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多规合一”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我国进一步加强城市治理、大力开展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中,提出相关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实现“多规合一”的要求。而在“多规合一”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约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此背景,在阐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多规合一”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资料,重点围绕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多规合一”思路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多规合一;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4-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4.143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further strengthening urban governance and vigorously carrying out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in China,it is proposed that relevant departments need to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the requirement of "multiple compliance".In the "multiple compliance",the bear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its constrai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Based on this background,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and "multi compliance and integration",combined with relevant research data,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multi compliance and integration"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Key words: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Multiple complianc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在我国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约束问题逐渐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只有充分发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作用,对城市人口与产业规模等进行严格控制,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旨在为优化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科学、深入落实“多规合一”工作提供相应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1 多规合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简要概述
  根据国家发改委与国土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多规合一”指的就是在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下,将包括社会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内的众多规划进行相互融合,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使得原本分散的不同类型的规划能够实现有机整合与紧密衔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与空间布局、强化政府管控与城市治理能力的根本目的[1]。在《通知》中明确规定“多规合一”的有效落实,需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深入分析作为根本基础,根据实际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城市发展阈值,从而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把控产业开发强度等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本文中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的就是在指定时期或是某一特定状态、条件之下,一个地区中的环境资源能够承受的人口与经济规模的大小,也是该地区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社会规模限度与人类经济限度。按照具体类型,可将资源环境承载力细分成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承载力,而后者中则主要包括水环境与大气环境承载力。
  2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的“多规合一”实践思路分析
  2.1 建立相应指标体系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开展“多规合一”,主要目的是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格控制一个城市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口与产业规模、开发强度等,从而推动该城市地区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为此,首先需要围绕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实现“多规合一”为目标积极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2]。例如在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中,充分考虑常住城镇与农村人口等规模指标,通过结合实际用地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可以将人均GDP、人均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等作为该承载力的效率指标。而在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估中,可以分别从水平衡与年可供水量出发,在与地区生活、工农业生产等实际用水量需求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将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工业与服务业万元增加至取用水量、农田灌溉每亩平均用水量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将地区供水总量和人均用水标准值作比,其比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将有关于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各项因子(如水资源与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相互整合,在此基础上合理选取各项评价指标,最终构建较为完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
  2.2 定量结合定性分析
  在完成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之后,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下,想要落实“多规合一”还需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深入统计分析,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承载力实际情况、区域空间分布情况等,以便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例如在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中,通过将土地利用现状与坡度、坡向等作为评价因子,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而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相对权重进行计算,并利用GIS技术与空间模技术,在专业建模软件与三维分析功能的支持下,自动生成能够相对反映空间真实状况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工作人员可参照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数据,直接利用该模型准确分析各单项指标,获得相应的评价结果。再将现状地表分区数据叠加在评价结果上,即可构成符合市域空间开发的评价结果,从而为该城市地区合理划分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提供必要参考。   2.3 分区规划保护环境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下,划定生态红线,并在“多规合一”的前提下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分区。例如某市根据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结果,将全市域总面积的5%划定为城镇空间,用以重点发展城镇化、开发各种新兴工业。另外分别将55%和40%的全市域总面积作为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将其各用于集中发展农业生产生活与维护当地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3]。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划分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是该地区平衡人地系统最为重要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基本不开展任何人工建设活动。缓冲区则介于核心区与实验区的中间地带,用以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自然生态系统的顺利过渡。工作人员通过参考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在明确其中的关键评价因子及与之相关的各项政策、规划的基础上,严格根据国家对“多规合一”提出的相关标准要求,围绕环境功能对整个城市地区进行精确分区,如以生态功能为基础划分出核心区和缓冲区,划分生产引导与维护生活环境的区域等。依据各分区的环境功能及资源环境保护要求,工作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和产业开发强度,在深入落实“多规合一”中推动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多规合一”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多规合一”实施过程中占据着绝对地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把握区域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等的实际情况,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环境与水环境等各项承载力出发,围绕资源环境承载力构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灵活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借助专业的工具软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深入统计分析,根据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科学划定不同类型的市域空间,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源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工作。在多部门的相互协同合作下,不断强化城市治理能力,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陈颖,刘康.基于资源环境约束地区的“多规合一”途径探索——以延安新区“多规合一”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3):18.
  [2]朱江,谢南雄,杨恒.“多规合一”中生态环境管控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临湘市“多规合一”工作为例[J].环境保护,2016,44(15):56-58.
  [3]孫炳彦.环境规划在“多规合一”中的地位和作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03):13-17.
  [4]张宇飞,熊炳桥,王完牡.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多规合一”思路探索——以湖北省漳河新区为例[J].中国工程咨询,2018(03):69-75.
  收稿日期:2019-12-01
  作者简介:李肖岗(1988-),男,汉族,本科学历,中级,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5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