习的基石,调研学习动机相关学习模式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研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人才培养打下基础,并进一步激发短期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中国文化和学历专业知识经由短期生传播,推动高等教育的“走出去、请进来”战略。
  二、学习动机理论概述
  加拿大学者Gardner和Lambert(1972)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描述了融入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并指出学习者基于融入型动机学习第二语言更容易获得优异的成绩。融入性动机描述了语言学习者出于融入目标语社区的动机而努力学习目标语,通常学习者热爱目标语,并对该语言背景下的文化习俗具有浓烈兴趣。工具型动机侧重于描述学习者为了实质回报而学习目标语言,最常见的工具型动机包括通过考试、工作需要等等。
  从认知角度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成为今年来的研究主流,Dornyei(1994)更具认知理论提出自我效能对于学习动机的作用。自我效能是指学习者对于完成学习目标所具有的信念,自我效能高的学习者对于学好第二语言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因而会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并坚持不懈的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目标,拥有高自我效能的学习者经常对自己提出较高要求,这样的学习者也更容易获得较好的成绩。
  本课题填补了短期生作为研究对象的学习动机调查的科研空白。本研究较完整的描绘学习动机这一概念,将之转化为四个变量: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学习态度和主观努力。融入所处的社会氛围这一想法驱动学习者学习目标语,本身对中国文化具有强烈兴趣,并且在中国大学中学习汉语,这促使学习者想了解中国再融入其文化当中。工具型动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多数来华的汉语学习者受其驱动。学习态度和主观努力是学习者可以调动的认知能力,面对具有挑战的中文学习,这两项因素尤为重要。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在陕西某高校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短期生,参与调查问卷的学生一共有97人,学习者的汉语程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分别进行调查、对比和分析。汉语水平初级学生有55人,汉语水平达到高级的学生有20人,学习者在华学习时间分别分半年和一年。其中来自中亚五国的学生有79人,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学生有18人。研究使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调查问卷在课堂中发放,由老师指导完成,全部问卷有效。
  问卷调查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收集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国籍、母语等,第二部分内容包括测量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问题。调查题目部分选用了温晓虹(2013)的研究与Dornyei&Otto(1998)关于学习态度的研究:测量融入型动机强弱的题目针对学习者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兴趣以及参加学校活动的意愿,以及结交中国朋友的意愿。短期生是否利用较短的学习时间接触目标语使用者以及积极适应当地社会环境是这一部分题目的调查目标和探讨对象。测量工具型动机的题目包括目标工作岗位对于汉语的要求,是否为了找工作学习汉语,是否为了旅游或者交友学习汉语,语言的实用性是这一类型题目考查的核心。学习态度类型的题目包括询问学习者是否喜欢使用汉语,与人交流时会用英语还是汉语,以及是否认为汉语及中各国文化很有意思。主观努力方面的问题包括每天学习汉语的时间,是否会在课后使用上课学习的汉语,以及是否会主动联系老师辅导汉语。   四、研究结果
  高级组的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时间平均为两年,大部分的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后为:高级学习者)来华学习前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汉语为高级水平的留学学历生学习汉语主要受到工具型动机的影响。选择“学习中文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和“为了工作提升”的高级学习者占该选项人数的85%。一部分学习者表达学习熟练的中文技能有利于毕业后回本国找工作。高级学习者认为学习中文以便学习中国先进的技术,学成归国后利于其发展。大约15%的高级学习者表示在华期短期学习可以考察并选定合适的奖学金项目以便深造。
  部分研究者认为,初级与中级学习者更多受到工具型动机驱动,实用的“好处”可以促进一门语言的学习(Dorney,2005;温晓虹,2013)。然而,与已有文献结果相反,本研究中初级和中级的汉语学习者并无展现较多的工具型动机。已有文献的调研环境在中国境外,境外汉语学习者,相较于主动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的学习者,从行动方面展现出较低学习动机。语言的实用性成为该群体的主要驱动力。
  初级和中级的汉语学习者中,受融入型动机驱动的比例相较于高级学习者更高。因喜欢而学习中文的学习者占总人数的32%,由初學者组成。45%的学习者通过和中国人交朋友并参与中国社团活动促进汉语学习。据调查,参与调查的学习者所在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语伴”活动,该活动组织有交流热情的中国学生与汉语学习者相互帮助彼此学习目标语言。该活动的参与者多是初级和中级的汉语学习者,而较少的高级的汉语学习者参与这一活动。17%的学生选择在课堂中学习汉语,高级学习者更愿意回归课堂,选择尽量多的高级汉语课程加深汉语学习。
  短期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大多数是积极且正向的,63%的学习者喜欢尽量优先使用汉语和中国人交流,极少数初学者表示汉语很难,由于英语的普及率在校园高,生活中更喜欢使用英语。陈君君(2017)对比学历生与短期生学习与管理强调,短期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对语言知识的要求较高,从而安排密集的课程。短期学习者在主观努力的方面展现了较大的差异。高级学习者的主观努力程度较高,学习者描述平均每天学习中文的时长,“一到两小时”占比最高为29%,且多为高级学习者。
  五、研究结果对于教学的意义
  汉语水平是初级、中级和高级短期非学历生具备特有的动机特征。初级学习者具备较强的融入型学习动机,在授课时,除常规课内教学,教师应该结合课外教学活动,将学生带入文化及语言环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中、高级学生采用工具型学习动机,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学生对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初、中级学习者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表扬和鞭策。由于短期生的汉语学习策略因人而异,本研究提出,有意识地针对不同短期生的个体差异,帮助短期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氛围。初级学习者不常使用预习、阅读等学习策略,积极地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运用预习和阅读等学习策略需要加强。对中级和高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引导并培养他们较为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 逐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观察非学历短期生学习特点与学习动机,掌握他们的学习兴趣点,激发其学习汉语的兴趣,最终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 文献:
  [1]陈君君.学历生与短培生汉语教学管理的差异,《文学教育》,2017(10).
  [2]孟长勇、李鸣、郭宏毅.对陕西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分析和构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年会,2006.
  [3]魏红、吴雁江.云南省高校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
  [4]温晓虹.汉语为外语的学习情感态度、动机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3(27).
  [5]赵惠霞、许迪.陕西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6]Dorbyei,Z.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273-284.
  [7]Dornyei,Z. 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
  [8]Dornyei, Z.&I. Otto Motivation in action: A process model of L2 motivation. Working Paper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1998(4):43-69.
  [9]Gardner,R.C.&W.E. Lambert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1972.
  [10]姚力虹.《陕西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陕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