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音”APP的构建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乡音”APP是一款利用互联网连接方言和普通话的手机应用软件。通过使用APP内停工的各项功能,用户可以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比如,内置内语音包提供了上海话、粤语等11个地方的常用语语音包,用户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来使用;在交流平台上,用户们可以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置的方言小游戏可以帮助用户打发时间的同时,让用户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关键词 方言 互联网 手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乡音”APP构建背景
  1.1普通话的推行使得方言逐渐消失,但是方言文化本身的价值不应该被忽略
  我国于1992 年确定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自此以后,推广普通话确实在消除语言隔阂,增进各民族交流,促进社会交往,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着要作用,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地方言逐渐处于劣势地位,偏远地区的方言甚至渐渐走向消亡。 但是方言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担负着传播传统文化的任务。
  1.2方言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的问题
  最近几十年,越来越的人选择远离家乡,到外地工作和学习。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为了方便与其他人沟通,我们不得不放弃家乡话而转而用普通话,时间久了,也就不习惯再使用家乡方言了。而到了下一代,由于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就全是普通话,自然就不会说方言,方言文化也就出现了“断层”的问题。
  1.3社会各界人士采取措施积极参与方言保护
  幸运的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于2008年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以市、县为单位,按照统一规定,采集带有地方特的普通话以及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等有声资料,并加以科学地整理,便于将来的深入研究和利用。不得不说,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国家工程。当然,一些个人和社会组织也意识到了方言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然后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拯救传统文化,比如汪涵出资万元启动保护湖南方言的“响应计划”,这也被誉为是“社会力量参与语言资源保护的开端”。
  1.4互联网技术助力方言保护
  当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再保护方言方面也是可以做出突出表现的。比如,互联网技术。不可否认的 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成为我们得力的工具之一,在“互联网+经济”、“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教育”进行地风声水起,且前途一片光明地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试一试“互联网+方言”呢?即利用网络技术改善方言的生态环境、传播手段和保护方法,比如李子柒,作为一位知名美食视频博主,通过制作以中华民族的丰富的美食文化为主题的视频,传播传统文化。现在,她的粉丝数量近3000万,其中海外粉丝740多万,视频累积播放量近30亿。这种利用短视频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形式有效地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既提高了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也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国外的人也来享受来自中国的文化盛宴。
  步入信息时代,手机成为我们生活中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手机上完成各种事项,平均每天在移动设备上花费的时间已经达到3小时。中国APP用户下载量已经接近全球总量的50%,成为全球移动应用(App)下载量最大的国家,而根据市场研究平台App Annie发布《年度移动发展情况报告》来看,娱乐型应用仍旧是人们最大的需求,移动在线观看视频逐渐成为主流和习惯,2019年中国综合视频+短视频市场用户规模突破10亿。在等待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会选择玩手机,短视频、电子阅读、新闻、小游戏成为我们的打发时间的好帮手,国内在休闲娱乐类的手机应用这方面的市场是非常广阔的。
  2“乡音”APP功能设计思路
  “乡音”这款手机应用在构思的时候便初步确定了自身的定位,即休闲娱乐性产品,特点是设计上体积小,界面简洁,重点突出,功能丰富,注重用户间的交流,注重用户的体验;同时,使用简单,能满足用户打发时间的需求。下面将具体介绍“乡音”的具体设计思路。
  我们将在APP中设计 “地方特色语音包”、“家乡话交流平台”、“趣味方言”和“方言地图”这四个模块,如图1所示:
  “乡音地图”展示的是地方特色语音包,其中将会收录成都话、粤语、苏州话、河南话、重庆话、客家话、武汉话、山东话、上海话等地区的方言。这个部分的展示方式则是以地图形式,即把中国地图按照方言区划分,从各个方言区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地方并标记,当用户点击这些标记的时候,便会进入该地的语音包。而地图的划分依据则是一九八七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汉语方言分为十区,即北方方言区、吴语区、湘语区、赣语区、客家话区、粤语区、闽语区、晋语区、徽语区、平话区。然后在每个方言区选择一个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并标记。“乡音地图”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在手机上打开地图,然后点击地区标记,应用则会自动跳转到该地区的语音选择界面,而语音内容主要是日常用语,包含购物,聊天、交通、娱乐、餐饮、旅游时可能需要用到的语音。比如,北京的用户到广东旅游,想要用广东话说与他人合影,就可以在语音选择界面中找到“旅游”这个选项,点击后再跳转的页面中需要找到“可以拍照吗?”这句话,手机就会发出这句话的“粤语”发音。然后用户可以跟着学习这句话的粤语发音。当然,这只是一个小例子,还有许多其他的语音,可供选择。后续开发中,可以考虑添加一项功能,即用户可以上传一段用方言表述的话,限制在10秒钟之内,然后此应用在取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获取用户的位置,在地上標记用户上传语音时所在的位置。其他用户就可以看到地图上的标记,单击此标记即可收听此句语音。
  “乡音论坛”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话题讨论,第二个部分是个人动态分享。在第一部分中,和其他论坛功能一样,由“坛主”提出话题或者投票,其他用户根据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选择自己的立场;第二个部分则是用户可以发布自己想要分享的内容,随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形式可以是图片,文字和短视频,把自己感觉有意思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为了保证论坛内的纯洁性,可以利用网络管理软件,同时在公安局中备案,监视论坛中用户发布的内容是否合法,不合法的内容,后台管理员将会及时删除。话题的内容不限但是要合理合法,积极向上。比如“坛主”可以提出话题“过春节时各地有什么不同的风俗习惯呢”,其他用户在话题下面自由讨论和交流,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说出来。交流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在后续开发中,为了鼓励大家多多参与活动,将会推出积分制,人气较高的答主将会获得积分奖励,积分则可以兑换精美礼品。   “经典乡音”这部分模块则是想和用户一起共同享受传统文化的美,方言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地方戏曲、歌曲、影视作品等。所以我们打算在这个模块和用户一起分享以方言为表现形式的文艺作品。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条件专门挤出时间或者金钱到剧院茶楼中专门听戏曲和演唱会,但是地方戏种正是通过方言来体现的,比如昆曲的演唱原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然后传入各地后与当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进而衍变出众多的流派。能唱粤语歌曲也成为很多学习粤语的重要原因,而且很多粤语歌堪称经典。用户在登录后,也可以上传相关作品,当作品经过审核,合格之后即可与其他用户见面了。而观看次数或者点赞次数较多的视频发布者将获得积分奖励。
  “趣味方言”模块则是给方言添加新时代元素,因为方言不仅是语言,它更与,我们会提供一些关于方言的趣味游戏,例如方言等级考试等,凸显方言的趣味性,使用户能在游戏中对方言产生兴趣;我们也将在平台会发布方言版歌曲、戏剧、方言版改编的影视片段等方言类作品,凸显方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当然,方言表情包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用户在挑选表情包时,会看表情包上的方言,从而找到家乡的熟悉的味道。例如,之前很火的武汉方言表情包,作为网络流行文化的一种,同时依托于武汉的传统文化,在制作过程中把武汉的方言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将武汉的热情奔放、爱恨分明的特征展现在绘画风格上。同时表情动作到位,文字简单,让用户看到图就能想到一个对话场景,极容易让用户产生共鸣。用户在登录之后,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表情包,经过审核,合格之后就可以上架表情包商城供其他用户下载,下载量较多的发布者将获得积分奖励。
  方言文化类手机应用在不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内容同质化、难以吸引用户、娱乐成分过重、内容质量低下等问题。所以在APP开发的过程中,在保证内容积极健康,功能丰富的同时,还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笔者试用了市面上一些流量靠前的方言文化类APP,例如方言学习类APP《学讲粤语》、《上海话3000句》;综合类APP《各地学方言》、《旅行翻译官》以及《疯狂的方言》《方言chat》。这些应用都很好,但是功能较为单一,缺少用户之间的互动,所以很难留住用户的长期注意力。与此同时,方言文化类APP平台主要是针对方言文化的爱好者的需求而设计的,所以方言文化类APP的市场相对于其他种类APP的市场要狭小一些,用户也相对要少一些。
  3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论是在进行工作、学习还是旅游等活动时,基本上是不存在溝通不畅这类情况的,所以方言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功能便被削弱了,并且当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时,语言作为信息媒介的功能也被削弱。所以目前方言更多的是作为地区情感认同的一种文化交流形式,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地域归属感。而语言的使用者是社会大众,语言保护的主体也应当是社会大众,而其中的青少年是关键人群,而青年人正是新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者和建设者。正值“互联+”发展的时代,我们为什么不能实现“互联网+”技术来赋予方言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内涵呢?利用小小的APP,让人们重新意识到方言,让方言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永远流传。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师范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XSJCX909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曾川,男,1998.8-,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参考文献
  [1] 何国军.方言文化类APP平台的发展问题和推广策略[J].出版广角,2016(22):29-31.
  [2] 曹志耘.跨越鸿沟——寻找语保最有效的方式[J].语言文字应用,2017(02):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6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