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习型社会视域下地方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璐 胡永峰 左雪枝

  摘要:在当前“终身教育”理念的大环境下,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应当依据国内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弊端,参考并借鉴教育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体现教师“终身教育”的发展理念,系统建立契合国内教育发展特点的地方教师教育体系,为进一步加快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以此提高我地方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探讨学习型社会视域下我国地方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出发,论述了目前国内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为学习型社会视域下地方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师教育  终身学习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编号:T201621)。
  中图分类号:G724
  近年来,国内虽拟定了众多有关教师教育改革的制度和措施,同时许多教育专家也从各个方面表达了对高校教师“终身教育”理论的肯定。但是,从真正意义上把教师教育看作一项重大课题进行探究,并从系统上研究国内教师教育的体系问题,这在中国教师教育体系研究道路上还尚属首次。因此,本文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对构建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教育体系作出了理论上的探讨。
  1、学习型社会视域下我国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1.1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十二五以来,国内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知名一流大学,全力培养出一大批国际高水平人才。近年来,学术性交流的深化进一步引发国际高水平院校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看,各国高水平院校间的竞争是教育资源的竞争,只有具备雄厚师资力量以及先进教学设备的高校,才能成为高水平的大学,才能培养出顶尖的人才。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教育部门必须加快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实现教师的“终身教育”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
  1.2有利于高校教师权威地位的巩固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网络教育媒体的不断冲击。一方面,网络教育因其新颖的教学手法吸引着年轻学生。另一方面,年轻学生对发达的网络媒体技术又有着特殊的直觉和敏锐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先进的网络教育模式。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的同时,也体现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正如古人所言,“良师必学者”,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会塑造更大的权威。
  1.3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国内教育事业让人们开始意识到,教师作为一种“终身”职业,教育从业者的学习一直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当中。而恰恰相反的是,过去人们往往只注重职前教育,却忽视了“终身教育”。“职前教育”能够帮助教育从业者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夯实其理论基础,是教育从业者必不可少的基础学习阶段。但“职前教育”学习周期短,易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因此,广大教育者作為现代人类文明的载体和媒介,必须通过“终身教育”夯实自身理论基础以及专业技能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才能为当代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基础并且又具有创新能力人才。同时“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还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2、我国高校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教育体系缺乏完整性,职前、入职等环节培育缺失
  一个完整的教师教育体系涵盖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培训以及在职深造三个阶段,缺少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称为一个健全的教师教育体系。近年来,国内也出台了对新入职教师的“职前培训”有关规定,但是与其他行业相类似,该规定是站在考察者的角度出发制定的,并非是为了提高新任教师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而设置,同时大多数高校没有系统的教育从业者职前培训课程,也不存在针对教育从业者入职培训的教育机构。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职深造”阶段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依然未形成完备的“在职深造”教育体系。因此,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其不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还没有对新任教师入职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缺乏新任教师入职教育的培训;二是教师在职研修体系不完善,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
  2.2教师教育体系各阶段、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与沟通
  一个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是由各阶段以及各个部门组成的整体,只有将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部门有效衔接,互相搭配并结合成高效有序的系统,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国内教育发展水平。然而目前国内教师教育系统中教师“职前培训”与“在职深造”分别由不同的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因而各阶段长期以来处于相互分离、缺乏交流的状态,导致阶段之间缺乏内在的连贯性和层次性等问题。同时,各个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各个地方高校与教师教育机构之间,由于缺乏互相衔接的教育管理体制,以及相互之间缺少合作与交流,难以体现整个体系的全部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给管理者带来管理上的不便。同时,相应教育资源的滥用与搁置,以及基础理论与专业现实操作情况不符等问题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2.3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落后
  一个完备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仅需要教育机构资格认证、教育从业者课程设置保障制度,还需要教育从业者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然而目前,国内已设置的教师资格制度也还仅仅停留在初级建设阶段,仍存在众多问题和弊端,如:第一,资格证书没有规定年限使用范围,一经获得终身有效,但是教育行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不同的发展时期存在不同的要求;第二,当前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无法确保教育从业者教学水平;第三,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缺乏严格的审查制度,以及对教育从业者的学历要求还局限于本科水平,然而当前中国教师学历水平已表现出向高学历层次发展的趋势,其学历要求相较于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3.学习型社会视阈下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路径
  3.1重建职前培养体系,创立入职教育环节,完善在职研修体系
  职前培养体系应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完善其培养模式,拟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一方面,职前培养体系应朝着多元化、开放化以及先进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应革新教育模式,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补充关于强调终身教育的知识,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把教育从业者培养体系归属到高等教育体系中去。
  完善教育从业者入职培训。教育部门应当完善的教育从业者入职培训要求,补充教育从业者入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设立专业的培训机构;提高刚入职的教育从业者的教学实践素养以及创新能力。
  完善我国教师在职研修体系。首先,让师范高校和普通高校更多地参与教师的入职教育与在职培训,并让教育从业者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及在职研修能够在同一所教育机构中完成,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教师教育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和交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的一体化的建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师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其次,教师职研修机构不单单局限于官方的教师教育机构,也可以在其它社会民营企业中进行各种形式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丰富多样的在职进修,以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最后,高校教师也应该不
  3.2构建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改革与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完善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能够保证合作型教师教育体系的人才质量。首先,教师教育认定机构可以是各地示范高校、师范高校的相关行政部门,也可以是师范高校以外的其他教育行政,通过这些行政主体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对于审查通过者承认其办学资格,而未通过审查的机构则取消其运营的资格,并在一定年限不得再次申请教师教育机构运营资格;其次,发展和革新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一是,取消教师资格终身制,并依据不同职业生涯阶段设置不同等级的资格证书,同时还要限制教师资格证书的使用年限;二是,教师资格证书应开放,对那些未学习过师范教育相关知识或者未接受教师教育培训,但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也应给予认定機会;三是,完善入职标准,以及规范教师资格考试要求;四是,要将师资培训与资格证书的发放分开,并由不同的行政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
  4.结语
  当前,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应当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依据国内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弊端,参考并借鉴教育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系统建立契合国内教育发展特点的新教师教育体系。因此,本文从探讨学习型社会视域下我国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出发,论述了目前国内高校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学习型社会视阈下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路径提供了几点建议,希望为加快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些源泉和动力。
  参考文献:
  [1]程宇,张祺午,李玉静,等.发达国家师范教育体制的变革及教师教育的兴起[J].高等教育,2011(24):26-43.
  [2]汤会琳.创建开放大学,确立电大在贵州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J].中国远程教育,2012(22):70-70.
  [3]余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高校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2(13):21-23.
  [4]靳培培.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视阈下高等教育的定位分析[J].成人教育,2012(7):57-59.
  [5]陈浩,王学川等编著.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的国际动向--兼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
  [6]刘颂华.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构建我国教师终身教育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0(11):44-46.
  [7]胡燕.浅谈自学考试制度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J].教师教育论坛,2011(11):27-28.
  作者简介:李璐(1978-),湖北随州人,讲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8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