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关键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城市建设加快,大规模工程越来越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当代工程建设的常用技术,因此要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在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本文主要探究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有效解决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1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通常运用在道路桥梁桥墩、高层楼房中,能够让建筑更坚固,提高建筑物的抗击强度和抗震性。现阶段大部分建筑均是将大体积混凝土作为基础结构,由此可看出大体积混凝土有着重要的作用。若想提高建筑质量,则需要从细节出发,尽量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2  建筑工程施工方法和特点
  2.1  施工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特点:首先,需求量大,施工体积大;其次,施工条件复杂,繁琐难度高。大体积混凝土当完成作业后,要先考虑结构与厚度等要素,防止由于工艺操作不当等引发质量问题;且浇筑作业容易形成裂缝,因此需要考虑到热量影响因素,这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和体积大、散热较慢;最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对混凝土后期养护施工要求较高,科学的养护方法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2.2  建筑工程施工方法
  大体混凝土在施工时,可使用全面分层技术和二次振捣处理技术。二次振捣处理技术能够快速减少振捣施工中产生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抗渗性,形成较好的密实效果。全面分层和二次振捣技术可提高混凝土结构性能,从而优化浇筑的质量,此流程需要专业人员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并且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防止出现质量问题,从而提高平整度。
  3  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存在裂缝的原因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会影响工程质量,裂缝产生具体原因如下。
  3.1  外界气温
  在大体积浇筑混凝土施工中,先确保控制好外界环境温度和浇筑温度。在此过程若是外界温度降低,则会增加混凝土的温差,从而混凝土体积会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温度应力。如果外界温度高,则混凝土表面会聚集大量热量,混凝土的内部会处于高温状态,从而产生裂缝。
  3.2  水泥水化热
  当水泥和水发生反应会产生热量,大体积混凝土由于表面系数小,断面的厚度大而导致散热能力差。在混凝土浇筑中,水化热会聚集在混凝土内部,随着时间的推移热量也在不断的聚集,从而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进而造成内外温差。通常在浇筑完成后五天左右,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达到最高值,在内外温差下容易有裂缝出现。
  3.3  混凝土收缩变化状况
  对商品混凝土来说,水泥硬化消耗的水分占据着总水分的10%,其他水分会和热量共同蒸发。在蒸发时混凝土不断收缩,则可通过膨胀恢复到原体积,在此情况下混凝土体积不断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产生裂缝[1]。
  4  施工前期技术操作
  4.1  前期施工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其他施工存在着不同,在工作时需要控制好混凝土运输的时间,否则混凝土的质量便会受到影响。在施工前要按照施工的需求做好运输设备等的准备工作,同时要控制好原料运输车的时间和距离,提前清理和安排材料堆放的场地,减少运输的时间,确保施工环境中的温度不会发生改变。准确安排原料运输和供应的时间,确保在施工中不会因原料供应的问题而中断施工。
  4.2  购买高质量原料
  合理选择原料可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混凝土原料包括胶结材料、外加剂骨料、骨料、粗细骨料以及颗粒等。科学使用骨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粗骨料需要选择级别良好的,有着较强的抗压能力。选择水泥可要使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其安全性要满足标准,不可使用硅酸盐水泥。外加剂可要使用抗裂防水型的聚合物膨胀剂。通过使用矿粉技术来优化混凝土的比例,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和水化热[2]。比如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为保证混凝土防渗漏功能,需要合理使用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三天的水泥水化热需要小于240kJ/kg,一周水化热需要小于270kJ/kg混凝土中骨料,最好选用的是15mm~45mm的天然连续级碎石。
  5  分析浇筑过程的施工技术
  5.1  准备过程
  在施工前,工作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并在浇筑现场需要明确检查施工材料质量,包括混凝土的标号,坍塌度等,安排专业的人员验收作业,及时测试坍落度。整体作业需要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在浇筑中避免加水、水分蒸发等问题出现。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时,要遵守循序渐进、斜面浇筑原则,从而防止混凝土裂縫数量增加。通常浇筑的厚度及时间应严格控制,并需要快出慢进,防止有离析的情况出现而产生裂缝。
  5.2  养护
  养护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的效果,二次振捣处理后应在表面覆盖薄膜,同时添加保温材料,这也是避免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方法。如果是塑料薄膜受损,则要进行洒水处理,通过苫布来控制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养护时间通常在两周左右,这也能够降低裂缝出现、保证工程质量。
  5.3  测量和控制浇筑温度
  为确保混凝土施工符合条件,要及时的进行温度监测,混凝土温度测量主要方法用的是热电偶传感器,此种方法具有简单便捷的特点,或者也可通过电子测温仪监测,管理预埋导线温度测温点时通常要考虑特殊的需求,首先要布局在深处或者是四周,也可在混凝土的下部中间位置,监测部位通常是混凝土表面,表面要向下8cm左右,在监测时施工需要在八小时后开始,工作人员要在浇筑两天后监测,每间隔两小时便测温。当浇筑3到7天时,测温的频率可改为每四小时测量一次,当一周后便可每日测量一次,维持测温的周期需要小于两周,同时也要测量当地的温度。温控的指标需要把入模的温度考虑在内,混凝土内外查询合理温度为25℃,当地的环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需要控制在20℃左右[3]。
  5.4  分层连续浇筑
  当完成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后便要开展二层浇筑,此时要注意出现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要持续浇筑每层直至完成任务,在浇筑中可使用推移式或者分层浇筑,尽量将每层的间隔时间减短,同时需要少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在此要注意通过实验确定混凝土初凝的时间,通过分层浇筑技术可将其分为斜面、分面和全面三种。分段分层适用于厚度薄、面积大的混凝土,此技术在浇筑时需要从底层开始,直至到达固定高度后浇筑第二层。此项技术浇筑数量多,同时不会有初凝的情况出现。在施工时期需要控制振捣流程,在振捣工作中要注意粗骨料下沉状况,同时把混凝土气泡排除,计量好振捣的时间,有效避免过振、欠振的情况出现。为预防在混凝土中有过振情况,需要在混凝土下层插入振捣器,当振捣工作结束需要控制好时间和速度。混凝土表层和中心温度需要小于20℃,若是混凝土有着良好的抗裂能力,则需要维持温度在21℃~25℃间。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近些年来出现的大体积混凝土,提高了建筑的施工效率,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未见过的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深受建筑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喜爱。若想发挥出大体积混凝土的作用,则需要确保员工在建筑流程中按照要求开展操作。建筑企业若想保证工程质量,则需要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能力,防止出现错误。
  参考文献:
  [1] 李成,张力.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137+139.
  [2] 梁航.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门窗,2019(19):122.
  [3] 李世军,付孟凯,刘洪飞.在建筑工程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的分析[J].智能城市,2019(8):161~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4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