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究病毒合作抗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种与呼吸道疾病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
  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永振等人与合作者对2019-nCov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析。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Nature。该病毒基因组从就职于出现病例的海鲜市场的一名病人身上获得。基因组分析显示,该病毒与此前在蝙蝠体内找到的一组SARS样冠状病毒有相关性。对从该患者收集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分泌物)进行了基因组测序,鉴定出了一种新型病毒,发现该病毒基因组与蝙蝠体内发现的SARS样冠状病毒有89.1%的核苷酸相似性,还需要更多研究确认病毒来源。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病毒对人类的潜在感染性,论文还比较了该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及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刺突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域。
  新型冠状病毒早期进化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科院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上海分部崔杰研究组成员魏小曼、李祥等根据目前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分析结果及公共数据库里上传的基因组比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推测出此次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早期进化机制。研究结果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论文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在早期进化中显示较弱的感染力,也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能力不容忽视。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病毒缺少拓扑结构,聚类不明显。病毒应该是在发生人与人之间传播后开始产生突变。至于病毒有没有发生适应性进化,目前还无法定论,需要更多的病毒基因组分析及后续针对突变位点的功能实验验证。
  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筛选方面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开展联合研究,在抑制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药物筛选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瑞得西韦和磷酸氯喹能在体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题发表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研究表明,瑞得西韦(Remdesivir,GS-5734)和磷酸氯喹(Chloroquine)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2019-nCoV的感染,其在人体上的作用还有合作研究,待临床验证。
  中国预先公布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
  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抗2019-nCoV冠状病毒感染联合应急攻关团队及时公布了由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杨海涛课题组测定的2019-nCoV冠状病毒3CL水解酶(Mpro)的高分率晶体结构(数据收集在上海光源完成)。晶体结构的坐标已经上载于PDB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 PDB)。研究团队快速表达了2019-nCoV水解酶(Mpro)并获得了高分辨率晶体结构,该预先公布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能够方便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药物研发的科技人员使用,协助国内外同行专家研发出更多更好的抗新型肺炎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来源于蝙蝠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及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针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展开了鉴定研究,揭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来源于蝙蝠。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Nature。研究团队从早期的5位患者样本中获得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来自5位患者的病毒序列相似性达到99.9%,与SARSCoV的序列一致性为79.5%。进一步将2019-nCoV基因组与实验室早期检测的冠状病毒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该病毒与来源于蝙蝠样本的一株冠状病毒(简称TG13)的基因相似,两种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至今,中国科学家仍然与各国科学家一起致力于开展病毒源头和传播途径的全球科学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和传染人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军事医学研究院國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钟武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轩合作,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和传染人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研究者利用新型冠状病毒和收集到大量冠状病毒数据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和外类群都在各类蝙蝠中有发现,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新型冠状病毒在从蝙蝠到人的传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着未知的中间宿主媒介。该研究为病毒防控,以及开发检测和干预技术手段提供了研究基础。
  新型冠状病毒易感性研究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左为教授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RNA-Seq技术发现新冠病毒(2019-nCoV)的受体ACE2在亚洲男性肺泡细胞中高表达;即仅从病毒受体方面分析,亚裔人群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尤其是亚裔男性。相关成果发表于预印本文献库bioRxiv。该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技术以单细胞分辨率报道了ACE2在人肺中的RNA表达谱,并经过统计分析表明ACE2受体与性别和族裔相关。尝试解释了临床统计数据中出现的一些科学问题,同时也猜测了2019-nCoV大流行的生物学原因。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截至论文投递,该研究进行分析的样品过少,相关结论仍然有待进一步验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初期传播动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等十几个单位的专业人员协作,根据截至2020年1月23日上报的425例确诊病例(包括15名医务人员)所做了回顾性分析,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传播初期的传播动力学分析。相关论文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NEJM。截止到论文投递的时间,论文基于425例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做出了回顾性推论,提出了“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生了人际传播”的观点。该调查结果以科学专业的态度刊发,有助于国内外专业同行及时了解疾病的特征,共同评估和研判疫情,改进防控策略,体现了积极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的担当和科学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5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