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柏拉图的理念,并且在音乐的美学观念上也有诸多见解,例如“美善合一”的思想。他在《诗学》这一著作中提出对音乐的看法,可归纳为两大点,即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以及艺术的社会功能。而音乐教育的功能正是艺术社会功能中的一项。
  關键词: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古希腊
  一、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的雏形
  实际上,整个古希腊的音乐的科学精神,起源于毕达哥拉斯的数字理论。在形式上,毕达哥拉斯提出了一种基于数的科学音乐观,亚里士多德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观念;在内容上,亚里士多德提倡以模仿为中心的社会科学音乐观。亚里士多德十分肯定模仿,认为模仿也是一种技术,是所有诗意化的存在——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的根本所在,并且音乐模仿和其他艺术模仿一样,都是人类的本性,也就是对人的情感的再现。
  亚里士多德继承柏拉图的思想,也认可毕达哥拉斯的理论,音乐是一种和谐和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是对人心灵、内在精神的模仿,因此音乐是一种最真实的模仿。基于此,他非常重视儿童和少年的音乐教育,因为这决定着社会的和谐以及国家的未来,音乐恰是这样一种精神上的熏陶和塑造。他反对成为专业演奏者,认为这样会在追名逐利中变得庸俗。对于如何进行音乐教育,他认为有两条准则——寓教于乐、因材施教。
  二、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
  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是培养符合国家规范的优良公民。音乐与思想可以达到和谐,这能促进人们明辨是非、知晓节制、具有美德,也就是说,音乐促使人们品行端正、积极向上。据此大体上可以归纳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训心灵中的道德感和供人消遣与娱乐。需要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此娱乐与普通的娱乐有区别,他承认音乐会让人产生快感,这也是音乐艺术的核心魅力,但这种在音乐中获得的快感要完全发自于个人内心,并且这种快感与纯粹享乐的、以求刺激为目的的快乐有所区别。
  (一)道德培育
  亚里士多德将知识划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实用型的知识,一种是文雅型的知识。他认为音乐学习不是为了要具体运用到某个事情上,也不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是为了培养一种高尚的情操,为理智地享受休闲作准备,这是一种对道德观的熏陶培养以及十分具体的,具有现实性的音乐教育含义。
  更进一步说,他认为文艺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认可艺术在公民政治中的积极作用。音乐中特殊的情感作用,使得文艺与道德教育有了联系。同样的,音乐中的快感可以直抵灵魂,施行音乐教育就是要让人们拥有一个快乐的心灵和正确的价值观。
  亚里士多德的德育观涵盖了社会各阶层、人生各阶段。幼儿的音乐教育观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要顺应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中的快乐是适应儿童天性的,积极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少儿的精神、心理、情感,还能培养道德力量、判断力和欣赏力。“执中”为善、积习成德是音乐教育培塑道德公民的途径,人们能在音乐的熏陶中快乐地学习善恶美丑,用乐教培养少儿道德品行的思想,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含义。
  (二)“音乐操持闲暇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闲暇能让人愉悦并获得快乐,那么怎样才能有理性地操持闲暇呢?他认为这一问题关乎教育,可以看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围绕着政治目的,即是为了培养有品德的公民,在对人的影响上,性格和灵魂有塑造功能,懂得享受闲暇的群体对社会安定有维护作用。
  讨论音乐与闲暇,亚里士多德是从教育切入的。他认为教育由四个分支组成,读写、体育、音乐和绘画。读写、绘画和体育各有明确的目的,唯独音乐有着抽象感,因为大多数人学习音乐只是为了娱乐,但在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中它包含在教育里,因此这表明为了娱乐表现音乐和为了教育学习音乐是不同的,它代表着不同意义的音乐教育观念。
  音乐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人们操持闲暇,换句话说,人生之所以忙碌,就是为了操持闲暇,获得享乐和休息。音乐虽然看起来不实用,也不能像学习体育那样有助于自身储备实用技能,但它是闲暇致乐时最重要的活动方式。亚里士多德认为,劳动与闲暇都是同等重要的,因此音乐教育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丰富的音乐活动以及音乐教化人心的作用可利于社会和谐,民众喜爱音乐并传播演奏有利于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和享受音乐的快乐也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这本书中,明确了教育的地位,这表明在他的认知中,教育目的与政治目的是分割不开的。同时,论教育时又特别重视闲暇,他把整个生活分为劳作与闲暇、战争与和平,又把各种行为分成必需且实用与高尚这两大类,认为战争是为了和平,劳作是为了闲暇,必需且实用的行为是为了高尚的行为。这说明,闲暇是为了更好地工作,音乐中的愉悦感正是闲暇的主要内容,因此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三、对当下音乐教育的启发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是求实用,还是为了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这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回答这一问题是他的音乐教育理论得以建立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肯定了后者,批评了教育功利论与实用论。
  那么,放在当下的启示呢?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以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迎接外来思潮,有识之士意识到国家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代,于是突破重重困难建立新式学堂,设立许多留学基金会选拔优秀人才去国外学习,在那样一个万马齐喑、风雨飘摇的时期,大多数人都选择学习科学、自然等学科,包括企业家也都积极发展实业,以期救亡图存,用工业和科学的发展挽救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百废待兴,我国文化、艺术、工业和军事实力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自1978年恢复高考至今,国家在考试制度和内容上一直做调整,以求实现合理选拔人才,在全国高校还未扩招之前,高考的难度被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从历史国情来看,应试教育和义务教育给所有人享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并帮助学生们夯实基础,教育是为了实用还是为完善自身已经不是非要二选一了。现今,我国经济腾飞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使得人们的自我选择权更大。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是为了完善自身,这样的理想主义在现今的国民教育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但这仍没有占据教育观念的主流,更不用说在学科中占弱势地位的音乐教育了,因此,当今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四、结语
  在看待历史问题时,我们一定要站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宏观看待,古希腊的政治社会背景决定了亚里士多德的思维,这是无可避免的。由于当时的古希腊是奴隶城邦制度,读书只是奴隶主权贵及其子女的特权和奢侈品,因此才有亚里士多德认为读书是贵族和闲人才能做的闲散的事这种观念。这一思想是有局限性的,他所认为的可享受音乐的人,仅是自由人或王公贵胄,并且自由人或王公贵胄们不能自己演奏,否则就视为低贱,这实质上不利于人们音乐修养的提高。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读书是贵族的特权,目的是为了向精英发展,在剥削与被剥削完全存在的社会里,没有阶级平等,自然谈不上知识的普及。但是实际上,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想法带着很多理性主义。综上,尽管相对于处于贫困和动荡中的人而言,处于富裕和稳定中的人更能静心学习,但亚里士多德是站在奴隶主的立场思考,是站在古希腊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上思考,对于他的音乐教育观念,在借鉴和学习中,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宋祥瑞.西方音乐美学的诞生及其范式:上[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3):3-10.
  [2]宋祥瑞.西方音乐美学的诞生及其范式:下[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4):113-120.
  [3]刘伟.亚里士多德以音乐操持闲暇思想探微[J].人民音乐,2014(3):70-72.
  [4]宋祥瑞.亚里士多德音乐美学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1):1-5,175.
  [5]何林军,刘泽民.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的美学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2(3):63-66.
  [6]刘喜珍.亚里士多德论音乐教育与公民道德品行培养的关系[J].现代大学教育,2005(6):35-39.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9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