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技术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小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背景下,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创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成为现阶段教师的目标。鉴于此,文章主要对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育的创新措施进行了深度探索,以期在有效改变当前落后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同时,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创新 创新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科技课程,信息技术已得到创新发展,其教学活动的开展已经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教学质量和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从目前来看,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对此,教师需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一、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小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故而为有效地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创新成为现阶段教师的关注焦点。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创新教育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是加快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步伐的基本保证。除此之外,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行创新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符合当前素质教育下的基本教学需求。近年来,伴随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取代传统应试教育,成为当下教育的主流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度关注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实践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从目前来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进程的加快,一方面有效地改变了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抽象的教学模式,为后期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当代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其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保证信息技术教学趣味性的根本前提。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创新不仅丰富了传统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与此同时,也为后期小学教师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可知,随着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再拘泥于课堂,故而教师也逐渐提高了对技术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的重视程度,以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操作,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进而为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还为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三,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行创新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科技教育时代背景下,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为从根本上有效地弥补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创新是当前教师的核心关注点。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教学结果得到了显著优化,与此同时,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开展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加快信息技术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其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经过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教师们总结了如下创新优化策略:
  第一,增加动态教育情境,导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是学生接触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初始阶段,一个良好的开始,不仅能有效地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在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课堂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故而在进行信息创新教育时,教师一方面可以增加动态的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动画,从而在为课堂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过程中“直切主题”的教学模式,善于运用“课堂导入”,即通过一些现代化的导入手段,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二,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理论精髓,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中心,拉近课程与生活的距离,为后续各项教学活动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时,教师一方面需加强信息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小学生在了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性以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激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背景下,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只需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除此之外,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创新时,还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确保学生能够做到“活学活用”,从而在提升小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为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将传统教学中的优质部分融入新型教学模式中,是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信息技术作为当前素质教育时代下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代社会,其教学质量和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将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当下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手段相结合,以期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能得到有效提升。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初始时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是他们的显著特点,因此倘若教师沿用传统“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中,不仅会降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对其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一方面,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手段,首先给小学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然后再让其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探究意识,同时通过优势互补,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指法训练的过程中,为从根本上提高指法训练效率,教师可在电脑中安装一款益智类的指法操作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训练。除此之外,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过程中,教师还应大胆尝试,即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从某方面来讲,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全部通过视频或文字的方式讲解,而是通过对基础理论知识深入解释,从中找到新的教学策略,然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进而为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打下堅实基础,为教师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四,寓教于乐,确保学生主观学习意识的充分发挥。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游戏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堂乐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始终保持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最终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拼图、赛车及打字等具有童趣的游戏方式,并通过在游戏中设置关卡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实践,维持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热情,加深他们对于课程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三、结语
  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积极顺应新时代教学发展趋势,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变革和创新的步伐,以期为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小学生在教学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慧.浅谈信息技术与现代小学英语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信息技术下现代小学英语教育的创新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05):182-183.
  [2]于宝东.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渤海大学,2017.
  [3]杨金斌.教育模式创新:基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4):133-135.
  [4]朱东海.巧搭信息技术教育的“舞台”: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11):121-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8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