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薄壁零件铣削变形的控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宋荣灯

  摘 要:针对高精度,带密封槽的薄壁零件铣削,控制其加工变形尤为重要。装夹方式、压板位置等的选择,刀具切削力大小,切削热的控制对其加工变形影响极大。针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把控,有效控制零件加工变形。
  关键词:薄壁零件;高精度;装夹方式;压板位置;切削力;切削热;应力集中;变形
  
   “智能轨迹导向系统”有“地下巡航导弹”之称,用于复杂地质结构地层油气勘探与开采。目前,“智能轨迹导向系统”等井下工具技术被国外几家大公司所垄断,并对我国采取禁售政策。我国目前使用的该产品,均为高价租用国外的。打破该项技术封锁,是航天科工产业的一大布局,是航天科工赋予我公司的一项重要使命。“智能轨迹导向系统”零件在地下承受高于100MPa以上的压力,具有结构紧凑,精度极高等特点,其中,存在大量薄壁零件。该系统为机、液、电的集合体,其中间安装有大量探测电路、传感器探头等,严禁出现液体浸蚀、电路短路现象,因此零件密封性要求极高。解决薄壁零件加工变形,是保证零件密封性的关键所在。
  1 工件结构特点与传统加工方案
  传统薄壁零件铣削一般放于镗床或龙门加工中心上进行加工。分别以零件已加工的背面作为定位基准,搭压板压平后,分粗、精铣进行加工。其间,也有松、紧压板等动作,但由于装夹方式中,工件受力点不合理,装夹变形无法有效消除,造成精加工完成后,零件产生翘曲、扭曲等变形。
  
  图1零件,其外形为650×84×24,为典型高精度薄壁零件。背面为R97圆弧面,其正面为平面度为0.04的平面。中部有295×30、324×26交叉形腔,形腔外侧有2.25×6的环形密封槽。其交叉形腔的交叉位置,在加工中会因为应力集中,造成零件加工完后变形。
  
  在原来的加工方案中,工件加工面朝上,在龙门加工中心上,采用工装(图2)以R97圆弧定位,用螺钉压紧工件两侧,厚度及形腔留2mm加工余量进行粗铣开坯;松压紧螺钉,让零件先充分变形后,在压紧螺钉,精铣形腔、密封槽及平面。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加工,最后,检测平面翘曲变形量为2mm,且伴有扭曲现象。分析原因:(1)在R97圆弧定位,铣刀向下进行加工,切削力使工件产生塑形变形,產生切削残余应力集中,中途虽然通过松紧压板,能消除部分残余切削应力,但精加工时,有会产生新的切削残余应力;(2)在精加工时,将形腔与密封槽、平面一起完成,其形腔突变位置依然会产生加工应力,并得不到及时释放。综上原因,零件加工完成后,产生了较大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2 加工方案调整及实施效果
  针对以上变形原因的分析,在加工方案上进行了调整,具体为:
  2.1 更改定位位置,改变装夹方式
  如图1所示,改原来R97圆弧面定位为已加工的两侧面其中一面定位。压紧方式由原来工装上螺钉压紧改为压板压紧。其压板位置选用左、中、右三点压紧。这样,增加了侧面的压紧力,避免了原来因螺钉压紧力偏小,当刀具切削时,工件在厚度方向产生较大塑形变形。
  2.2 变粗、精铣加工为粗铣、半精铣、精铣
  其中,粗铣是为了开粗,除中部形腔直接铣削到位,其余各加工位置均留2mm加工余量,去除多余的材料;在半精铣时,平面及密封槽均留0.2mm加工余量;在精铣时,分两刀,尽量减小切削力,将平面及密封槽加工到位。其中,将中部形腔在粗铣是加工到位,是结合零件使用功能,改形腔为流体过孔,后续小得形变,不影响其功能性,且前期加工到位,有足够的时间及手段消除形腔突变产生的应力集中。
  2.3 合理设置粗铣、半精铣、精铣间隔时间
  其间,采用“先松中间压板,再略微带力压紧中间压板,最后,完全松掉两侧压板”的步骤松、紧压板,使加工时产生的残余应力向两端释放,同时保证工件不移位。间隔时间也保证了工件完全冷却,消除因切削热产生的变形。
  2.4 在切削过程中,冷却液要给足,避免工件因切削热聚集,造成温度上升
  通过加工工艺方案调整,采取诸多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薄壁零件铣削变形的问题。加工结束后,该零件上三坐标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尺寸精度及形位公差均满足设计需要。结果表明,采用以上手段,有效的控制了薄壁零件铣削变形的问题。
  3 结语
  根据零件结构特点,开动脑筋,注重细节,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制订加工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加工零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稳定性,大大提高工件的合格率。该调整后的加工方案,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铣削薄壁零件的思路,为以后类似产品的加工提供了全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邢鸿雁,陈榕林.机械制造难加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1.
  作者简介:宋荣灯(1983-),男,汉族,广西南宁横县人,专科,研究方向:机械加工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6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