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若没有热情,世界上的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因此,有两个因素就成为我们考察的对象:第一是‘观念’,第二是人类的热情。这两者交织成为世界史的经纬线。”观察人类的教学活动,无不由师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长期以来,以学科本位的教学把生动、复杂的教学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忽视了情感因素的考察,然而,情感又以其不容否定的事实参与着教学活动。针对传统教学中的这一缺陷,笔者认为,在以新课标为载体与平台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教育者应该认真地从情感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以此为出发点,向教学实际渗透、扩散,寻找情感因素与教学活动中诸要素的契合点以便能更充分地开发教育资源,发掘教学潜力,从而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改革。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实际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唤起学生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笔者认为:
  一、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
  在新课程改革中,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这些文章,或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表达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或表达恋国思乡的赤子情怀。这些蕴含于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新课程改革中尝试进行情感教学的“支点”和“促进者”。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注意挖掘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领悟什么是真、善、美,分辩假、丑、恶,从情感体验中净化灵魂、升华思想。如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画,在学习体会“夜夜和你作伴”、“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那是我们的笑脸”、“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等等重点词句,体会那一株丁香花是代表着同学们对老师的一份深情厚谊。使文情与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中沟通。
  二、教师要善于调动自身的情感
  教师作为教与学过程中人的因素,是鲜活、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内涵:教师是教育教学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种开放性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这一情感源点对整个教学中的情感活动具有更大的能動作用。这也决定了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情感的起动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中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他们不喜欢教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不是指外表上的表现,而是指内心的流露),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缺乏信心的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饱含感情,真情投入,做到以情引情,以情激情来引领学生在课堂这个“小天地”中体验到复杂的情感大世界。
  例如,教学《雨点》一课,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声情并茂地引导:我是小雨点,从空中落下来了,我有个小小的请求,当我在池塘睡觉时,请你读的时候轻轻的,好吗?不要把我吵醒了;当我在小溪里散步时,可以和我一起手拉手,你可以读得轻快些;瞧!我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多自在呀!你也和我一起奔跑、跳跃吧!把我读得活泼一点,高兴一点。经教师激情点拨,学生多种方式的练读,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从而促进了学生情感向纵深发展。
  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
  与教师一样,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不仅具有一定的情感,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对周围的同学乃至教师的情感施予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对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教师的情感,学习活动中的主导情绪及其表现等是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审视的,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带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领会文中的情感,令其被人物的精神所感染,被优美的景色所陶醉,达到知识与情感相链接。
  例如,在上《白鹭》一课时,教师是这样做的:
  师:你静下心来,与课文“对话”,一定会有很多收获。老师希望与你们交流,分享收获的快乐。
  生:我非常喜欢白鹭,流线型的身段,雪白的羽毛,铁色的长啄,清色的脚,像一幅天然的画!
  师:你真会感受!
  生2:白鹭外形精巧如诗,作者语言优美如诗,“那……那……那……那……”的排比句,语意贯通,语言流畅,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
  生3:我愿“锦上添花”诵读这一节。(读得声情并茂,受感染的同学也情不自禁地轻声读来……)
  师:如此精彩的语句,值得储蓄,让我们一起背下来好吗?
  生:好!(学生背诵)
  师:现在想把这只美丽的白鹭画下来的同学可以拿出纸和笔把它画下来,想模仿这段描写方法说或写一段话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话写下来。
  (几分钟后,大家展示成果)
  一学生说:“同学都说妈妈为我织的毛衣合体,增一点嫌长,减一点嫌短,宽一点嫌肥,窄一点则嫌瘦。”
  师:妈妈心灵手巧,女儿心灵“口”巧。
  学生在感情起伏的感受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用情、动情、悟情,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当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展开活动时,这些情感因素便被教学活动激活,其间撞击出的情感信息将在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过程中流动。从而形成教学中无形却确实存在的情感交流的动态网络。怎样促进这种良好的情感交流动态网络的形成,是当前教学改革中进行情感教学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2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