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如水岭南艺术教育特色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走出一条艺术教育特色之路,学校始终将传承岭南文化艺术纳入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日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让岭南文化艺术在校园实现全方位的融入和贯穿。
  【关键词】艺术;教育;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125-02
  【本文著录格式】王悦慧.构建如水岭南艺术教育特色模式[J].北方音乐,2020,04(07):125-126.
  一、学校概况
  坚持以艺亮校,加强美育教育统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体验、笃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获得广州市中小学合唱比赛一等奖、广州市优秀合唱团称号、广州市中小学舞蹈节比赛一等奖、广州市中小学语言艺术比赛一等奖、广州市粤语童谣比赛银奖、越秀区粤韵艺术传统剧目比赛金奖等,被授予广州市器乐先进单位、全国音乐教育联盟艺术基地——广州市器乐进课堂艺术特色实验学校、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学校艺术教育逐步凸显鲜明的如水岭南艺术教育特色。
  二、如水岭南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理念
  围绕立德树人的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形成了“上善若水新教育泽木成荫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简称为如水教育。“如水教育”的理念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动,善事。我们期望水荫学子为最善的人。胸怀像水一样广博,待人像水一样相亲,言语像水一样真诚,行动像水一样待机而动。学校的教育是将水之特性、品格与教育的特性、师生的发展融合起来,力求培养出具有如水般具有家国情怀,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等向善品质的人。因此,学校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发展理念基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通过系列主题融合活动,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形成以艺术社团活动与粤语童谣粤剧为载体;以如水校园文化和音乐课堂为依托;以普及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教育为重点的鲜明特色。
  三、如水岭南艺术教育特色模式创新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是特色建构的思路。我们坚定的践行着“如水教育”,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在如水般的音乐教育环境下,使师生共同成长,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
  如水教育着眼于学校的文化、育人及师生发展的角度,在创设如水师生关系←上善如水泽木成荫→创设特色课程的模式中构筑理想如水课堂、丰富岭南文化艺术实践活动,从而构建艺术教育的特色,让艺术成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
  四、如水岭南艺术教育特色的内容
  (一)树立文化自信
  广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舞蹈、器乐等表现形式,堪称争奇斗艳的中华文化百花园,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传承和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藝术。
  学校地处核心城区,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广府文化之重任。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因大部分学生不懂粤语,对感知和认知粤语系音乐戏曲的独特魅力造成困扰,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效性。因此,创造性地传承广府文化,从感受体验入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使音乐课堂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程的相结合,成为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二)构筑理想课堂
  在“器乐人人,人人器乐,构筑理想如水课堂”理念指引下,学校贯彻“每一位孩子都学会一件乐器”的精神,先后被评为广州市器乐先进单位、“全国音乐教育联盟艺术基地——广州市器乐进课堂艺术特色实验学校”。
  尝试在原有的课堂乐器的基础上进入中华小四弦学习,通过整体规划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和综合艺术实践活动,建构在如水教育环境下,体现教学相长的课堂乐器教学新特色,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教育目标。
  从整体上把握特色建构的目标与结构,开发校内外潜在课程资源,制定年段学习活动目标。中华小四弦目前达到18个普及班及两个社团的规模。
  在构筑如水艺术教育课堂的追求下,构建了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情感激励——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大胆创造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终身学力得以促进发展。
  (三)依托校本课程
  学校立足岭南艺术文化的传承,搭建了一系列人文教育平台,让学生从小就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现自主发展。
  在学习和传承广府文化的实践中,学校立足于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由兴趣向爱好转变的思路,基于学生特点、学校特长、越秀文化特色,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培养核心素养,协同校内外资源,成立了小粤剧团、粤语童谣、中华小四弦乐团等艺术社团,让岭南艺术扎根校园。
  (四)多元创新传承
  学校创作了一批获作品。《落雨大.珍珠蝴蝶两边排》《花街.花季.花儿香》《音·舞诗·画——岭南粤语童谣》系列作品原创粤剧《群英荟萃耀神州如水校园沐书香》《上善水荫飘书香》等富有浓郁岭南艺术文化的作品。
  学校全力打造粤语童谣及粤剧特色品牌,创作了《虫虫飞》《剪纸仔》《艇仔摇摇》等原创粤语童谣。其中《我在海边多欢笑》《虫虫飞》《剪纸仔》连续两年参加中国小金钟少儿春晚,《虫虫飞》获得中国小金钟原创歌曲榜周冠军,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广东电视台还对词作者及校长进行了专访。《剪纸仔》被上级部门指定为越秀区校园粤语童谣经曲传唱曲目。   学校建设了集展示、宣传、活动为一体的岭南艺术阵地“粤韵坊”。编印了涵盖粤剧、岭南童谣、中华小四弦、舞蹈等岭南艺术领域的画册《越秀区水荫路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掠影——粤韵芬芳》
  (五)家校共育,传承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艺术,仅靠音乐课堂是不够的,教学目标并不是教会学生几首童谣,会唱几段粤剧唱腔,也不仅是教学音乐技能,而是通过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功能,使孩子得到情感熏陶,进而转化和升华为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也就是了解自己的母体文化,认识自己的文化之根,并培养出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家校合作有机地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力于传统文化传承,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情境氛围。家长在日常中带着孩子游览具有浓郁广府文化特色的人文景点。在永庆坊,同学们学习和了解到粤剧百年发展史,原汁原味的粤剧文化,让孩子们流连忘返;西关的古老骑楼、陈家祠的岭南砖雕,让孩子们领略到广府人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绵延的珠江边长堤,孩子们亲自体验《落雨大》《鸡公仔》的曲中意境。广府廟会粤语童谣、粤剧、粤语讲古、广东音乐好戏连台,这更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和传承广府文化的良机。家长选择经典的粤语童谣和粤剧作品、购置相关的广东音乐艺术的书籍,和孩子一起欣赏和阅读,广府文化的基因不知不觉中浸染幼小的心灵。实践证明,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职责,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有家校紧密合作,协同一致,才能使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快乐健康成长。
  (六)资源整合,构建岭南艺术特色学校
  学校充分整合资源,协调育人合力,打破传统艺术教育的藩篱,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开门办学新模式,全力打造岭南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学校周边集聚了广东省粤剧院、广东省民族乐团、广东歌舞剧等团体,名家荟萃,岭南艺术氛围浓厚。近年来,省粤剧院等团体的专家和学校开展系列的深度合作,共建岭南艺术少儿培训基地,院校合作共同开发一系列适于小学生学习粤剧、器乐教材,由粤剧名家组成的专业团队,走进普及课堂,教授师生粤剧唱腔、知识和表演技能,成绩斐然。
  学校先后举办了星海音乐学院吴迪教授的岭南音乐讲座、黄健强导演的岭南儿童舞蹈指导、广东民族乐团演奏家伍国忠、林丹红、谢庭峰教授的采访。研究学习《走进广东音乐》等,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为构建岭南艺术特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如水岭南艺术教育特色的管理
  (一)科学管理,追求实效
  学校以创建岭南艺术教学特色为导向,全力建设学习型、实践型科组,努力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好、有专长的教师阶梯队伍。结合每年学校科技艺术节及校外艺术活动,开展教学汇报演出及展演等活动。设立岭南传统艺术教育专项经费,做到有计划有预算,有专人管理及专款专用。
  (二)统筹推进,制定框架
  学校确立“以艺亮校”的发展思路,制定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构筑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通过艺术教育这突破口,将艺术教育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
  (三)尊重主体,双选并行
  学校以学生为主体,校外专家为辅,协同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实行双选制度,其一,挖掘教师潜能,根据教师专长,由相关教师开发竖笛、小四弦、粤剧、粤语童谣校本教材与活动课程。其二,鼓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相应课外课程;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动手操作、探究实践,在生生与师生的合作与交流中实现着教学任务使“教”服务于“学”。
  (四)落实常规,健全制度
  制定艺术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和艺术工作规程,确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通过科研、集备、研讨课等方式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以此促进特色的建构。加强常规督促管理,对教学内容的选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模式构建的实施专人监控。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研修与培训,积极开展教学观摩与交流活动。注重积累课例影像资料、课堂实录、课题活动的图片资料、活动大事记、教学设计与反思、学生学习成果等过程性资料。
  (五)关注过程,科学评价
  追求教学的活力、执行力、意志力、创造力,充分展开师生与知识、师生与他者、师生与自己的三重对话。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价,采取听课、抽查、师生自评和互评等手段评估教与学的效果,并通过过程性评价和活动成果展示考核,以评促教。
  参考文献
  [1]韩璐娇.中国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黄河之声,2018(19).
  [2]刘筱.多元文化视域下音乐艺术教育探析[J].教育评论,2018(12).
  [3]王猜猜.针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及研究[J].北方音乐,2017(2).
  作者简介:王悦慧(1970—),女,汉族,广东省广州市,音乐,本科,小学高级教师,广州市水荫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1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