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农业制造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就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对其发展前景展开调查和深入探究,期望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现代农业;应用策略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不仅会对粮食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起到积极影响,同时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因此,加强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1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状况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以人畜力为主,这种生产模式下,农民的劳动强度很大,农业生产投入的人力成本较多,同时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产品质量较差。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逐渐提高,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水平也随之提高,机电一体化和机械自动化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农业机械设备凭借自身的高效、省力的生产方式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引领我国农业进入到机械自动化生产时代。随着农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农耕理念的不断涌现,应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农业机械设备,使农业机械向着大型化、智能化发展。一些农业机械设备具备了自动调节技术,例如在使用谷物干燥机时可以根据谷物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自动调节,自动调整功率的大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干燥效果,同时能够降低能源损耗程度,这也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理念主要提倡的核心观念。
  2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途径
  2.1 优化升级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进程
  要想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广泛应用需要对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进行创新,通过优化升级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进程,使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技术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执行条件。若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失去了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支持,那么农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便无法进步。首先,要强调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作用,加强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发展。其次,强化农业机械自动化研发技术,并将其与实际的生产活动充分融合,使得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一方面符合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契合农业生产的需求,在发展过程中加快研发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进程。最后,进一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将市场作为最初导向,将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为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平台和基地,为技术落实提供机会。以这些措施为途径研发多项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去,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规模化和精细化的生产,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2.2 巧妙应用农业机械管理
  若想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则需要提高机械管理水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分析市场经济,透彻了解农产品行情,使农民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保障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机械的应用力度不断加强,信息管理系统随之成为农业机械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大提升信息管理系统在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立起多样化的农业机械类型,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全程自动化的形成。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为进一步保证机械的管理效率,也应促进其自动化的形成。要求农机自动化计算机系统具有自动识别功能,保障自动化农机设备更好的适用于不同耕作环境,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模式和农机产品研发方向,从而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发展进程。
  2.3 提高现代化农业的精细化水准
  在农业管理中落实科技化,将传统农业与高新技术巧妙融合起来,即农业的精准化和细致化。在现代农业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自动化,而农业机械自动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以及控制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农业机械自动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和基本策略,农业机械自动化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精准化管理。现阶段,我国针对精准化农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要继续加大努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良好且有效的运用。但是由于我国自身的地形、地势问题,以及农业上生产设备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是我国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題和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凤琳.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3):52-53.
  [2] 孙健峰.应用农机自动化技术 实现农机装备智能操作[J].吉林农业,2016(14):73.
  [3] 姜明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4):2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7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