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疯癫亚当》三部曲的原型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疯癫亚当》三部曲借用圣经原型,通过伊甸园、洪水、诺亚方舟、上帝、亚当、夏娃等意象,预示了极权和科技统治下的未来社会,滥用生物技术和科技力量引发的生态灾难,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引发的社会危机,导致人类文明走向毁灭。阿特伍德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唯发展论,并通过环保主义宗教组织“上帝的园丁”倡导生态整体主义,警示人类敬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尊重自然规律,反思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原型;意象;生态整体主义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7.038
  中圖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7—0171—04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著名诗人、小说家、文学批评家,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获得过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许多重要的国际文学大奖和各种国际荣誉。阿特伍德关注加拿大民族生存、女性生存以及自然生态,因此民族主义主题、女权主题和生态主题贯穿其写作之中。《疯癫亚当》三部曲,也称为末世三部曲,包括出版于2003年的《羚羊与秧鸡》、2009年的《洪水之年》和2013年的《疯癫亚当》三部小说。阿特伍德为读者描绘了人类滥用科学技术,放纵享乐摧毁世界的故事,表现出她对人类现实的严肃思考以及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担忧,为人类生存敲响了警钟。
  诺思洛普·弗莱是原型批评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他在《批评的解剖》里集中阐释了神话原型批评思想,“原型指的是在文学中反复使用,并因此而具有了约定性的文学象征和象征群”。[1]弗莱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包含着后世文学发展的形式与主题,弗莱把神话称为文学的原型。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反复出现的神话原型构成了人类文学经验的基本因素。
  作为弗莱的学生,阿特伍德深受导师的影响,在三部曲小说中运用圣经故事中的伊甸园意象、洪水意象、上帝、亚当、夏娃等人物原型,其目的不是宣扬基督教教义,而是借用神话故事叙述人类从创世纪到末日到重生的过程,用生态预警小说的形式批判以人类利益为最高价值的人类中心主义,倡导生态整体主义价值观。本文以《疯癫亚当》三部曲为研究对象,结合文本分析,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小说与圣经原型的渊源。
  一、伊甸园意象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认为,普通的意象或最初的意象就是原型。阿特伍德借用了伊甸园意象,并将它置换和变形,在小说中展示了与圣经中的伊甸园截然不同的乐园,将人类的困境表现出来。
  (一)天堂
  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的第一个男人亚当,再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人类的第一个女人夏娃,并创造了飞鸟走兽。上帝在东方的伊甸创立了一个乐园,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着园中生物,园中水丰树茂,长满奇花异草。上帝安置他所造的人住在伊甸园,让亚当和夏娃看守乐园,并告诉他们不能吃智慧树上的果子,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尽情玩乐,人类与动物平等相处,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后来夏娃受到蛇的引诱,偷吃禁果,也把果子给亚当吃了,从此他们能分辨善恶,因此犯下原罪,被上帝流放。《创世纪》开创了伊甸园文学传统,伊甸园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乐园、天堂的代名词。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脱离了动物界以及自然界的和谐,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开始了自我救赎之路。伊甸园意象代表了人类得到拯救,回归乐土的渴望。
  (二)天塘
  “天塘”是阿特伍德戏仿《圣经》里的“天堂”。小说中秧鸡在一个圆顶屋内进行着一个计划,称为“天塘计划”。秧鸡通过基因合成技术创造出“秧鸡人”。“秧鸡人”拥有人形,食草,定期交配,大脑中具有破坏性的意识被删除,没有等级观念、私有观念以及种族观念。吉米第一次看见“秧鸡人”的时候,他们正在天塘里愉快地玩耍,“他们看起来很快乐,或至少很满足”。[2]与“秧鸡人”的伊甸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的现实社会面临着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简直是人间地狱。
  小说里的未来世界全球气候变暖,瘟疫,饥荒,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高中时代的吉米和秧鸡沉迷于网络游戏,“大灭绝”是他们玩的一款游戏,游戏的设计者是一个名为疯癫亚当的神秘人物,游戏成员都必须以五十年内灭绝的动物命名。“亚当命名所有存活的动物,而由疯癫亚当命名灭亡的动物。”[3] “灭绝的生物物种少说也是一份长达两百页用蝇头小字打出的清单。”[2]上帝不仅与人类,而且与每一种生命都重新订立了契约,而人类并没有把其他生物视为平等的生命,品尝野生动物的血肉,倒卖稀有动物的皮革。
  小说里的未来社会分为大院和废市,大院主要由科技精英组成,废市主要由普通民众组成,大院统治着废市。“大院这个未来符号,预示着资本主义市场逻辑发展到极致时的境况:民主的面纱已经不复存在,文明、科学、教育,一切的上层建筑,都屈从于金钱的暴虐。”[4]大院的科技精英们不顾民众健康,将废市民众变成实验对象。托比的母亲经营一家荷尔史威瑟特许加盟店,推销大院的各种药物。她锻炼身体,吃大量蔬菜,每天服用一剂荷尔史威瑟高蛋白核心维生素E补充剂,身体却越发虚弱,公司诊所为她做了一系列检查,安排了特别护理,花了巨额医药费,也无法确诊病因,最后不治身亡。托比的父亲选择自杀,托比成了孤儿,只好放弃学业,去废市谋生。直到托比加入了“上帝的园丁”才知道母亲真正的死因,正是大院的补充剂夺去了母亲的生命,她母亲是大院的试验品。大院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抛开道德与法律约束,对民众进行活体实验,散布病毒,将人类引入到末日景象中。   小说里的人类面临着巨大的精神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亲情疏离。小说中的几位主人公童年生活悲惨,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秧鸡和吉米代表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关系。秧鸡和吉米是高中同学,由于秧鸡的科技天赋,他被顶尖的沃特森·克里克学院录取,学校设施完备,大学里的高材生是未来掌握世界的人。吉米就读的玛莎·格雷厄姆学院是一所艺术与人文大学,学校凋零衰败,学科设置由人文教育转向职业技术培训,人文艺术遭到轻视,在现代文明中衰败没落。整个社会道德沦陷,色情网站和毒品泛滥,人们的行为超越了道德底线。“秘密汉堡的秘密就是没人知道汉堡里用的究竟是哪种动物蛋白质……你也许会在自己的汉堡里找到一簇猫毛,或者一段老鼠尾巴。”[3]
  二、洪水意象
  (一)洪水原型
  洪水原型出自圣经,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见人类自相残杀,人世间充满仇恨、嫉妒和暴力,人类犯下的种种罪恶行为让上帝愤怒,他决心用洪水毁掉这个败坏的世界。上帝命令诺亚建造一艘巨型方舟,让诺亚一家和成双成对的每种生物一起在方舟中避难。天降暴雨,洪水泛滥四十昼夜,完全摧毁了人类文明,唯有诺亚方舟里的生物得以幸存。洪水退去,诺亚一家成为地球仅存的人类。上帝与人类和一切幸存的动植物立约,保证地球不再被洪水灭绝。圣经的洪水意象具有正反两面性,洪水惩罚并毁灭了人类,又拯救了人类,带来了重生。
  (二)无水的洪水
  阿特伍德借用了圣经洪水意象,在小说中“无水的洪水”指的是一种瘟疫,没有水却与洪水类似的灭顶之灾,是由大院的科技天才秧鸡研制的。在“无水的洪水”发生之前,大院的科技精英篡改生物基因,为人类提供组织移植的器官猪、为人类提供鸡肉的鸡肉球、满足人类审美需求的宠物浣鼬都是大院创造的新物种,它们丧失了自然所赋予的动物性,完全是根据人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阿特伍德看到人类滥用生物技术,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如果我是上帝,我会很不安。他创造了一切,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美好的。但现在人们正在这件艺术品上到处胡乱涂改。”[5]秧鸡是大院的科技精英,他研发一种名为“喜福多”的药片,不仅可以提高性欲延长青春,还可以节育控制人口,并将致命病毒注入“喜福多”。他还创造出了依靠光合作用和植物生存的“秧鸡人”,人类灭绝后,“秧鸡人”取代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秧鸡在病毒爆发前销毁了疫苗,“喜福多”发行的同时爆发了横扫全人类的瘟疫“无水的洪水”,病毒通过空气和水传播,使受害人五脏六腑乃至全身毛孔出血而亡,导致了全人类的灭绝。
  大院的科技精英将自己视为上帝,重新编码生物,创造新物种,违背了自然规律,而废市民众自私冷漠,沉迷享乐,迷失自我,盲目追求消费欲望,违背了人伦天理。人类的活动大肆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自然物种的灭亡,秧鸡绝望至极,选择代替上帝惩罚了这些狂妄自大的人类。圣经中洪水来临前,上帝命令诺亚建造方舟避祸,让善良的人类和动物继续繁衍。而“无水的洪水”来临时,吉米和“秧鸡人”躲在“天塘”里,等病毒退去,吉米带着“秧鸡人”走出来,在废墟里翻找食物和水,还面临着各种基因改造生物的威胁。环保宗教组织“上帝的园丁”在洪水来临前储备应急食物、学习动植物知识、学习野外求生技能、了解洗手的重要性、远离打喷嚏的人。“上帝的园丁”敬畏大自然一切生命,尊重自然规律,奉行生态整体主义的价值观才使他们继续生存。托比教秧鸡人的孩子记录和讲述故事,将历史留给后世。新旧人类和谐共处,在重生的大地上繁衍生息。
  三、救世主原型
  弗莱认为,在文学的所有形象中,最重要的是人物。阿特伍德借用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原型展示人物背后隐含的内涵,传达出人类在困境下的选择。
  (一)耶稣原型
  秧鸡在一个密封的巨大圆顶屋里进行着“天塘计划”,天塘里面居住着“秧鸡人”。秧鸡的原型是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上帝,上帝靠超自然的神力创造了万物生灵,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而秧鸡依靠生物技术和科技力量创造了完美的“秧鸡人”——依靠植物生存,具有消化粗制食物的胃,大脑机制被改造过,定期发情,生长繁衍迅速,被设定在三十岁突然死亡。
  荷尔史威瑟公司计划将病毒注入“喜福多”药片,再出售疫苗赚取高额利润,而废市民众尔虞我诈,贪图享乐,迷失自我。秧鸡并没有实现公司的计划,当“喜福多”药片销售于市时,他销毁了疫苗,爆发了灭绝全人类的瘟疫,除掉了旧人类。当羚羊得知她帮助秧鸡推广的“喜福多”载有致命病毒,导致了瘟疫的爆发,她失去了理智。秧雞杀死了羚羊,而愤怒的吉米开枪打死了秧鸡,完成了他的“受助式自杀”。“秧鸡并不是有的研究者所称的“天才加疯子”似的人物,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世界的“耶稣受难式”人物。”[6]秧鸡与耶稣一样,他们都牺牲了自己,清洗了人类的罪恶,净化了人类的灵魂,创造了新世界,拯救了人类。
  (二)亚当原型
  根据圣经,亚当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的第一个人类。“亚当第一”是奉行环保主义的宗教组织“上帝的园丁”的创始人,该组织通过演讲拯救了许多弱势群众,倡导和平环保理念,宣扬生态整体主义价值观。“上帝的园丁”遵循“自然世界”,穿着麻布衫,培育菌类,养殖蜜蜂,用蛆治疗伤口,奉行素食主义。在对待动物的态度上,“上帝的园丁”把动物当作有感情有思想的主体对待,认为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亚当第一”的赞美诗和布道让人觉得“上帝的园丁”才是世外桃源,人类世界的未来。为了宣传人与自然共生,“上帝的园丁”设定了许多重要的节日,除了与圣经有关的节日外,还有以环保学者名字命名的节日。这些节日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关系,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和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是互为主体性的关系。“亚当第一”还预测到大瘟疫的爆发,未雨绸缪,帮助园丁们幸存下来。
  (三)夏娃原型
  根据圣经,上帝趁亚当熟睡的时候取下他的肋骨,创造了夏娃。夏娃被蛇引诱偷吃了禁果,被上帝流放,作为惩罚,上帝让女人承受分娩之苦。夏娃原型特点表现为夏娃代表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夏娃是人类之母。   羚羊出生于第三世界国家贫困的小村庄,由于无法维持生计,母亲将她卖给恩叔,靠卖玫瑰赚钱,后来她再次被恩叔卖给公司拍摄色情电影,还当过性奴。羚羊人生凄惨,依附于他人生存,如同夏娃是亚当的肋骨,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羚羊在为秧鸡提供性服务的时候,认识了秧鸡,后来成为秧鸡的情人,随后她进入荷尔史威瑟大院,参与了“天塘”计划。在“秧鸡人”眼里,羚羊是他们的母亲,如同人类母亲夏娃一样。然而无知的羚羊再次被秧鸡利用,得知秧鸡研制的“喜福多”药片可以节育,控制人口增长,一心想拯救地球的羚羊帮助秧鸡推广“喜福多”药片,成为摧毁人类的推手。如同夏娃被蛇引诱一样,单纯善良的夏娃犯下了滔天大罪,当她得知真相,精神崩溃了。
  文学起源于神话。原型是文学发展中“不断发生、显现与具有创造性幻想得到表现的地方”。[7]阿特伍德通过伊甸园意象、洪水意象和救世主人物原型警告人类要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敬畏大自然。《羚羊与秧鸡》在2003年出版时恰逢中国爆发“非典”,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马尔堡病毒、鼠疫、埃博拉病毒等病毒都来自野生动物,人类因一时的贪欲,畸形的消费欲望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瘟疫,简直是小说中的瘟疫“无水的洪水”的现实版本。阿特伍德通过《疯癫亚当》三部曲生态预警小说系列呼吁人类应该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警告人类如果继续超越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满足物质欲望和实现生活消费,继续违反自然规律、干扰自然进程,生态系统崩溃就离我们不远了,人类将与整个地球一起陷入灭顶之灾!
  [参考文献]
  [1]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M].韦清琦,袁霞,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洪水之年[M].陈晓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4]韦清琦.假如昔日可以重来——《羚羊与秧鸡》译后随笔[J].译林,2005(02).
  [5]傅俊.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6]张传霞. 新世纪的洪水神话——《羚羊与秧鸡》和《洪疫之年》的圣经原型解读[J].文艺争鸣,2013(12).
  [7]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Abstract: Margaret Atwood uses the Biblical archetype and the images of the Garden of Eden, the flood, Noah's ark, God, Adam and Eve to predict the future society under the rule of totalitarian societ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disasters by abusing bio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social crises caused by the unreasonable social system and the destruc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Atwood criticizes anthropocentrism and developmentalism, advocates ecological holism through the environmentalist religious organization "the Gardener of God" and warns human beings to respect all lives in nature, respect the laws of nature and refl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and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Key words: archetype; image; ecological holism
  [責任编辑:马妍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9068.htm