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董文杰

  成渝两地统筹发展,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是推进其他改革任务的基础和关键。
  先行先试,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先手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有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等问题。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应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先手棋”,探索成渝两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模式,让两地人民增加国家战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具体而言,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必须“一视同仁”,关键在是否符合“适用享有”原则,即一旦公民进入制度设计明确的“基本”范畴,就能够通过政策的实施确保其享有相应公共服务。
  善学善为,借鉴其他城市群探索经验
  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是推动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形成共识。京津冀明确了三地在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互认、享受待遇、监管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和内容,探索形成三地检验、影像等互认项目和质控标准。长三角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动机制。粤港澳共同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产品质量标准,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化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资格互认、标准制定等方面合作。二是打造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的畅通渠道。京津冀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实现互认,医疗机构試行共享,并在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等方面达成共识。长三角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效率,便利异地居住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推进城市群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推进省际医疗保险合作,实现退休异地安置人员就医医疗费用联网实时结算。粤港澳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完善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推动实现平等接受教育,确保子女就地参加高考。三是形成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良性机制。京津冀建立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京津两地开展教育对口帮扶项目,支持小、中、高等学校项目落户河北。长三角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鼓励发展医联体或跨区办医,促进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粤港澳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善于从中汲取经验,推动自身实现良性发展。
  共建共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按照“兜住底线、引导预期,统筹资源、促进均等,政府主责、共享发展,完善制度、改革创新”的原则,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厘清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要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标准落实和监督问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参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拓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多样化。二是划分事权与支出责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立足于现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框架,明确界定成渝两地承担支出责任。按照“权责利统一”的原则,哪一级政府的事权由哪一级政府承担支出责任。对于辐射性较强的基本公共服务,要考虑两地居民或者自由流动后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合理确定为成渝两地的共同事权,由两级政府承担支出责任,并考虑通过横向转移支付的模式进行合理结算。三是设计标准与调整方式。成渝两地依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以及各行业领域标准规范,结合本地区实际和财力可能,制定具体服务标准。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地平线”“天花板”的关系,国家标准是“地平线”,用来托底,“天花板”是地方标准的高线,确保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同时,成渝两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就个别领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进行动态有序调整。四是建立共建与共享机制。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标准制定、基础建设等方面,两地政府要协调共建。在建设成本上,对涉及受益性跨越成渝两地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要合理测定建设成本,协商公摊机制。在标准建设上,积极探索标准水平、城乡均衡、动态调整、监控评估等方面创新,开展区域性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协作联动。在人员范围上,成渝两地要对来自对方的流动人口,给予“户籍人口”同等待遇,促进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五是制定沟通与协作方案。成渝两地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超出了现有的行政区划范畴,应由两地省级政府牵头,建立超行政区划分的议事机构。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积极推动跨区域的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行为,减少重复建设,提高两地资源、资金、资产利用效率。要积极推进资质、标准、结果等互认互享工作,减少基本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中间成本和冗余成本,实现共赢。要建立成渝人才库,统一人才引进政策,推动各类人才在成渝两地的合理流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系重庆市财政局预算处干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2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