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启对外开放的“内陆时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瀚祥

  2020年2月27日,一列满载41个集装箱,装着笔记本电脑、汽摩产品、通信设备以及轻工业产品的班列,从重庆团结村站出发,前往德国杜伊斯堡;同一天,装载着41柜医疗器械、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渝新欧),由波兰马拉舍维奇始发,从阿拉山口口岸入境,抵达重庆团结村站。
  重庆团结村站忙碌的状态,反映出中欧班列(渝新欧)飞速发展的势头。
  “实际上,班列的诞生,是为了给惠普等企业做物流配套,开通后的前两年也都是为IT巨头量身定制的笔电专列。”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蓉称。
  2010年,全球最大PC生产商惠普集团在重庆的综合性电脑生产基地竣工投产。
  但重庆既不沿边,也不靠海,怎样才能打通一条通往欧洲市场的便捷之路呢?为此,重庆市政府开始寻求开辟一条畅通、省时且成本较低的国际物流通道。
  2011年3月19日,中欧班列(渝新欧)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正式开通。随着嘹亮的汽笛声,一辆满载笔记本电脑的火车从团结村站缓缓驶出。
  这条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全长11000多公里,较海运节约30天左右,而运费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
  作为中国首个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2014年,重庆创新开通了公共班列,让班次从每周1班加密到每天1班,如今已实现每天5班。
  “有了公共班列后,除笔记本电脑外,液晶面板、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也开始搭乘班列从重庆出口到欧洲,同时重庆传统的摩托配件、机械设备、通讯设备、服装等不同门类的商品也通过这里去到欧洲。”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现场调度员王旭说。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中欧班列(渝新欧)已累计开行超4700列,運输货值超1800亿元,在拉近重庆与世界距离的同时,也彰显出重庆国际物流大枢纽的地位。
  如今,重庆已初步构建起东向、西向、南向、北向和航空五大国际物流通道体系:
  向东通江达海,围绕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在沿线布局“一大三小”港口体系,打造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并港和大宗散货中转港;
  向西联通欧洲,中欧班列(渝新欧)运行9年来进出境口岸不断增加,已覆盖欧洲德国、意大利、波兰等20多个国家;向南直达东盟,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经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进而连通国际海运网;
  向北联通中俄,渝满俄从重庆出发,北上经满洲里出境,横越西伯利亚,到达莫斯科,班列已实现常态化开行;
  航空方面,江北国际机场累计已开通95条国际(地区)航线,构建起覆盖欧、美、澳、亚、非的客运和货运航线网络。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中欧班列(渝新欧)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古丝绸之路,而重庆立体化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也带动着广袤的西部地区变身为开放前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2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