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特色办学之路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时代,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让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已是学校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现实问题。我校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切合学校实际的教育之路,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办学体系,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成功案例。
  一、赋予新时代使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时代教育目标直指造福人民,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必须要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校之初,学校一班人就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渭州没有历史,只有创造历史;渭州人要么是历史的功臣,要么是历史的罪人。学校利用各种平台对这种共识进行解读,达成最广泛的一致——新建的渭州学校不能辜负人民群众的期盼。
  二、坚持以人为中心,创新教育价值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在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就是要完善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全面發展;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办教育,坚持以人为中心发展教育。
  基于此,学校在七年的成长历程中,逐渐积淀并总结出了自己的育人哲学思考和教育价值追求。坚持以人为中心,创新教育价值观,牢固树立“学生以发展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练一个好身体、讲一口普通话、写一手规范字、做一位明白人 ”的办学特色,构建起“多姿多彩 自由生长(校训)”的育人之道,在这条道上,培育出了“特别敢担当(亮剑精神)、特别讲协作(龙舟精神)、特别能吃苦(梅花精神)、特别有办法(科学精神)”的渭州精神。
  三、明确体系与策略,守正创新促发展
  如何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该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命题。学校位于陇西县新旧城区交汇地带,70%左右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新时代、新高考、新任务……各种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学校必须要创设一种适合自己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她的探索是守正创新,构建课程理念下以国家课程为中心、地方校本一体化课程为补充的,融教育理念、策略、方式、方法为一体的“多姿多彩 自由生长”的育人之道。
  守正,就是贯彻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实施。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一个永远坚守的教育常规。贯彻好,实施好,就是找到了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如体育、书法等课程,学校严格遵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其与语数英等科目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小学体育课有四节,初中体育课有三节;书法每周一节,每天安排一个课间十分钟的时间进行书法训练。学校成功办学经验之一,就是从开始就狠抓教学常规并逐一落实,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尤其部编教材实施以来,我们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充分发挥以学科课程为主的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但是,最完备的国家课程,也不可能兼顾到个体的多样性、地域的差异性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性等因素,这就需要补充、需要创新。创新,就是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补充的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策略。学校七年实践探索,实施生命教育,构建了融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一体的育人“六大”体系:一是精神引领,价值认同——科学人文管理;二是文化传承,中化西启——温润育人田园;三是个性飞扬,呵护生长——提升核心素养;四是研修并举,教学相长——收获师道幸福;五是校企合育,多元协同——精耕教育沃土;六是家校联动,同根共生——放飞家庭梦想。
  国家课程和学校的“六大”育人体系,共同构成了学校“多姿多彩 自由生长”的育人之道。我们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特色育人之道的朴素原理是把每个师生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主观能动的、有着多元发展需要的生命体来关注,给他们提供充裕的空间和养分,让其充分生长,而不是去塑造。二者搭配得当,取舍得法,就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人才。
  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学校就三年办学经验及时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办学思想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成为家长和学生热捧的学校,被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学校办学思想及成果得到了国家部委的认可,实现了“大起来”的转变。
  学校“多姿多彩 自由生长”的育人之道已日臻完善,作为校长,我带领一班人将这一育人思考做成课题《陇西县渭州学校“多姿多彩 自由生长”教育实践探索个案研究》进行研究,立项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至此,学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总结规律,走上了一条科研兴校、教研兴教的科学发展之路。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现在,学校又被甘肃省基础教育学会吸收为副会长单位,这是该学会吸纳的第一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副会长学校。学校抓住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历史机遇,继续深化教科研改革,深化各领域各学科教育科学研究,形成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育人之路,走向“强起来”的未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