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作为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其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高校财务部门在资金管理领域所面临的困境也随之变得复杂,因而如何强化高校资金安全管理能力显得尤其关键。本文基于对高校资金管理重要性的分析,针对高校资金管理领域潜在的各种弊端和困境,积极寻求促进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和效能提升的应对方法,并提出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思路和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校;资金管理;困境
  一、 高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的资金管理,包括了募集、控制、使用、监督、审计等系列相关工作。对于高校的资金管理,领导层面务必要认识到其独特的重要性。随着高校发展资金的筹措渠道多样化,资金驱动的发展项目多元化,如何科学合理地防范资金风险,直接决定了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高校有效地管理资金既能大力促进日常运行,也能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资金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资金贪污挪用的风险。高校资金管理直接决定了资金管理的绩效考核。拨付资金的使用效率已经受到重点关注,其绩效考核将直接影响下一年度的行政拨付。高校资金管理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直接干扰了高校业务的开展,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推进资金管理手段成为重中之重。显而易见,资金管理是高校绩效考核的重点,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是高校财务管理的要点。
  二、高校资金管理的困境
  1.忽视资金管理制度整体设计
  完善的整体制度设计是资金管理顺畅周转的保障,很多高校在积极制定严控管理制度。在现阶段,基于高校资金的管理实际,高校轻制度设计的问题比较普遍,制度环节繁琐复杂,执行效率忽略弱化。基于现行制度,资金流程的各个环节均经历多道审批手续,直接导致全程手续烦琐,浪费精力,拖延时间,造成了审批限于形式。制定相应的制度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资金控制可能的风险点,甚至出现重要风险点没有严格控制。
  2.依然存在潜在现金管理风险
  目前高校通常执行的资金支付结算方式主要包括票据支付结算、现金支付结算、托收承付委托收款支付结算、银行卡和汇兑支付结算。现金支付结算往往由于高校岗位设置薄弱,财务人员紧缺,依然普遍存在着出纳岗位受制衡不足的问题。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如何使用财务专用章、支票的开具人员与经办人员岗位有无分离;现金支付状态下有无复核人员、监控措施是否到位、手续是否完善,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现金管理和财务风险。如果出现错误都将给高校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3.亟待健全资金管理规范
  首先,不规范的银行存款管理。主要表现在银行对账不及时、资金没有及时审核确认、未达账项笔数多时间跨度长等因素影响了资金的正常使用。另外还有不规范的银行账户设立、使用、注销等环节。
  其次,不规范的现金管理。部分高校存在签收不规范、报销不规范、未按照规定使用现金、超备用金额度的库存现金未送存银行等问题,资金安全管理存在隐患。第三,不规范的印鉴和票据管理。如未严格按照规定对银行预留印鉴分人管理,用章责任界定不清。
  4.亟待强化资金管理规划工作
  国家相关部门划拨、学生缴纳学费、专项资金申请等形成了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同时高校为了自身发展,采取一些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手段。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往往是高校资金管理方面规划水平较低,与高校的财务工作开展不匹配。例如在贷款方面,某些高校一味追求贷出环节,全然没有偿还环节的提前规划。虽然教育部在宏观管理和限制高校贷款的度,但是尚未采取禁令限制,这样的话只要贷款与偿还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合理,就会直接形成借贷危机。进一步,包括资金使用规划、监督、指导、目标制定等方面在内的资金管理方法在一些高校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资金管理规划能力亟待强化。
  三、高校加强资金管理的对策
  1.适应信息化时代特征,推行现代化管理流程
  “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高校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应用。通过应用信息化系统,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优化管理模式,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可建立网上银校互联系统、网上缴税系统、预约报账系统、网上査询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统一学费平台,大大减少人工繁杂操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操作。积极挖掘与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的结算形式,推动更便捷的工作方式。
  运用信息化手段,一方面,在风险防控系统中通过岗位风险信息数据的实时监控,以及和历史业务数据的比对,可以在业务发生的过程中实现风险预警,另一方面,在严格制度和权利使用的基础上,通过科技手段将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点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电子监察全覆盖。通过管理信息平台的精细化设计,把业务的流程重点和监控重点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合二为一。一是通过平台的数据传输功能同步获得项目的进展程度和風险程度,职能部门和分管领导通过数据及时介入有风险倾向的相关业务,管控前移,有效防控。二是通过对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数据分析研判和跟踪,一旦出现数据预警,部门领导能够对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和查找,对风险防范能做到运筹帷幄,全面准确。
  2.界定经济与岗位责任,强化资金管理与监督
  通过责任制的设立将经济责任和岗位责任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保障资金安全运行。在资金支付流程中设立个人签字负责制,实现资金合法合规的使用。由于高校的资金来源多元、资金使用频繁,如何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如何杜绝资金的浪费是重中之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源头上攻克资金安全隐患,部门和个人都能够将资金安全视为己责,资金安全管理工作将大大改善。通过在资金管理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坚持不相容岗位严格分离,打造资金安全防火墙来强化内部监督与内部制约。坚持实施网银密钥配置双岗位管理、单位印鉴设立分岗位管理等制度。推行定期不定期检查银行存款与现金,通过内部控制监督与内部例行审计,真正形成资金管理监督的有效机制。   3.凸显财务团队能力提升,设立结算管理中心体制
  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岗位机会,提升财务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持续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充分理解高校财务运行方式,积极优化资金管理流程,不断强化财务监督意识。另一方面,加强财务团队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财务法律意识,增强外部抵御能力,培养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可以借鉴企业的资金管理实践,考虑成立有利于集中管理的结算管理中心,更好地发挥现金流管理、营运资金管理、资本架构设计、信用风险管理等角色。对高校各单位实行集中的资金池管理模式,对高校内的各项归属资金进行整体协调一体化管理,利用资金运行的时间空挡,科学合理地安排存款存期与类型,科学合理地规划资金的定活比例。基于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资金使用分散现状,归集资金总量并预测阶段性需求总量,定期考核部门使用效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支付进度安排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通过高校的资金统筹使用,减少资金管理成本,提高资金管理规模化,增加学校资金收益率。
  4.确立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全面预算制度
  针对高校的核心财务管理部门以及资产管理审计部门,对资产的各环节包括申请采购、采购审批、过程执行、采后验收、资产入账、库存保管等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予以规范,构建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合考核激励和考核监督,持续提升整体效率。
  高校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突出。预算制度执行到位,可以减少风险点的出现,对财务风险防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预算对各项收支进行分配、控制,以完成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维持单位的正常日常运行,是单位发展的核心,能对单位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完善的预算制度可以使资金使用更加科学合理,使收入、支出更加安全。高校各单位的党委和行政应及时组织学习贯彻执行学校财务部门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严格按照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办法,做好单位的预算工作。预算制度的推行,可以采用逐步稳健的方式,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在预算控制及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预警情况,及时与部门负责人沟通并及时做出调整,保证部门的正常工作运行。
  5.引入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单位内审制度
  项目化管理指在条件受限下科学应用系统化的理论方法,对所涉项目进行分阶段有计划的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价,最终实现项目目标。为了防范办学项目出现的种种风险,高校可以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确定以项目为单位进行预决算的风险内控制度,在相关范围内率先开展项目管理制,改变原先财务管理的模式,不再根据学校大而统的经费使用办法来管理项目,而是将所有项目按照所需主要支出作为预决算标准的单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使单位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控制更加精细科学。
  对于业务量很大和政策风险较高的单位可以参照社会企业的做法,对本单位业务专项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内部审计,让独立机构对本单位运营过程进行风险排查,将极大的缩减财务风险。高校审计处可以委托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对全校各单位的办学工作进行审计,在专业审计的基礎上,各二级单位再举一反三,追根溯源,开展全面的自查。
  建立健全单位财务风险问责制度。财务风险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风险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因此有必要对财务风险管控建立问责制度,不断加强高校各单位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力度。
  四、结语
  高校资金管理对于高校的发展极其关键。笔者针对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弊端,寻找影响高校资金管理安全和效能的对策,提出了相应的高校资金管理的有效对策。通过对高校信息化建设、团队建设、预算管理、监督机制、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探讨,促进高校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8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