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环县旱地玉米割苗增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介绍了环县旱地玉米割苗增产技术,包括适宜种植地的选择、播种要求、田间管理、病虫害及其防治及采收等高效栽培方面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环县;玉米;旱地;割苗;增产技术
  环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獨特的地形、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玉米种植。自2006年引进推广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面积逐年扩大,较露地平均亩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近5年来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平均亩产500kg左右,但受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增产幅度已达到顶点,为了更进一步挖掘玉米种植增产潜力,通过多渠道学习,引进玉米割苗增产技术在环县进行试验示范,通过建立玉米割苗增产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探索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模式和适宜品种,提高生产整体效益,辐射带动环县农民群众大面积采用新技术,对增加经济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一、适宜种植地的选择
  全县所有地域均适宜种植,最好选择通风性好、地势平整、土壤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好、肥力充分、排水性好、便于机械耕作的轻质土壤引用玉米割苗增产技术。按照底肥亩均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kg、过磷酸钙40kg、玉米专用肥40kg;6月12日左右第一次追肥,亩均追施尿素15kg;7月5日左右第二次追肥,亩均追施尿素15kg。
  二、技术指标
  以全膜双垄沟播为基础,在该技术的秋覆膜和顶凌覆膜田块应用割苗技术,一般在玉米长到5~6叶可见叶时,人为的从第一个叶片以上将其割掉(一般在晴天上午11点前和下午4点后),对于地块平整、便于机械耕作的用机械割苗,地块不平整、不便于机械耕作的人工割苗。
  三、播种要求
  (一)适宜品种
  选用的玉米品种必须是在县种子管理站备案,且在全县不同地域,大面积种植2年以上的品种。县南适宜品种:豫玉22、东单11、方玉36、丰田101、登海605、先玉335、玉源7879;县中适宜品种:东单818、潞玉36、五谷704、五谷568、甘鑫2818。
  (二)播种
  玉米为春季播种当年秋季收获,采取穴播方式,穴播应按行距一般在50~60cm,株距为33~40cm,每穴播种种子1~2粒,密度可达3300~4000株/亩。
  四、田间管理
  (一)查苗、补种
  查苗:播种6~7天后,逐行检查,如发现严重缺苗断垄者应及时补种移栽。
  补种:将种子用清水浸泡催芽,待芽尖露白后挖窝补种。如果嫡情不足要及时浇水。
  (二)中耕除草、间定苗
  一般情况下需除草2次,当玉米幼苗普遍达到3叶期左右时,结合间苗进行中耕除草,清除杂草、破除板结,并及时拔掉病株、异株、弱株,保留健壮株;当玉米株高达到50cm左右时,再进行1次除草。
  (三)去分蘖(打杈)
  玉米分蘖要及时掰除。去蘖时,切不可动根系损伤全株。
  (四)割苗
  待整地块玉米幼苗可见叶普遍达到5~6叶时,人为的从第一个叶片以上将其割掉(一般在晴天上午11点前和下午4点后),机械割苗的后面需跟两人专门负责对遗漏的苗人工割苗,人工割苗的要组织人工尽在5天内全部割完。
  五、防治病虫害
  (一)防治原则与主要防治对象
  防治病虫害要坚持早防早治,及时彻底的原则,防治对象主要有黏虫、地老虎、玉米螟等。
  (二)防治黏虫、地老虎
  每百株玉米有黏虫15头以上或每平方米有地老虎0.3头以上就要及时防治。
  方法是:每亩选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钾铵磷或辛硫磷乳剂50~75mL,兑水50L喷雾;或每亩喷0.25%的美曲膦酯(敌百虫)粉剂2~2.5kg,或每亩用90%固体美曲膦酯(敌百虫)100~150g溶于水中,喷洒在5kg切碎的青草或5kg的油渣上,拌成毒饵,于傍晚撒在玉米行中诱杀。
  (三)防治玉米螟
  有虫株率达5%即应防治。方法是每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3.5~4.0kg(每株2~3粒)进行灌心,收后应处理秸秆。
  (四)其他病害
  严重地区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农业技术综合防治。
  六、防倒伏
  对倒伏的玉米,若小于45°,可在倒后1~2天内在相反方向手扶茎秆,用脚踩踏茎基部土壤,相同方向填土支撑,切忌断根与折断茎秆,造成2次伤害。
  七、收获
  成熟前后地面若有积水应设法排除。当籽粒变硬,用手指掐后看不到痕迹,并呈固有颜色,即可收获。收获后立即编辫上架,防雨淋及烟熏,剩下的净棒与籽粒应立即晾晒,严防堆积发霉。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贮藏,并经常检查,防止鼠害和霉烂变质。
  参考文献:
  [1]刘生瑞.环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成效及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1(05):48-50.
  [2]李传维.巴东县万亩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10):177-178.
  [3]孟庆立,赵宁娟,范春燕,张华锋,屈洋,张宇文,袁虎林.耐密型夏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3,59(06):252-253.
  [4]李青书,王美丽.山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20):127+162.
  [5]董彦卿,安成立,戴开军.灌区夏玉米高产配套技术[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02):37-39.
  作者简介:刘喜龙(1988-)甘肃环县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指导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9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