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人们审美水平逐渐提升,社会对于民族声乐演唱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除赋予充沛情感外,民族声乐演唱着重强调主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主動提升自身演唱技巧及丰富自身演唱方法,而如何达到专业演唱水准、组织反复可持续性练习,也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本文以民族声乐演唱为切入点,分析其呼吸技巧,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演唱方法,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方法;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049-02
  【本文著录格式】王娇娇.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探讨[J].北方音乐,2020,04(08):49-50.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水平趋向成熟,社会对于民族声乐演唱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除赋予作品充沛的个人情感外,民族声乐演唱着重强调主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主动提升自身演唱技巧持续丰富自身演唱方法。为了达到专业化演唱水准,通过组织反复可持续性练习等方法,调动机体全身感官,增强个人民族声乐的演唱水平[1]。同时,名言有云:“艺术无国界限制”,而音乐作为人与人间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早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民族声乐演唱角度来看,长久且旺盛的生命力无法脱离汲取多种演唱方法及技巧的支持。鉴于此,本文针对“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及演唱技巧”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分析
  (一)气息控制
  控制气息是声乐表演及声乐演唱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并且其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相对复杂,包括演唱姿势、心情状态及先天条件等。例如:以演唱姿势为例直接影响个人呼吸频率及呼吸状况,客观上要求相关从业人员注意保持头部放松,挺直背部有力伸直脊柱,适当抬起胸部,调整自身呼吸频率及心情状态进行声乐作品演唱[2]。同时,控制气息期间注意不得过于紧张,尤其是吸气时充分打开口腔及喉咙,适当活动下颌,确保个人气息始终处于通畅状态,并且尽量注意不得吸气过深,否则就存在影响个人发声及音准的可能性,呼气时始终保持声音丰满圆润,及时呼出二氧化碳。
  (二)呼吸方法
  呼吸方法是决定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效果的基础性环节,而胸腹联合呼吸方法是最为容易掌握的呼吸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利用腹肌、横膈膜及胸腔协同控制发声气息进行呼吸。同时,由于大多数声乐表演者演唱期间音量波动幅度经专业化训练,能充分发挥胸腹联合呼吸法的作用及优势,客观上要求相关演唱人员结合民族声乐作品的内容及表演要求,灵活改变其演唱力度,确保短时间内快速转换气息[3]。同时,妥善掌握呼吸及吸气的契机,灵活运用于民族声乐作品表演领域,调动演唱者呼吸器官的能动性,尽量增加胸腔中气息含量,充分发挥腹肌及横膈膜的配合作用,以达到气息控制游刃有余的目标,展现引人入胜的演唱效果。
  (三)用气方法
  通常情况下,用气方法灵活性及多变性直接影响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效果,一旦演唱者用气方法不得当则可能影响总体舞台表现力,而用气方法主要通过利用小腹部肌肉均匀收缩气息,跟随民族声乐作品中音律变化而变化进行调整使用,尤其是具体演唱期间,相关演唱者格外注意保持胸部、腰部及上腹部姿势挺拔且不得处于塌陷状态,方可保证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用气的合理性。除歌唱者始终保持歌唱状态外,民族声乐演唱使用气息时讲究连贯性,特别是作品演唱临近尾声时,更要充分发挥腹部肌肉的作用,保持持续用气,从而大大提高自身腰腹部肌肉群的活力。
  二、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分析
  (一)发声技巧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音乐作品类型丰富且题材多样,是凝结劳动人民智慧及汗水的优秀结晶。受国家幅员辽阔的影响,地域不同生活习惯及文化背景也不尽相同,直接决定各个地区演唱方式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即各个地方民族声乐演唱独具地方特色,侧重于展现各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具有极其浓厚的民族色彩及地方色彩。随着时代进步及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50年底后我国民族声乐唱法逐渐向专业化趋势转变[4]。同时,打开国门后,促使西方美声唱法得到大范围传播及宣扬,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协同发展提供全新的契机。
  历经多年持续推陈出新,民族声乐演唱焕发出全新的状态,特别是大多数地区音乐院校中设置民族声乐相关课程,大大提高民族声乐的教学水平,例如说唱、戏曲及民歌等,并且民族声乐教学主张于日常练习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合理应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组织反复练习活动,大大提高其演唱基本功,形成嗓音明亮且演唱自然的民族声乐表演风格。同时,与西方美声相比,民族唱法的发声相对靠前,存在借鉴美声高音区转换方式的可能性,并且其混声唱法相对大胆,具有较强的尝试性,尤其是高音区音频相对明亮,而呼吸唱法中民族声乐遵循传统戏曲唱法的呼吸原则,其呼吸气量较小且纤细,所形成的音色更为秀丽。
  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声原理可概括为表演者将人体视为发声振动物体,主要通过由气管、支气管及肺部呼出气体持续振动声带产生声音,并且经共鸣腔体发出共鸣后形成洪亮的音色及动听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振幅大小直接影响声音强弱程度,而声音高低不一与声带振动频率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换而言之,灵活调节共鸣腔能促使音色发生改变。同时,真假声转换占据着民族声乐演唱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往往由表演者经肌肉及大脑有意识调控声带发声,即声带发声位置越高,与真声对比时其声音更弱。由此可见,相关演唱者进行假声演唱时应灵活自如进行真假声区转换,尽量进行反复练习,避免出现演唱错误问题。
  (二)共鸣技巧
  口腔是保证民族声乐演唱效果的重要位置,甚至日常生活中说话咬文嚼字均无法脱离口腔的支持,格外注意声音与口腔间自然统一。由此可见,民族声乐演唱期间不得过于追求咽喉腔共鸣效果,演绎抒情民族声乐作品时,建议演唱者将声波始终停留于鼻梁上端鼻骨处进行振动,能得到令人满意的高音演唱效果。同时,与其他表演形式相比,民族声乐表演着重强调咬字,即字正腔圆,往往要求发音准确无误。受人体内可产生共鸣的空间数量较多的影响,客观上要求相关演唱者综合考虑声带发声原理,充分发挥人体共鸣空间的作用,产生更多的声波共鸣。
  三、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可以认识到音乐作为人与人间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早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民族声乐演唱角度来看,长久且旺盛的生命力无法脱离汲取多种演唱方法及技巧的支持。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应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主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更多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及演唱技巧,持续改变自身演唱习惯,为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水平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卞珊珊.刍议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J].北方音乐,2019,39(20):40-41.
  [2]郑建飞.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分析[J].艺术科技,2017,30(11):191-192.
  [3]苏玉环.浅析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J].北方音乐,2016,36(22):11.
  [4]王旭.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民族声乐教研——评《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教学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3):70.
  作者简介:王娇娇,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声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7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