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互联网+教学”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构建具有模块化、碎片化、生活化、校本化特点的“四维一体”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创新。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 四维一体 课程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
  一、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资源建设的始终。“礼仪篇”注重对学生进行荣辱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礼仪素养。“道德篇”注重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法律篇”引导自觉守法、依法律己。
  二、研究背景
  1.教学信息化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然而就职业道德与法律课而言,并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
  2.学生对学习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喜欢传统的说教方式,更喜欢运用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形式来满足视听需求。
  三、研究内容
  1.构建“四维一体”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
  2.深挖教材,创建数字化课程资源模块库。
  3.创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资源库。
  4.搭建网络平台,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推送学习资源,打通反馈通道。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文献查阅国内外具有借鉴价值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模式,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2.调查法
  调查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喜好与倾向,满足学生的需求。
  3.实践研究法
  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做好资源使用效果评价记录,不断完善,形成理论。
  五、《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1.“四维一体”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构建
  结合文献分析与实践研究,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及教学需求,建设教师备课资源、学生学习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资源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下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评价需求的不同,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2.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
  为了保障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符合学生的需求,我们面向全校大多数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认识情况;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及倾向;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时间;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议等内容。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喜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依次是:视频、动画(占55.3%);图片、图形(占20.5%);微课、幕课(占15.5%);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占6.6%);纯文字性资源(占2.1%)。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视频、动画、图形、图片、微课等资源需求强烈,而对纯文字的资源需求较少。
  3.开发课程资源内容,创建数字化课程资源库
  首先,根据原有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状况,在不改变课程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删除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的内容,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新内容,克服教材的滞后性。其次,打破原有教材体系,把教材分解为三个一级模块和十个二级模块(后述),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再次,细化、微化、精化各模块内容,列出知识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形象到抽象、单一到综合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排序,进行数字化制作,形成《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资源库》。
  4.创建各模块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与功能
  根据“四维一体”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思路,组织课题组成员分课时建设教师备课资源,含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微课,电子教案等;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含课程资源、学习要求、导学案、自主学习评价资源等;课堂教学资源,含教学辅助资源、教学评价资源、PPT课件等;评价资源,含课堂练习题、单元训练题、综合模拟题、高考试题等。
  5.搭建网络平台,推送教学资源
  首先,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中搭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平台,上传教学资源。其次,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推送学生学习资源,记录学习效果。再次,创建师生、生生在线交流平台,打通教学反馈通道。
  六、研究成果
  1.建成具有模块化、校本化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库
  在数字化资源构建过程中,我们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师特长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构,初步建成了“礼仪篇”“道德篇”“法律篇”三个一级模块库和10个二级模块库,“礼仪篇”包含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三个模块;“道德篇”包含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四个模块:“法律篇”包含法律与纪律、违法与犯罪、权利与义务三个模块,丰富了我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2.丰富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将枯燥的知识通过图形、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构建知识的能力,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课上课下自由、自主学习,并能随时进行学习效果监测,教师可以随时更新、优化资源,丰富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3.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网络平台的搭建,使教学资源能全方位、多層次地呈现,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共享,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支持。
  4.提升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生成动力
  在数字化资源库构建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微课、剪辑视频、制作PPT课件、设计翻转课堂、上传资源等活动中变成了学习者和创造者,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知识能力素养不断提高,提升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生成动力。
  七、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特点
  1.模块化
  新建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包含三个一级模块、十个二级模块和许多三级模块。三个一级模块包括礼仪篇、道德篇、法律篇,十个二级模块分别是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律与纪律、违法与犯罪、权利与义务,将二级模块的知识微化、细化,形成三级模块。
  2.生活化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寻找各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素材资源,使数字化进行资源接地气。
  3.碎片化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将学习内容细化、微化、精化,方便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碎片内容的学习,在短时间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校本化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我们从学校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尽可能利用学校的人力、财力等资源,把蕴藏在师生中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兼顾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能力等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能力得以提升、潜能得以挖掘。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工作知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发的新视角[J].职业教育发展研究,2009,(11).
  [2]孙芳,苏仰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新视角——从知识加工到教学活动支持[J].现代教育技术,2013,(03).
  [3]刘海霞.“互联网+”背景下行业英语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2).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8]GHBZZ080)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8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