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资源生成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绽放光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颖梅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推进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努力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资源生成;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开启学生智慧、展示学生个性的重要场所。走进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再以“预设”掩盖生成,一味“围着教案转”;学生不再是正襟危坐,只听不说。课堂变成带有学生独特个性的,又有独到领悟的精彩“生成”课堂。动态资源生成的课堂颇具生命活力,能真正地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如何使动态资源的生成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正视动态资源,实行有效预设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充分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这样才能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实效性。要生成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增强其实效性,则需要教师精心预設教学过程。因为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预设,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教师必须胸中有书、心中有人、脑中有法,才能灵活机智地调控课堂。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体现动态生成的课堂。
  有效的预设,为动态生成的多样化、深层次提供广阔的舞台,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教学预设,应该是多维、严密、灵活、开放、动态的板块式设计。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实际情况等预先深入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对选择的引导策略成竹在胸。
  二、挖掘生成资源,调整教学动态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动态生成中,学生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鲜活资源”。学生实际情况、发表的见解、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表达,都是鲜活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引领对话,善于捕捉课堂信息,并即时将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一)捕捉“生成资源”
  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中并不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的表现及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处、迷茫处引领学生,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如,在执教《我参与,我奉献》中,为了让学生懂得学会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德,笔者因势利导:“你生活的班集体里有没有发生过‘乐于奉献’的感人故事?”学生自由发言。然后,笔者及时捕捉班上的“生成资源”——脚部骨折的小言同学,笔者走到他身边,抚摸着他的头问:“小言,你现在受伤了,在你困难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呢?”小言感触很深,他感动地回答:“有,我要感谢老师、感谢同学们,同学们每天轮流背我上学;分早餐时,同学们都争着帮我去取早餐……”说着说着,小言抽泣起来。此时,班上鸦雀无声,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生成资源的捕捉与利用,让学生感悟到帮助他人给予的快乐。
  (二)关注“错误资源”
  在生成性资源中,隐性资源中的“学生错误资源”最有开发和利用价值。学生解题时出错在所难免,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那么,就会出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善于捕捉错解思路的闪光点,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进入悟境,走向正确之路,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因“错误”而精彩。例如,在教授《尊重他人》时,一位女生站起来,很无奈地说:“老师,讲到尊重他人,我想起班上几个男生为了抢占地方玩游戏,冲出教室时把小思挤倒了,我们跟他们讲道理,可小泓还说‘走快走慢是我的权利,请尊重他人!’,老师,他这样对吗?”听了这个学生的发言,笔者并没有马上作答,而是故意拉长语气说:“这是小泓要你们尊重他啊?你们有何看法呢?”笔者让学生交流讨论,谈谈这样做对不对。后来,学生都领悟到了:在行使个人权利的时候,不能够侵害别人的权利,要学会尊重他人。
  面对课堂上生成的“错误”信息,不要以“课后再说”搪塞,也不要急于简单地纠正,而要积极引领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学生课堂上的错误好比是亟待开发的宝藏,教师要用“点石成金”的慧眼去发现学生错误中的闪光点,挖掘学生出现的错误在教学中的价值,巧妙利用,使得学生的错误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三、拓展动态资源,流溢课堂光彩
  动态生成的信息资源能帮助教师拓展教学思路,更能帮助学生拓展创新思维,实现教学互动、信息共享。因此,拓展动态资源,能使课堂教学更具“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开放性策略,以教材为依托,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出发,调整、补充、发掘和拓展教学内容,让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从课内走向课外,贴近生活,走向社会,改变以往学生“上课才找书、下课就收书”的现象。在学生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把握动态生成的信息,让课堂洋溢生命气息。
  在教授《多元文化,多样魅力》时,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时,笔者让学生结合布置的拓展知识,让学生分享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1: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生2: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和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生3: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短短几句看似简单的介绍,却凝聚了学生辛勤搜索的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选择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此外,课后还能延伸出多种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可以预设的,效果的生成却不能铺垫,也因而更显珍贵。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推进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教师要不断思考,学会敏锐捕捉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反思教学行为,予以及时调整,努力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促进预设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让师生闪耀出智慧的光芒、树立自信,孕育课堂新生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0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