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建模思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顾明德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学习难度也较大,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数学学科抽象难懂,其中包含的大量公式、概念、难以理解,公式推导又较为复杂,是部分学生不乐意学习,缺乏学习兴趣的科目。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的融入建模思想非常关键,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建模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136-01
  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极大的考验,需要用具体的、简单明了的语言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表达出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方便学生学习理解,尤其是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需要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一、数学模型的概念
   数学模型是对事物特征以及数量关系的概括[1]。简单的说,数学中的公式、定理,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数据总结概括出来的,都是根据现实而抽象出来的。例如,生活中的数量依存关系表明,三角形符合勾三股四弦五的定理,经过大量数据得出这个结论,在数学模型的思想下,数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抽象概括,概括出勾股定理这个定理理论,而又将这个定理应用于数学几何计算中,成为学生需要了解的一个定理公式。从这个例子也可以表明,数学模型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数学模型思想下,利用数学建模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分别包括算法系统、概念系统、公理系统等。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建模思想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建模思想
   将建模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建模思想,是高效教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首先,创设生活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使学生可以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了解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建模的思想下高效学习。其次,创设互动情境。数学建模思想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即通过对数量关系的概括分析,从而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在互动情境下,学生具备互动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更容易对知识进行概括分析,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对数学内容进行思考,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利用生活情境感知数学思想。钟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学生即使没学习认识时间这节课,但是,对时间也会有初步的了解,因而,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认知问题本质,构建数学建模思想
  构建数学建模思想,需要认知问题本质,根据实践内容对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从而达到利用数学模型实现抽象向简单的转化,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数学知识,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认识问题本质,构建数学建模思想最为重要的就是使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规律,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对问题技能型深入的了解,再根据对多个数学问题的对比研究,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找到存在的共性规律,从而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点,能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呈现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观察,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问题的本质,在构建数学模型思想的情况下高效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三)参与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數学知识抽象难懂,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构建数学模型,有效开展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才能够构建数学模型,掌握多面性面积公式的要点,对知识记忆清楚,并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以便达到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实现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需要创设恰当的情境,在情境下开展教学,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确保探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基于此,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的融入建模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文昇.培养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2017(02):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7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