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80例阑尾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阑尾切割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选择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式治疗阑尾炎患者可改善手术治疗指标,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同时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情况;术后康复;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4..01
  阑尾炎是当前外科临床常见急腹症,主要临床特征为右下腹的持续疼痛[1-2]。当前临床上治疗阑尾炎的常用方法为阑尾切除术,该术式的操作较简单且临床疗效确切[3]。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是一类近年兴起的阑尾炎切除术式。报告对比分析阑尾炎患者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与行常规阑尾切割手术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阑尾切割手术治疗,依据右下腹部的疼痛点确定手术切口入路位置,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及右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打开腹膜并找出阑尾,若阑尾的暴露不明显,则可应用盐水纱布包裹隔开小肠。对系膜近端进行贯穿缝扎,自根部结扎阑尾,选择距根部结扎线约0.5 cm处切除阑尾,将残端进行消毒处理并包埋于盲肠,逐层将切口缝合。观察组予以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选择右下腹麦氏点压痛点处打开1.5~3 cm长斜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及右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打开腹膜,对腹膜进行外翻固定,若腹腔內存在脓液、渗液等,可先予以无菌敷料汲尽,推开大网膜、小肠等器官,并沿结肠带往下找出阑尾,通过阑尾钳切除。当发现阑尾存在严重化脓感染需在腹腔置入引流管,切口处应用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通过可吸收缝线进行切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及康复情况。手术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时长、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研究数据,手术治疗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行t值检验;术后康复情况对比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治疗指标对比(见表1)
  2.2 两组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阑尾炎是当前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在确诊后需及时予以阑尾炎手术治疗。近年来,临床上较多使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术式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与痊愈等。
  研究纳入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阑尾切割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
  综上所述,临床选择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式治疗阑尾炎患者可改善手术治疗指标,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同时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 瑞.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40):32.
  [2] 侯佩国,侯 睿.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系统医学,2019,4(06):13-15.
  [3] 陈 卓,蔡俊贤.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1):93-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7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