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方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用多样化方式教给学生们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思想,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方式 多样化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应将道德与法治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是学生求学道路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流沟通,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关心学生,帮学生解决问题,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内心需求,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平等交流对话,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敞开心扉,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感动和爱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例如,初中学生渐渐步入了青春期,很多学生在男女同学相处问题上开始迷茫,不知道如何与异性同学相处。很多家长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早恋的情况,严禁孩子和异性同学相处,拉开距离,导致很多同学只有同性朋友,在學校和日常生活中都疏远异性,不与异性同学说话、做朋友。这时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们交流沟通,结合课本知识给学生讲解如何正确处理异性关系,引导学生摆正心态,走出歧视异性的误区,主动和异性同学说话,结交异性朋友。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开始尝试和异性同学交流相处,渐渐明白如何和异性同学相处,开始结交异性朋友,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从这一思想中可以看出,只有依托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才能起到教育教学的目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和现实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实践也证明,生活化教学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具有实用价值。所以,为了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和综合素质,实现教学目标,就要推行生活化教学,将现实生活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育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知识点,明确道德与法治基本要求,提升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除了新闻时政以外,也是以生活真实事例为主,如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如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诚信的重要性等,这些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真实的案例。教材中选择的案例也多数来源于生活真实案例。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结合真实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培养优良思想品质。比如,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运动员们为什么会努力拼搏,是什么支撑着他们。通过分析,学生意识到支撑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动力来源就是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正是这份爱国之情激励着运动健儿不断为祖国争得荣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高尚品格和爱国情怀,还能让学生对奥运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要转变教学理念,多贴近社会,与现实生活接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坚持与时俱进,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
  三、加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理论与实际脱节是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产生各种疑惑,但是因为教师的疏忽,导致学生的疑惑得不到解答。久而久之,不但会降低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动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如分辨是非善恶、处理沟通障碍、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这个时候学生渴望从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找到办法,可是很多教师都熟视无睹。另外,面对社会各界对于国家重大举措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学生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谁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这些疑惑如果得不到解答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变化,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关心什么,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要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给学生传递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这样才能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感染力和可信度,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信任,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
  四、科学运用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呆板单一,无法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也难以唤醒学生的评判能力。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人机交互,产生动静结合的启发性功能。对于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等,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有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向学生传递政治知识和正确的道德思想理念,实现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标。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道德与法治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政治修养。例如,在学习法律常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论坛上发布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案例,带领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反映的问题以及思想道路,让学生换位思考,融入案例情景之中,明确哪些行为举止是正确的,改正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热情和动力,可以利用多媒体刺激学生感官,给学生展示更多道德与法治资料,拓宽知识面,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学习带来的乐趣。
  五、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应试教育背景下,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异程度的唯一标准,这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抱着课本死记硬背,不愿意花时间和他人交流沟通,更不愿意踏足社会。为了改变现状,让学生主动和外界交流沟通,就要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考核方式多样化,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例如,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内容等,都是衡量学生优异程度的参考标准。这样一来,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平时的表现,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课后任务,主动踏入社会、了解世界。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入学生生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活课堂教学,促进主动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会英.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甘肃教育,2019(16):179.
  [2]徐鹤嘉.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4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