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体育课程教学作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新时期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了新型的教育理念,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将创新发展作为主要方向,推动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影响力的提升。本文中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并给出具体的控制措施,以促进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b)-0128-02
  1  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1 课堂氛围过于沉闷
  传统体育教学主要为教师讲授,教学活动的中心就是教師,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需求与知识基础情况。课堂上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主动性不足,师生之间互动不足,长期下来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即便一些教师认识到这些问题,但受到教学形式限制,依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相对单调
  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以书本知识为出发点,利用口耳相传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模式直接限制学生深入了解体育,也无法在课外开展体育学习。传统教学内容单调性同样体现在教学形式上,学生对于体育的理解停留在教材上,无法在真实语境中使用,影响到体育应用思维的形成,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课堂信息量的不足
  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文字信息大多孤立无助,无法使用其他信息补充与展示,也不能采取其他教学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根据时代进展及时调节授课内容。传统课堂上无法及时补充与更新,不利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就达不到提升学生体育水平的目的,直接限制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措施
  2.1 完善体育基础设施
  学校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在,对体育教育进行完善和改革的同时首先要对该校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场所。只有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养成提供保障。学校在提供和完善相关设备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教学需要进行补充和完善。
  同时对一些比较老旧的设施学校也应该及时地对其进行更换,确保学生拥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从而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国家在这方面也应该提供相应的帮助。有关部门应及时对各大高校的体育设施情况进行调查和汇报。国家应对基础设施较落后的地区进行补贴,为其免费提供所需的相关设施,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养成。
  2.2 引入体适能理念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时要打破传统理念,创新教学理念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从传统运动成绩转移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设置专业课程时,增设与健康体适能相关的课程,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时掌握正确的健康体适能知识。可以组织相关专业来校讲演,使得学生接触健康体适能的理念与信息。新时期体育课程教学,要促使学生掌握体适能的概念。体育课程上教师既要讲授运动技巧,也要教授相关理论,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创新体育课程设置,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求。同时,心理学、体能训练、运动医学等课程与健康体适能之间存在联系,通过设置这些相关课程的模式,增加健康体适能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发挥健康体适能的作用,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授课模式相对成熟,这话授课模式效果显著,打破传统教学时间、地点的限制,师生之间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对话,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提问,也可以在网络上搜寻答案。同时搭建与健康体适能相关的教学评价体系,结合现有文献分析,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关于健康体适能的研究停留在教学模式与内容上,缺少对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这就需要搭建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评价模式,及时得到教师与学生的反馈,实现健康体适能理念的落实。依据教学安排合理划分健康体适能内容。如果将健康体适能内容划分到1个或2个学期进行,存在授课内容与时间之间的矛盾,学生也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健康体适能知识点可以分到4个学期中,每学期安排10次课程内容,每次课程20~30min,并与现有课程结合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健康体适能教育的普及,目的让学生可以自我诊断并开具运动处方,实现自我锻炼与康复。自我健康管理的基础就是自我健康诊断,实践中体育教师可以将健康体适能考核内容与体质测试结合起来。如,将坐位体前屈这一体质测试项目作为柔韧适能的考核,身体素质评分中将身高、体重、IBM指数作为考核项目等,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降低体育教学的工作量。
  2.3 顺利开展德育工作
  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更加全面性和综合性,而且这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极大,这就需要为学生进行适当减压,而体育教育能增强学生身体承受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以后的学习生活。而体育教学的内容非常多,不同的项目需要掌握不同的体育知识和教材内容。体育教材相比于其他课程也具有其独特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时,一定要深挖教材内涵,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体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要求,在整个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史,讲授一些体育界的名人事迹或者一些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利用运动员的光辉事迹吸引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同时也可以利用对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体育比赛的纪录片,为学生详细展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体育的激情和热情。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习惯,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加强体育锻炼,适应不同条件下的体育要求,进而提升自身体育素质、各项运动机能和体育综合素养。再如,在学习短跑时,教师首先要详细讲解短跑的前期准备和所要掌握的技能,并亲自示范在短跑过程中对速度和力量的保持,以适当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帮助其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呼吸、节奏进行调节,从而减轻跑步期间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压力,通过不断反复练习,对学生意志进行锻炼。
  3  结语
  总之,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并以此为基础规范课程管理并调整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方式,大幅度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推动体育课程可持续化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世友,张海军,李淑娟,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态势及推进策略[J].中国冶金教育,2019(4):18-20.
  [2] 王晖.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8):27-28.
  [3] 贾健.“健康中国”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理论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4):147-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4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