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肖邦《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之演奏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肖邦一生写了四首谐谑曲,其中《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以极其出众的写作手法和演奏手法,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传世经典之作。本篇论文从乐曲所表现的音乐风格入手,对这首乐曲的演奏技巧等一系列音乐因素做了简要的剖析。以其音乐本质内涵和亲身演奏实践作为剖析的楔入点,展开对音乐要素的探索,进一步研究肖邦谐谑曲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肖邦;谐谑曲;音乐因素;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 2()20) 01-0107-01
  【本文著录格式】李慧,骞舟浅析肖邦《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之演奏技巧[J].北方音乐,2020,Ol( Ol):107,110
  肖邦这位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音乐家无论是在音乐创作还是钢琴作品的演奏上都为人们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现今每一位音乐学习者的研究典范。《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是肖邦钢琴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音乐家成熟时期的创作风格以及他内心丰富的情感。
  一、肖邦与谐谑曲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19世纪波兰音乐家、钢琴家。六岁的肖邦就开始进行有关音乐方面的创作,八岁的肖邦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优异成績并开始登台演出;青少年时期的肖邦从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研究作曲方面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1829年,19岁的肖邦在欧洲大陆进行钢琴巡演,并且赢得了世界的一致认可。随后华沙起义失败后他定居巴黎,开始从事作曲与音乐教育事业。1849年,39岁的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他是音乐界最具有威信、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音乐家,是波兰钢琴史上最受听众喜爱和欢迎的音乐家之一,他也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代表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创作主要以波兰民族民间歌舞为基础,又受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方法的影响,用钢琴音乐作为自己创作音乐的源泉,被后人赞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谐谑曲这种体裁是贝多芬继承莫扎特、海顿创作的小步舞曲音乐体裁发展而成的。在贝多芬之后,这种音乐体裁经常用于室内乐奏呜曲、交响曲之中,常作为取代小步舞曲中的一个乐章。音乐家肖邦发展了这种音乐体裁,并且将这种体裁谱写成独立的钢琴乐章。作品39号《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形成于肖邦创作音乐的成熟期,具有抒情性,同时也不缺乏戏谑性。德国钢琴家、著名音乐评论家舒曼曾赞扬它是“一首具有高度感染力的乐曲”。该谐谑曲是肖邦在音乐作品结构方面探索与创新的大型单乐章作品之一,突破了古典主义时期室内奏鸣曲的限制,在较大程度上可以传达出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思想。
  二、肖邦《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演奏技法
  (一)柔韧的手指触键
  肖邦在作品旋律上大体具有抒情性,这首先源自于他自身处于浪漫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所有作曲家们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大都具有浪漫性与白传性,音乐语言朴实而具有歌唱性,注重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肖邦对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挚爱,使得其旋律线条感强,音乐人物形象更具有生动性。因此,他经常要求在演奏抒情性旋律的音乐段落时不管强与弱,指尖触键时都要像揉进琴键里一样的细腻,演奏出连绵的音响效果。
  乐曲进入主部主题后,出现了左右两手连续不断的八度进行,以排山倒海的气势飞泻而下,从高音区以级进的方式进入低音区,作曲家的情绪从引子部分中的突兀与压抑剥离出来,转变成坚定、果敢的基调。手指触键要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因为此曲中八度较多,特别需要注意手臂的放松与手腕的柔韧,手臂要将手腕的力量传送到指尖,随着力度的变化可以始终弹出连贯而饱满的音色。谱例如下:
  (二)自由涌动的节拍速度
  肖邦所创作的作品中,节拍速度的自由是其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与他挚爱意大利美声唱法具有歌唱性密不可分。他特别喜欢采用“自由延长音程节拍” “延长附点音符时值”“强调跌宕起伏的感觉”等音乐表现手法,使乐曲表现出速度上的自由。实际上,他遵循音乐节奏的规律。肖邦创作的音乐都具有严谨性,尤其是对于音乐的节拍速度更是如此。虽然在音乐中能看到Tempo Ruhato等音乐术语,也只为强调作曲家内心的波澜起伏,使得音乐的旋律更加宽广,演奏家把“自由节奏”认为是漫无目的的自由改变是不可以的。肖邦所主张速度的自由,绝不是突然停顿或者是随意减慢,他所强调的是左右两手分工明确,有合作的意味。他认为左手像是一座坚韧的大钟,强力度的八度与和弦增添了稳定感;而右手便可以“心安理得”地做任何事,体现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抒情性。
  因此在练习弹奏时应该遵循节奏节拍的规律,正确把握节奏的自由度,在强烈的情感对比中表现其独有的抒情性。
  (三)起伏变化的乐句语气和符号表情
  肖邦处于浪漫主义时期,在这个时期的音乐大多是以歌唱抒情性著称。他对音乐拥有严谨认真态度,因此在处理音乐作品时,注重对与细节的描绘,如音乐的转调、和声的丰富、节奏的多样性等都是经常使用的方式。
  主部主题以昂扬的姿态引出下面的音乐,FF强音的出现烘托音乐氛围,随后出现不断的平行八度行进,音乐处理成断奏坚强的效果。在呈示部B段的第20小节开始的时候,他为了突显出高声部音乐的旋律,我们在练习时一定要保持原有的节拍速度,而且要将它演奏成重音。然而对于右手演奏时尽量弱弹,突出主旋律的音乐线条。
  进入副部主题时,在这部分主题中音乐的旋律是由两个动机组成。分解和弦与长音互相照应并且形成乐句的对比,因此在弹奏较长音符时要重处理,在弹奏过程中也要稍稍加强音量,好似在面对生命阻碍但也要拼尽全力,第五小节第一拍的和弦要强弹奏,随后便突然减弱,仿佛蓬勃的生命力悄然而至,畅通而无阻,典雅而高贵。随后又继续紧接着出现轻巧的分解和弦与沉重的柱式和弦。仿佛表现了内心巨大的彷徨和希望。
  三、结语
  肖邦的这首《升c小调谐谑曲》具有宏伟辉煌的气概,音乐内容丰富而深刻。不同于其他音乐家的谐谑曲风格,不再仅仅重视音乐表面的意义,而是覆盖了更加深层次的哲理性意义,更加具有戏剧性的音乐内容。音乐旋律借鉴波兰的民间歌舞音乐,有较强的民族性和感染力;音乐和声复杂多变,喜欢采用和声音响非常规的行进和和弦外音,用转调来变化和声音响;突出旋律的音乐性。这首谐谑曲在之前的音乐体裁上做了大胆的创新,是肖邦作为革新者的最佳例证,使之后的作曲家和演奏家都受益匪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2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