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设班级制度,提升班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班级管理的重点是育人,学生的管理离不开班级和班级制度。班级制度建设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班级的安定团结,对班级管理具有引导、警示、纠正、约束等多项功能,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班级管理的内驱力,是一个班级是否能成为一个优秀集体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班级制度;班级管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045-02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更应该有科学规范、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比如学习管理制度、课堂纪律制度、日常行为管理制度、课间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以此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班级管理制度对于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关注学生主体意识,改变传统班级管理观念
  人本主义理论提倡“以人为本”,只有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班级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的最基本单位,好的班级制度,能引导学生按照制度所规定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班级中各个成员能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这样状态下的班级管理是高效的。而这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凸显,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制度实施的成效。
  传统的班级制度主要由班主任制定,事实上,这是一种比较主观化、极端化的趋势。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中应重视“人”的作用发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赋予学生机会,注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适当把班级管理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制度建设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分担班级制度建设中的各项工作任务,从而让人人有事可做、让事事有人可做,促使学生严格的要求自己,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注重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环境习惯
  环境文化论认为:“人是一定环境文化的产物,同时,人也创造环境文化。”可见,环境育人,人造环境。班级是学生每日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由师生共同营造出来,而环境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带来影响,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能让班级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知识才能的增长、道德习惯的养成、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级环境建设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有机融为一体,将环境建设与学生品德教育结合起来,能增加学生生活环境中有意义的元素,突破传统班级管理的局限性。环境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其中,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从美育的角度来看,布置得体、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是一个班级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净化班级卫生,做到地面无杂物、桌椅无刻印、墙面无污渍、卫生无死角,不仅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让学生找到幸福感和满足感,而且在优化环境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爱整洁的良好生活习惯;在精神文化方面,重视班风、班训和班级文化的班级体系建设,让学生在班风的引领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构建科学班级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班级管理制度简称“班规”,是班级建设中的关键内容。班级制度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制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和班级活动管理制度,用于对班级师生主体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但从目前来看,很多班级的科学管理制度仍然未能建立起来,班级中所有日常管理,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全部都由班主任包办,始终无法摆脱“保姆式”的管理模式,不仅让班主任感到身心疲惫,而且学生也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感,班级管理成效较差。因此,构建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一)科学合理
  学生的个性是班级各种制度的综合作用下逐步成长起来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强化班级管理制度的育人功能,弱化其约束和分化功能,要以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推进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要做到科学管理,班级制度建设中围绕学校规章制度开展,要结合班级实际,将校规校纪细化、分解到班级制度中,要符合班级现状,彰显班级特色;同时,要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充分体现班级制度的发展性、开放性和教育性。
  (二)明确规范
  班级制度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南针。目前,很多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制度时,往往是随口一说,模棱两可,从而导致班级制度的执行效果较差,因此,科学的班级管理,需要有明确规范的班级制度,要做到用词恰当、表达规范、利于执行、对象明确、便于记忆。同时,在班级制度建设中,根据学生行为规范分为倡议性行为规范和约束性行为规范,教育学生“拒绝手机”“拒绝游戏”等倡议性行为规范,争做一个文明学生;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争做一个合格守法的学生。
  (三)刚柔并济
  “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一度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金科玉律。无可否认,在大多数情况下,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班级管理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但强制性的制度只能停留在学生行为的表面,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外部制约强加给学生的纪律只会停留在学生精神之外,基于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纪律才能植根于学生心灵。”因此,班级制度的生成必须体现人性化的特点,既要严格、公平、公正和一视同仁,维护班级制度的权威性,又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对于犯了错的学生,决不可进行侮辱、体罚和打骂,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让学生自觉自愿的遵守。
  (四)宣传到位
  班级制度建设的宗旨是促進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班级制度既代表着对学生的一种约束规则,但同时也是大多数学生利益的保障,只有获得班级学生的认可,才能促使班级制度的教育功能得以发挥。所以,作为班主任应做好班级制度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知识竞赛、主题班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增加对班级制度的认同感。比如,在班级管理中规定学生上课不能带手机的制度,有的学生不能接受,对此,我们通过开展“关于学生上课是否能带手机”的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过中辨明对错,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五)奖惩激励
  科学的班级制度,同样需要适当的奖惩激励措施,其目的是提升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和执行相关制度。为此,通过设立班级班务管理表格,对学生的课堂状态表、课外活动状态、行为习惯等进行管理,每周利用班会时间根据班级管理表格汇总,组织学生召开奖励表彰大会,比如最佳卫生个人奖、最佳干部奖、最佳学习奖等,以此激励学生更加自觉地执行班级制度。针对一些违反班规的学生,设立“过不二”制度,凡是在班级班务管理表格记录中出现两次违规的学生,利用家长反馈单,将违规行为反馈给家长,由班主任和家长共同监督和管理。家长反馈的使用,以便班主任和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规范。
  蒙台梭利认为:“制度能够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利于学生身心成长,良好制度下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班主任在人文化管理和以德治班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制定班级制度,实现对学生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有利于提升班级的“内驱力”,让学生做到井然有序、自觉主动,促使班级形成强大凝聚力,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朝阳, 闫太立. 班级和谐管理策略初探[J]. 中学教学参考,2018,(36).
  [2]俞艳. 注重培养学生责任心 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J]. 文理导航(下旬),2014,(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8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