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改革开放以来美声唱法中国化发展进程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作为艺术教育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声乐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在这种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声乐艺术受美声唱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且在逐步融合、碰撞、发展与创新。同时,随着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声唱法中国化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重点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美声唱法中国化发展进程进行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改革开放;美声唱法;中国化;发展进程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003-02
  【本文著录格式】李遥.改革开放以来美声唱法中国化发展进程的探究[J].北方音乐,2020,04(08):3-4.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美声唱法在我国范围内的传播,对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影响非常大。为此,在文化艺术持续繁荣的今天,国内外学者都在对美声唱法中国化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激烈的探讨,以便为美声艺术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在这种形势下,对改革开放以来美声唱法中国化的发展进程进行积极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间接反映出社会形态与审美意识的变化,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声乐艺术与文化发展的本质与规律。
  一、美声唱法中国化发展的阐释
  (一)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声乐相互影响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美声唱法是十分独特且无可替代的,其在西方声乐艺术形式中占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外来文化形式要想在我国本土生根发芽,与我国本土文化形式共同发展,均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摩擦,经历融会贯通这一过程,且该过程是十分漫长的,同时在其形成阶段也会先后出现多种矛盾冲突与看法。具体表现为我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间的融合,其过程就十分曲折。美声唱法是完全独立于中国民族唱法的一个发声概念,而不是简单的一种唱法同化另一种唱法,或者是一种唱法融合另一种唱法的过程。为此,二者在融合的过程中要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其自身的优势特征,以此进一步提高发声方法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从改革开放起直至今日,美声唱法在中国本土的传播越来越广泛,这就会引出美声唱法中国化这一概念,同时也引出了美声唱法或民族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二)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受美声唱法的启发
  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美声唱法在我国的传播不仅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促使中国声乐作品的美声唱法成为当时最受大众做喜爱的一种表演方式。例如较为经典的“我爱你中国”,该作品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受广大观众的追捧。从审美视角来看,美声唱法的发声系统更为独特、优美,音域范围也更利于人们掌控,因此发声时可以实现声韵的统一与均匀,且更受观众认可[1]。另外,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对其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美声唱法在中国化发展的过程中,其基础前提为西欧传统唱法,但随着对我国语言、民族风情及感情等因素的了解与认知,其音乐艺术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深化,因此,其受群众的欢迎程度更高。
  二、美声唱法中国化发展历程
  (一)美声唱法中国化矛盾的起源
  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将美声唱法中国化的历程理解为中西方唱法的相互借鉴到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同时,人们对于美声唱法中国化矛盾的起源也争论不休。
  在我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上海成立了第一所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并正式传授西洋美声唱法。这一举措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大的社会反响,再加上当时学习西洋音乐的人数也想相对较少,这就导致美声唱法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之后,随着新音乐运动的持续活跃,文艺整风运动在延安地区正式开展,这就为西洋唱法的传播提供给了良好的契机,中西唱法矛盾也就在此刻诞生了。在救亡歌咏中,民族声乐学派的种种行为就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民族化与群众化矛盾,并在延安秧歌运动中进一步表现了出来。
  进入三十年代后期,“救亡派”“学院派”也在不断形成与发展,新音乐运动已经成为中西唱法必须要经历的矛盾与界限,其主要思想就是支持人民抗日救国。但由于其演唱技巧与音乐形式存在不定性差异,就出现了相互制约与抵制这一情况。由此可知,中西音乐唱法的矛盾在该时期初露端倪。
  发展到二三十年代,人们仍旧抵制与摒弃西方美声唱法,始终坚持本国传统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院派”音乐思想家与教育家的出现,通过多种运动才可以改变人们传统守旧的美声唱法思想,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当时中西唱法的矛盾。
  (二)美声唱法中国化矛盾的冲突
  美声唱法中国化在1949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该时期,贺绿汀说道,有一些人只是简单地学习了一点外国拼音,就对外国音乐进行模仿,从不考虑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表达,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西欧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美声唱法已经总结出一套更为科学的发声方法,该种方法与人体所具备的生理条件十分相符。但在当时,我国依旧采用口头传教的方法来教授音乐唱法内容,因此,其科学性与系统性并不强[2]。在当时环境下,若中国盲目反对美声唱法在本土上的传播,或者是完全借鉴与应用其他国家的唱法,不对其进行适当的借鉴与创新,就无法有效借鉴美声唱法。为此,在美声唱法中国化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中西音乐知识的融合要通过多个层面进行,同时也要持续强化自身的认知水平;其次,要利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来吸收西方先进的声乐艺术,进一步发展与继承我国传统的声乐文化,从而探索出一种适用于中國国情与中国人的唱法,以便为新时代的创生提供好的服务。
  (三)美声唱法中国化发展的文化包容性
  在近几十年中,中国声乐文化与西方声乐文化的纷争从而停止,且美声法的吸收与消化依旧会对我国新生代的声乐爱好者与学习者产生一定的影响[3]。在当前背景下,他们在积极发扬、继承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基础上也在虚心学习与借鉴美声唱法,并将其有效融合在我国本国的新型唱法当中,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音乐的形式,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中西方文化矛盾幻化、交锋与解决的新时期,从其表面层次上来看是中西唱法的矛盾,但从其深层次内容中来看,便是政治性与民族性的冲击。我国声乐艺术在从传承到转变的这一过程中,其主要反映出的是文艺政界的变迁及我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与新唱法的形成。另外,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方向就已经放在了社会制度改革与文艺发展与创新等方面,这主要是因为新型声乐形式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这也是美声唱法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而言,在21世纪,受西方美声唱法的影响,我国的声乐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其主要是在民族传统唱法基础上进行了开放性与多元化的思考,并对原有的唱法形式进行多样化的创新,通过多种途径扩展了原有声乐文化的内涵,从而确保我国声乐艺术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服务,有效推动我国声乐艺术与世界文化艺术的融合与接轨。同时,我国声乐艺术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充分重视美声唱法中国化进程的研究,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倩文.论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作品的有效结合[J].北方音乐,2019,39(12):252-253.
  [2]蒋晨.浅论美声唱法中国化[J].大众文艺,2017(13):155.
  [3]谢元熠.从美声唱法中国化的进程看中国“美声”教育存在的问题[J].才智,2016(20):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7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